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福音之窗 → 阅读内容
 
背景:

所有人都一定要死(托马斯·波士顿)

[日期: 4/1/2020 7:44:03 PM ] 作者:佚名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所有人都一定要死(托马斯·波士顿)


所有人都一定要死


托马斯·波士顿


所有人都一定要死。虽然自从亚伯进到那为众生所定的阴宅以后,我们之前历代人的经验都确认了这条教义;虽然活人都知道自己一定会死,但我们仍然需要阐述一下死亡的确定性,好让我们的头脑牢牢记住这一点,并给予恰当的考虑。

 

因此,请考虑如下几点:

 

1、有一条关于死亡不可更改的定命,定了所有人的结局。“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来9:27)。这就像父母给孩子的定命一样;孩子们可以肯定它一定会兑现,一定不会漏过;因为这定命是上帝所设立、为他们所存留的。没有任何侥幸的可能,“我们都是必死的。”(撒下14:14)虽然有些人不愿意听见死,但每个人都一定会看见死(诗89:48)。死亡是所有人都必须与之较力的勇士,我们必须与它比赛,而它一定会赢,如《传道书》第88节所说,“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的确,那些当基督再来时还活着的人会改变(林前15:51)。但这改变相当于死亡,也能达成它所要达成的目的。所有其他人都必须走人常走的路,就是所有属血气的人都要走的路。

 

2、让我们看看每天所观察到的吧。每个人都“必见智慧人死,又见愚顽人和畜类人一同灭亡”(诗49:10)。即使这片土地在我们之前有很多人曾经住过,它还是有足够的空间给我们所有人。之前的那些人离去,是为了给我们腾出空间;就像我们也必须离开,好为后来的人腾出空间一样。自从死亡开始把人带入另一个世界以来,已经很久了,也有大量的人被带走,但这工作还在继续;死亡每天都还在为众生所定的阴宅搬来新住户。谁曾听到坟墓说“够了!”?它得人已经很久了,但还在继续要人。这世界就像一个大博览会或集市,人们来来去去,而在里面聚集的人也很困惑,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遇见彼此;或者这世界就像一个坐落在通往某大城市路上的小镇,有很多旅人从那里经过,有些人正在其中经过,还有一些人正要来,如《传道书》第14节所说,“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死亡是不会改变、无法逃避的使者,不可能因为权贵的势力、富人的贿赂或穷人的哀求而不执行自己的命令。它并不看重白发,也不可怜弱婴。英勇无畏的人不能胜过它,懦弱胆小的人也不能从这场争战中免责。

 

3、人的身体由可朽坏的材料做成,如《创世记》第319节所说,“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最强壮的人也不过是脆弱的陶器,很容易就破成碎片。灵魂还在这必死的身体里时,居住环境并不好,因为这不是用石头盖的房子,而是用泥土盖的;土墙只会逐渐衰残,特别是当根基没有立在磐石上,只是立在尘土中时。土墙会被蠹虫所蚕食坍塌,虽然这虫子很弱小,一根指头轻轻一按就可以杀死它(伯4:19)。

 

这些材料就像火药,一点火星就能让它们燃起来,把整栋房子炸毁;一粒葡萄籽、牛奶中的一缕头发,就可以呛死人,使土房子归于尘土。如果我们考虑一下我们身体的构造,看它受造如何奇妙可畏;想想身体里各种液体的循环,生命所依赖的各种体质平衡;考虑到死亡进入的门户就像身体的毛孔那么多;如果我们把灵魂和身体一起比较一下,就会很正确地得出结论,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一些东西比死亡更奇妙;就会认识到,看见尘土在尘土中上下走动,是比看见尘土躺在尘土中,更令人惊奇的。

 

虽然我们的生命之灯可能不会被一下子吹灭,但火苗终究还是会因灯油耗尽而熄。我们会染上的疾病或病痛,如果不是为死亡预备道路的捕获者,还能是什么呢?一当我们的脚踏上这块土地,它们就来找我们,在我们一进门的时候就告诉我们,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过就是为了要离开它。然而,有些人甚至还没得到疾病的警告,转眼之间就被夺走了。

 

4、我们有罪恶的灵魂,所以也有取死的身体。死亡跟随着罪,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因为行为之约的威胁,所以恶人一定要死,如《创世记》第217节所说,“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虔诚人也一定要死,因为就像死因罪而来一样,罪也因死而去。基督已经除去了死亡对他们的毒钩,但他还没有把死亡本身完全除去。因此,虽然死亡紧紧抓住他,就像毒蛇缠住保罗的手臂一样,却不能伤害他(徒28:5);不过,因为罪这大麻疯已经感染了房子的墙,所以它必须被推倒,把所有的材料都丢弃(利14:45)。

 

5、根据《圣经》的描述,人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距离死亡不过几步之遥。《圣经》把它描述为一件虚空的东西,非常短暂,很快就消失了。

 

首先,人的生命是一件虚浮而空洞的东西;当它还在的时候,就逐渐消失,然后转眼之间,看哪!它已经不在了,如《约伯记》第76节所说,“我的日子……都消耗在无指望之中。”如果我们担心受苦的约伯在这一点上有些偏颇,那么就让我们听听智慧、富裕的所罗门,听听他生前日子的特征吧;他在《传道书》第715节说,“这都是我在虚度之日中所见过的。”‘虚度之日’就是‘虚空日子’的意思。摩西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但他也在《诗篇》第905节中把我们的日子比作一场梦,“他们如睡一觉”,只有在睡醒后才意识到。这个类比很适切,因为很少有人正确地理解生活,直到死亡把他们唤醒,然后我们才知道,我们曾经活着。“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9节)当空洞的叹息发出时,也许还能影响几个人;但当它结束时,就没有人再记得了;当一个人一生的笑谈就这么结束时,也没有人再纪念他。它不过就像一场梦或夜间的幻觉,没有任何实在的内容;当人一醒来,一切就都消失了,如《约伯记》第208节所说,“他必飞去如梦,不再寻见,速被赶去,如夜间的异象。”它不过是一幅虚空的图画,如《诗篇》第396节所说,“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人在这世界上,不过好像行尸走肉,他的生命好像只是模仿生命的一幅画,因为有很多死亡在里面。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一生中的几个阶段,就会发现,它们都不过是一堆虚空。“一生的开端和幼年之时,都是虚空的。”(传11:10)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是所有动物中最无助的;小鸟或小兽还能为自己做点什么,但人的婴儿完全不能帮助自己。我们的童年都花在微不足道的琐碎快乐上,甚至我们自己后来都会耻笑它们。青年不过是很快枯萎的花朵,转眼就掉的花苞。我们在那段时间里,粗俗、愚昧、自私,用各种虚浮的东西取悦自己,而且还把这些当作好事,在其中畅游。

 

但在我们醒悟过来之前,它就已经过去了。到中年阶段,我们被一大堆要关心之事的厚云所环绕,必须摸索着前进;而且我们也发现,自己周围都是烦人的困难和荆棘,而我们还必须要硬着头皮闯过去,才能达成我们丰富想象所设计的目标或计划。我们越在所获得的属世享乐中得到安慰,当必须放弃时,就会发现自己越充满了苦毒。

 

然后是老年时期,它不仅有自己的软弱、劳苦和愁烦(诗90:10),而且也使我们与坟墓毗邻。总之一句话,“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赛40:6)生命的每个阶段或时期,都是虚空。“人最稳妥的时候”是他的中年时期,那时青年的热情已经消逝,老年的哀叹还没有到来,但这仍然“真是全然虚幻”(诗39:5)。当一些人尚在童年发芽时,死亡就把他带走;另一些人在青年开花时,死亡也取走了他;还有一些人正要结果时,就被死亡拉走;很少有人坚持到瓜熟蒂落的时候;所有人都或早或晚一定要死。

 

(选自《四重状态下的人性》,赵刚译,基督教改革宗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


阅读:1113 次
录入: qinnan
打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