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特约专栏 → 林刚长老 → 阅读内容
 
背景:

谁拦阻了他

[日期: 8/24/2017 11:52:40 AM ]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

谁拦阻了他


谁拦阻了他?


改革宗(福州)教会  林刚长老

 

 

    今天分享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马太福音》十九章关于“少年官”的这段经文,讲题是《是谁拦阻了他?》。这位少年官遇到了大好的机会,就是生命的主向他显现,亲自向他发出呼召,但是他却擦肩而过。他曾如此地靠近天堂,至终却走向灭亡。是什么拦阻了他?不是什么,而是一个人,这个人是谁?——他自己。自己拦阻了自己进天国,这是何等令人震惊的事!今天,一样有许多人来到教堂,寻求主,寻求永生,结果却擦肩而过。正如圣经所说,蒙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所以我们有必要再次来思想这位少年官,好让他成为我们的鉴戒。我们从五个方面来看:


    一、他的有

 

    圣经与教会历史,以及我们个人的经历,都告诉我们:人抵挡福音是自然的,接受福音是超然的。倘若没有恩典的介入,没有人会接受福音。正如《歌罗西书》一章21节所说的,我们心中是恨神的,所以会抵挡神以及一切与神相关的事物。

 

    人对福音的抵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硬的,一种是软的。前者恶意,后者“善”意;前者公然抗拒,窝火谩骂;后者或许因着教育、礼节等因素,表现得隐忍一些,但是一样是拒绝的。这位少年官对福音最终是拒绝的、排斥的,但矛盾的是,他又是主动来寻求永生的。所以他的抵挡有代表性,是很典型的。我们必须先来看看他的长处。他有什么长处?从三方面来看:

 

    1、有基础

 

    他的“基础”是什么呢?物质基础吗?当然,经文说他的产业很多。社会地位吗?也是,因为他是一个“官”。但我说他有基础,不是指这些。我所说的这个“基础”是跟在坐的所有人一样的基础——得天独厚的“宗教基础”。他是犹太人,亚伯拉罕的后裔,神的选民,在恩约的外在范畴中。拥有与生俱来的宗教优势,这绝不是世上的佛教、道教、儒教等外邦宗教可以比拟的,而是上帝设立的宗教。所以他有永生的观念,有律法的规范,有与神立约的关系,这些都是非犹太人所没有的。正如保罗所说,“他们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罗9:4)这就是他的基础了。换言之,他在恩典中。虽然是旧约的恩典,依然是神的恩典。

 

    2、有追求

 

    他不单有基础,还有追求。许多人因着得天独厚的宗教地位,而不思进取、养尊处优。但是这位少年官显然不一样,他是有进取心与追求的人。可以透过两件事看出:一是主动找主,他“来见耶稣”(16节),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耶稣被犹太宗教阶层视为“瘟神”,若非出于试探,有权势的宗教领袖“避他”唯恐不及,连尼哥底母也都只敢“夜间”来见,但是这少年官却主动亲近。二是他寻求永生(16节下),来找耶稣不是来玩的,而是求问永生之事。他是财主,又是官,今世该有的也都有了。现在他想超越今生,追求永生。牵挂的是永生的事,这一点是那些信主“只在今生有指望”的人所不能比的。

 

    3、有实践

 

    不但如此,他对永生的向往不是停留在宗教的理想和憧憬层面,也不把宗教当作精神安慰,而是付诸实践。不仅体现在他主动来见耶稣,也体现在他从小就遵守律法。当主耶稣以律法引导他的时候,他居然说“这些他从小就遵守了。”这固然表明他没有真正地认识律法,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他从小就有信仰的实践。平行经文《马可福音》中1021节说到:“主看着他,就爱他。”主当然不是爱他的无知与自义,经文这样说,表明在普恩中乐意遵行神旨的,也是神所喜悦的。主对这位少年官所给予某种程度的认同,并非指人可以靠遵行律法而得救,而是肯定祂所设立的律法没有被人轻看。神赐律法就是要让人透过遵行发现自己违背律法的规范,达不成律法对人道德的要求,以致于人伏在神的审判之下,转而依靠耶稣而得救。

 

    以上这三点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的,少年官有他的长处、优点、积极正面的部分。如果看不到这些,我们就不能平衡地理解主藉着祂,而赐给我们的教训。

 

    二、他的无

 

    再来看他的问题,也有三点:

 

    1、不认识主

 

    相比那些藐视主的犹太人,少年官对主有十足的诚意。他尊重耶稣,不是藐视。经上说他“跑来”,“跪”在主面前(可10:17)。而且称主耶稣为“良善的夫子”。犹太人的习惯,不称人为“良善的”,因为他们认为只有神和律法是良善的。但是他居然打破犹太人的习惯,将这个尊贵的称谓送给耶稣,所以主才藉势引导他。遗憾的是,他依然无法透过这位“良善的夫子”的外貌,看见他所直面的是那荣耀的神。

 

    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他不识主是情有可原的,因为那时主还没有得荣耀,还没有“死里复活作为万民可信的凭据;”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说他的眼睛是瞎的,因为他所面对的就是“道”的自我显现,他所听到的是“道”的有意引导。何况耶稣基督在地上已经行了无数的神迹,说了数不清的一般文士所说不出来的话。既然瞎眼的巴底买遇见祂,都能够认出祂是大卫的子孙,他为什么不能?他与挂在十字架上右边的强盗真是形成鲜明的对比,主并没有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右盗,右盗却能认出弥赛亚来,而他却认不出。

 

    道成了肉身,就是将不能看见的神显给人看。主耶稣是神本体的真相,就是神的彰显。人之所以不认识这位拿撒勒人耶稣是神,是因为自己心中有帕子、有蒙蔽,这就是“少年官们”的问题了。天父设立的救恩法则就是“见子而信”。“如果我们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灭亡的人身上。”(林后4:3)所以,少年官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面对主却不认识主。

 

    2、不认识己

 

    我们的悲剧就在于自以为认识自己,而实际上对自己一无所知。人是神所造的,不认识神,对自己当然就无知了。少年官对自己的无知,在这段经文中展示无遗。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他以行为求永生(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二是他自以为已经达到了律法的要求(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

 

    律法是人的行为规范,是赐律法者对一个拥有道德本性的人的要求。律法有两种:一种是内心的律法,神造人的时候就种植在人的生命里面;另一种是外在的律法,就是上帝藉着摩西颁布的文字律法,以两块石版为代表。人有道德律,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什么叫人?合乎律法的标准,拥有圣洁、公义和良善的品德才是人。人堕落后道德律已经模糊、扭曲了。上帝赐下的文本律法就像一面镜子,使人看到自己的“不像样”。当人去遵行律法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处处违背律法。律法是外添的,其目的是使人知罪,看到自己已经无法达到律法所要求的人的样式。

 

    真正知道律法的人,必定向自己绝望。但这个少年官显然反用了律法,对照神圣洁的律法,他反倒发现自己从小都已遵行。他面对镜子,却看不见自己的败坏、软弱、无能与亏欠,不晓得自己不合乎永生生命的标准。他求问如何得“永生”,以为“永生”只是一个“美好的处所”,主却教导他“永生”是“永远的生命”,是合乎律法规范的美好的生命,当主把这个生命应有的品质,藉着十诫的后六诫指示他的时候,他居然说自己都具备了。既如此,那还追求永生干什么呢?不是已经在永生里面了吗?所以我们说他不认识律法,也不认识自己,更不认识永生。

 

    一个对自己满意的人,怎么会厌恶自己呢?一个不厌恶自己的人,又怎么会渴求拥有一个新的自己呢?一个不愿意弃旧迎新的人,又如何能相信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呢?基督从死里复活,就是要叫我们因祂的死而同死,因祂的生而得生命。因此这位少年官的指望不在于自己与律法,只在于这位正引导他的成全律法的耶稣。少年人自以为守全了律法,完成了爱人如己的要求,主只用一点就让他原形毕露:既然如此,那你就舍弃自己的一切来帮助穷人吧,你还要来跟从我。“弃己向主”是一个人是否真正爱神爱人的明证,堕落的人不可能真正地爱神爱人。可惜这位少年官面对主的引导仍然看不见自己的败坏,既看不见自己的败坏,当然就无法真正认识这位正在引导他的主了。

 

    3、不认识恩

 

    这个少年官显然是不知恩、不惜恩的。他陷入行为的路径,迷失在自我的功劳里。丝毫都没有因自己的无力而绝望,整个心思都在律法上,而不在恩典中。靠律法得救与靠恩典得救,这中间没有妥协的余地。行为还是恩典?律法还是福音?二者必须择其一,不能共存。少年官无知地选择了前者,他正是迷恋自我、愚昧无知的代表,只不过没有以恶意抵挡的方式体现而已。所以我说,肉体的恶固然是恶,但肉体的“善”也好不到哪里。只要一个人迷恋于自我的行为,拒绝神的恩典,在神的眼中都是恶的。

 

    但我说他不识恩,还不仅仅是这个意思,还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出他对恩典的践踏:不识恩主。面对这位施恩的主,居然擦肩而过;不识恩道。生命之道正在一步一步引导他,他居然步步错过;不识恩召。当永生的主发出“你来跟从我”的呼召,这位寻求永生的人居然忧忧愁愁地走了。

 

    不识主,不识己,不识恩,这是这位少年官的“三无”,还不是一般的“三无”,而是要命的“三无”。

 

    三、他的机遇

 

    少年官虽然如此愚昧,但机遇仍然临到他。什么叫机遇?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稍纵即逝的机会。正如《传道书》911节说到:“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人生中有一些关键的时间点、转折点,一步错过,终生错过。我们是愚昧的,如少年官一般,经常错过机遇。但感谢恩主,祂使我们把握了那个最根本的机遇,就是与祂相遇。所以我说,把握机遇的能力就是一个人的素质,没有一个人一生没有机遇,因为主不愿人灭亡,乃愿人得救。这里,少年官遇到了宝贵的机会。只可惜,他错过了。

 

    1、遇见主

 

    首先,他遇见主了。表面上是他主动寻找主,但真相却是主耶稣主动向他显现。假如主不从高天诞降,或者祂有意隐藏,谁能找得到祂呢?祂道成肉身就是来寻找失丧之人的。撒玛利亚妇人如何遇见主?患血漏的妇人如何能摸到主?若不是主主动让她们遇见,她们如何能找得到主呢?同样,这个少年官也是主有意把自己显给他。所以,与主相遇的时候,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没有一件事会大得过我们与主的相遇,没有一个人会重要得过我们所遇见的这位主。祂面无佳形美容,我们遇见祂的时候,也不重看祂。祂来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反倒藐视轻看祂。祂是匠人所弃的石头,但对于蒙拣选的人,祂却是至为宝贵的房角石。我相信今天那些在地狱中哭得最惨的人,一定懊悔没有把握那一刻与祂相遇的机会。

 

    2、听到道

 

    这太初原有的生命之道,此时正在引导黑暗中的愚昧人。主与少年官的整个互动过程,就是真理引导人脱离错谬的过程。人与主相遇,就是错谬与真理相遇,黑暗与光明相遇。这位有位格的真理之主,正在俯就落在虚谎、错谬中的人,与他产生位格的互动,指正他的错谬,引导他明白真理。就是那些不认识自己、不认识律法、不认识永生、不认识生命之主的无知者。他不知这位夫子是主,主就引导他:“良善的只有一位,就是神”;他以为可以靠行为得永生,主就以律法来引导他;他误用了律法,主就用“舍弃一切来跟从主”来引导他。

 

    主就是道,与主相遇,就是与道相遇。主藉着道使我们得生命。当道向你发出的时候,就是道在引导你,你要顺服。少年官之所以不被道引导,是因为他自己高于道。他自我分别善恶的观点看法,没有拿掉,私欲就蒙蔽了他。最终,他也是被己的私欲所拦阻。

 

    人是无知的。但我要说,人之所以无知,是人故意无知、甘愿无知。一个人听道,如果是为了利用道来捍卫自我的生命,其结局最好也不过是像这位少年官“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这道不合乎他的需要,所以他听不了这道。他要利己,这道却要求他舍己,所以他不干。这里再一次让我们看到,离开恩典,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舍己。在我们要求人背十字架跟从主之先,一定要先使人认识自己的无能与十字架的伟大救赎。否则,连背十字架也会变成另类的行为。但真正传扬钉十字架的基督,一定会产生使信的人背起十字架的功效。

 

    3、得到呼召

 

    没有任何一个呼召,比主的呼召更重要。主的呼召是让人脱离自己,除非认识自己的败坏、厌弃自己,否则人就不会对主所说的“来跟从我”产生回应。正因如此,有人一听见呼召就“撇下船,别了老父”来追随主;有人听见主的呼召,“忧忧愁愁地走了。”主不是捆绑人来背十字架,人能够背起十字架来跟从祂,是极大的恩典临到。为什么少年官不能回应这呼召呢?因为他的生命在自己手中,他的追求在这个世界。呼召者发出呼召,一个自我作主的人不会跟从。因为所发出的呼召是呼召人脱离这个世界,一个恋慕世界的人又岂能甘心地跟从?这个少年官与罗得的妻子一样,心在“所多玛”的财利上。

 

    四、他的拦阻

 

    遇见主,听到道,受到呼召,这位少年官遇到的机遇不可谓不好,但他却错过了。谁在拦阻他呢?当然是魔鬼,那魔鬼藉谁作工呢?他自己。自己又怎么拦阻了自己呢?我也分享三点:

 

    1、他的知

 

    与其说是他的知识拦阻了他,不如说是他的“看见”拦阻了他。堕落的人,因为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自我的眼睛就“亮了”。从此,“我说”代替了“神说”,“我的”看法成了判定一切的准则。用这“亮的”眼睛看主的律法,律法千条,条条都被误读;用这“亮的”眼睛看自己,看永生,看主,似乎都看到,又样样都看不到。少年官有自己的知识系统,还是犹太教塑造的知识系统。这个知识系统告诉他承受永生要靠行为,眼前的拿撒勒人耶稣只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这个系统告诉他,他的行为合乎规范,蒙神悦纳。

 

    若没有圣灵开启,你可以听道,可以学习神学,但是不会到耶稣面前得生命。什么在拦阻?自以为是的理性。理性在自己手中就如娼妓,在圣灵使用中才是正确的悟性。圣灵的光照使人认罪,认罪的第一步就是要承认自己是无知愚昧的。

 

    2、他的义

 

    何为义?义就是合乎律法的正直品格,就是与律法、与赐律法的神有合宜的关系。只有神是公义的,义从神而来,离开公义的神,何义可言?少年官说他已经遵守了律法,就是说他是公义的。他既有义,还要义干什么呢?只有两种义,要么是义的本体所赐给人的义,要么就是这位少年官所拥有的自以为义。

 

    自义者无解。律法要求义,却揭露人没有义的真相。两种人面对律法:一种人越遵守律法越痛苦,知道自己是个罪人;一种人越遵守律法自我感觉越良好,处处看见自己的义。前者会寻求律法以外的义,后者则会越来越自义。没有人可以靠守律法得救,这是显然的。即便我们这些律法已经刻在心中的人,得救后的行道过程也时常有亏欠。因此,无论得救前还是得救后,人都不是藉着行为与上帝建立关系的。神对我们的悦纳,不在乎行为,只在于对耶稣基督的信心;不是人义,而是神的义。少年官自视甚高,走在错误的路上,他的自义拦阻了他进神的国。

 

    3、他的财

 

    正如经文直接讲明的,他的财富拦阻了他:“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可10:22)主以他为例:“小子,倚靠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地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可10:24-25)他的钱财产业很多,以致于成了他进天国的拦阻。但是,真是钱财拦阻了他吗?当然不是,正如主所说的,是贪爱钱财的心拦阻了他进天国。

 

    贪心与拜偶像同罪,人可以贪很多东西,贪财,贪色,贪名,贪爱世界等等。贪婪是堕落人性之本,万恶之根。一个人追求属地,就不会追求属天;一个人追求物质,就不会追求属灵。这不是说正当的物质需用我们不应当向主祈求。而是说,我们所追求的应当是神的国和神的义。

 

    贪心的人听不进主的道,正如这里的少年官。经上说:“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提前6:10)贪恋之心会夺去人的命,并且贪爱钱财的人悖逆主,轻看主,轻看生命,轻看真理。人不可以自欺,你的心在追求什么,是你自己知道的,你追求的都是你认为有价值的,若不是神的国和神的义,你的心与少年官是一样的。

 

    靠人自己的自由意志,没有人舍己,只会利己。感谢神,正如主所说:“在人是不能,在神却不然,因为神凡事都能。”(可10:27)那伟大的恩典介入人心,就使那些不能不爱自己与财利的人,能够舍己,撇下一切跟从主。

 

    这少年官的知识,义,与钱财,成了他跟从主的拦阻。他的长处正是他的软肋,成了绊倒他自己的绊脚石。

 

    五、他的教训

  

    最后,我们来简要分享这少年官带给我们的三个教训:

 

    1、人的软弱

 

    少年官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教训是,人是极其软弱的。人最大的软弱,不在于他的软弱本身,而在于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在这里,我们看到人何等地无知又自以为知。这无知使得最近的成为最远的。真理离他如此之近,但至终却咫尺天涯。智慧岂不发声?真理在声声呼唤,但人就这样擦肩而过。我们自以为明亮的眼睛,聪慧的耳朵,使我们离真理越来越远。“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林前1:19),愿主使我们谦卑,从心里真正地谦卑。

 

    人不单无知,还是无能的。更可悲的是,我们如同少年官一样,看不见自己的无能:“这一切我都遵守了”,但真相却是:“律法因肉体的软弱,有所不能行的”(罗8:3)。我们自以为是的能力使得我们成为真正的软弱。不要说遵守至尊的律法,面对主的呼唤,我们甚至没有能力悔改,没有能力回应。若有人还以为可以靠着自己的自由意志做这个做那个,他的眼睛仍然是瞎的。在自己里面最强的,在神眼中是最弱的,最有用的是最无用的。我们得救的指望不在自己身上,只在主身上。

 

    少年官身上有“三自”:自是,自义与自私,人人都在这“三自”里。唯独靠着基督为我们钉十字架,我们这自我中心的生命才能死掉,也唯独藉着背十字架跟从主,我们才能持续不断地对付自我中心的老旧人。

 

    2、道的重要

 

    少年官带给我们的第二个教训就是,让我们看到:道是何等重要。主就是道,主向少年官的显现,就是道的自我显现。并且主是藉着道来引导少年官走出自我的错谬,但可惜的是,少年官听见了,却听不明白,最终他与道失之交臂。信道是从听道来的,没有道就没有拯救。因为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当初人既以忤逆主的话来背叛神,主就设定了让人听祂的话来获得拯救。主藉着道引导人,人可以无视祂的话,也可以听从祂的话。前者是死,后者是生。生与死,只关乎人怎样看待祂的话。顺祂的话——昌,逆祂的话——亡。唯独神的话才具有这样的主权性,人生最重要的时候不是别的,而是与主道相遇的时候。

 

    3、恩的绝对

 

    恩典是绝对必须的,是不可或缺的。何为恩典?恩典是指你不配,但祂白白地赏给你。通过付出而获得报酬,不是恩典,是工价。如此说来,除非一个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灵里贫穷无有,他就不可能真正地领受恩典。救恩是恩典的最基本体现,救恩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恩典的特性。

 

    不过,其中仍有三个重点格外强调这恩典性:一是拣选。上帝在永恒中拣选你的时候,你连胚胎都没有,因此神的救恩跟你的道德行为没有半丁点关系;二是称义。你是个罪人,但定你罪的神却因祂儿子替你舍命流血的牺牲,白白地赦免你,称你为义,跟你的道德与行为也没有任何的关系;三是重生。重生先于你的一切回应,先于你的信心,你的悔改,你的归正。并且上帝重生你,不是因为你有什么好。相反,那时你正死在罪恶过犯中。祂是因自己的怜悯,藉着圣灵在基督里重生你,使你拥有基督里的新生命。

 

    若没有这个重生的生命,就没有人听懂主的道,悔改归信、跟从基督。这也正是《马太福音》19章为什么把少年官这段经文,放在耶稣为小孩祝福的那段经文之后的原因。这样,上文暗示除非人回转像婴孩,否则不能认识主(参太19:13-15);下文藉着主跟彼得的对话,暗示人没有办法靠自己跟从主,除非出于神的恩典(参太19:23-26)。

 

    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是有福的,如今神的恩典已经藉着真道彰显了,祂呼唤你我来跟从祂,愿你不但听见,并且能作出正确地回应。愿我们定志一生一世不做这位少年官,而是真正地因信基督钉十字架的恩典,而舍己背起十字架来跟从祂!

 

    (文章系2017716日的主日信息,求知根据录音整理,经讲员修改。)

 

阅读:3810 次
录入: admin
打印
分享到:14.5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