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见耶稣
马克·强斯顿
经文:约翰福音十二20-50
第十二章的中间约略把整卷约翰福音一分为二。前半部涵盖了耶稣公开传道生涯的三年时间;后半部则几乎集中在最后一周。这使我们体会到,若要了解耶稣是谁及祂到世上的目的,我们就要深思最后一周所发生的事。这周意味着耶稣即将结束公开在世的传道,而道成肉身的最高潮即将来临。
这段经文一开始是介绍几位希腊人的请求:“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十二21)这个请求的意义远超过他们的理解;为了强调这点,约翰不久前记录法利赛人尖酸刻薄的话:“看哪……,世人都随从他去了。”(十二19)如今看来,确实有一小群追寻者代表“其余的世人”去寻找耶稣,而祂也乐意答应他们的请求。约翰事先指出,基督在世所完成的工作,不只是影响犹太人,同时也影响世上其他民族;耶稣确实是全世界的救主。
值得注意的是,耶稣不是私下响应他们,而是以公开宣告的方式响应他们。这些人很有可能已经接受犹太信仰和圣经中的上帝,并且也意识到耶稣及其教训的巨大影响。不管如何,耶稣的回答很清楚,不只针对这群来自不同土地的追求者,也是针对所有寻求上帝及其救恩的人,不分国籍或背景。耶稣以全世界都明白易懂的方式,具体地解释有关祂和祂的任务的真理。
耶稣接下来的话精简地谈到祂的身份、祂来世上的原因并祂所要完成的事。令人惊讶的是,全部的要点都是以十字架为中心。这段对话的每件事及其意义全都取决于这个“时候到了”(十二23)。耶稣在公开传道过程中,多次提到这个时候还没有到,如今终于来了。这是至关紧要的时刻,其他所有事全部都指向此刻。显然我们要了解耶稣就必须了解十字架,并且把十字架当成祂的“时候”;而接下来的问题是:“祂的时候是为着什么?”
荣耀的时候
经过“时候还没有到”的三十三年时间,如今耶稣公开宣称时候终于已到,布幕即将拉开!上帝对基督降世的旨意即将揭晓。我们不难想象当耶稣说这句话时,门徒们必定充满着期待接下来到底要说什么、做什么?
耶稣并没有让他们等太久,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十二23)祂的身份和存在的全部意义,如今就要真相大白了。揣测的时日已经结束,上帝在道成肉身的基督身上的真正旨意即将显露出来。基督道成肉身的生活或传道过程中的每件事,都是为了这个历史性的一刻作预备的。福音书(其实是整本圣经)到此为止,有如爬山的前半段路程。沿途的每一步都很重要、且有价值,但每一步却都不完全。如今,山顶和上帝启示的最高峰就在前面不远处,这就是上帝的信息所在。我们若想确实把握上帝话语中的信息,这点是我们要先抵达的;因为这是理解上帝一切所言的关键。
当耶稣要继续阐明上帝旨意的最高峰时,我们几乎可以感受到听众之间的一阵错愕,尤其当我们想到基督进入耶路撒冷时,民众是如此热烈、兴奋。借着一粒麦子死在土里,为了结出许多子粒来的这个图像,耶稣指出,若要带给许多人生命,祂自己也必须死(十二24)。死亡必须在生命之先。没错,耶稣继续说明摆在祂面前的死法是最骇人听闻的那一种,即“从地上被举起来”的十字架苦刑(十二32-33)。这就是上帝拯救计划得以实现的方法。
耶稣进一步使用图像说明,同样的原则不只用在确立救恩的方式上,还可以用在获得救恩的方法上。虽然耶稣用麦子说明自己的死,是属于推论,但应用于信徒上是直截了当的。“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侍我,就当跟从我。”(十二25-26)法利赛人拒绝祂,是基于自私、自保的心,有鉴于此,耶稣说明救恩和自高自大是不能共存的。
当耶稣期盼这个“得荣耀”时刻的同时,也不讳言前头的景象让祂十分忧愁(十二27一28)。虽然祂心里忧虑,但绝不推辞却步。耶稣已经下定决心要完成天父交付祂的使命;因为唯有如此,上帝计划中的荣耀才得以实现。
审判的时候
我们若不理解十字架对相信的人所带来的伟大影响,我们就无法完全了解十字架。这是上帝救恩的器皿,也是进入今生的新生命和通往来生的大门。同样地,我们若不明白十字架对不信的人所带来的结果,我们也无法完全理解十字架。一个人若藐视一种极大的慷慨和仁慈,那么他就必须承担后果,无可推诿;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所以,耶稣继续说明,十字架对拒绝上帝恩典的世界有何意义。十字架不只是上帝儿子得荣耀、上帝子民得拯救的时刻,同时也是审判堕落世界以及“世界的王”——魔鬼——的时刻,牠是堕落和一切悖逆的原因。
因此,十字架是整个世界历史的中心枢纽,代表时间轴中一个独特的时刻,足以决定历史的未来。讽刺的是,全世界都承认这个事实——把基督降生的日子当作时间和历史的分界点,但却不曾了解其中的真意。千禧年的庆祝不仅是在月历上换个数字而已,而是庆祝历史上的一事件!如此重要的事件和时刻是不容忽视的。
耶稣继续祂的论述:“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十二31)基督在各各他的作为,要给撒但致命的一击;十字架成为耶稣得胜的记号。十字架证明,在这关键性的战役中,已经击败了想要从创造主手上夺取世界的那一位。耶稣也在别处说过,世上的“壮士”将被捆绑、牠的财物也被掠夺(太十二29),指的就是这个时刻。耶稣在十字架不只保证上帝的子民可以得救,祂还要毁减主要的仇敌。
到底用什么方式使“这世界受审判”(十二31)呢?十字架显示人类的沉沦堕落有多么地深,还有人类受魔鬼控制的可怕程度。人竟然想要杀死上帝!这也让我们得知地狱的恐怖。当耶稣忍受极大痛苦以及与上帝隔离的惊骇时,祂的苦难便成为一个警告,那是魔鬼及其跟随者将面临的命运。
十字架必定跟两个事实密切相关,即上帝惊人的审判,以及人迫切需要从审判得拯救。
听从的时刻
本章的其余部分,解释了听从上帝并因信响应祂的话是什么意思。耶稣再次借用光和暗的比喻,强调有必要把握光所带来的每个机会。祂提到的当务之急不仅是领受上帝的信息,而且还要按照祂的话去行(十二34-36)。耶稣强调我们必须在面对祂是审判主之前,把握机会信靠祂为救主。祂说要利用有日光的时间,这个图像再生动不过了。我们应当把握还有机会的时候聆听基督和祂的信息!许多犹太人及其领导者的问题就是,他们只忙于听自己的声音。
耶稣用最清楚的字眼说明:“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十二36)这是一个简单的生命事实:相信的机会并非永远存在。原因不单是我们没有把握可以活到明天,还包括我们没有把握,明天是否还有得救的机会。上帝在圣经说得很清楚,没有人可以随心所愿,想得救就得救。以赛亚说:“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相近的时候求告他。”(赛五十五6)保罗也说:“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后六2)
世人不只要紧紧抓住聆听耶稣信息的机会,他们还需要承认此道理背后的证据。约翰注意到,尽管耶稣在犹太人面前说了一切、做了一切,但“他们还是不信他”(十二37)。原因不是出于他们不能,而是他们顽固,拒绝相信。他们断然拒绝眼前的证据,而那些证据有一天将控告他们。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行为看到以赛亚另一个预言应验(赛十二38-40),刚硬的心使人在面对上帝恩典的最大启示时仍旧不信;然而,即使如此盲目的叛逆和厌弃仍是在上帝的计划之中。
尽管犹太宗教团体对耶稣采取不信的态度,当中还是有许多人真正相信;或许只是受制于同伴们露骨的偏见(十一42-43),现阶段他们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信仰,不过他们在内心已从不信跨越到相信。
约翰坚持人必须对耶稣的话持正面的反应,他引用耶稣从公开场合隐退之前、最后一段伟大的宣言(十二44-50),祂“大声说”(十二44)。耶稣在世上传道的最后一篇充满激动的恳求,祂提醒世人,响应祂的方式,最后将成为他们响应上帝的方式(十二44-46)。拒绝祂就要面对审判(十一47-49),而听从上帝命令、信靠祂的人就有“永生”(十二50)。即使耶稣已经步下公开的舞台,这席庄严的话仍旧响亮于耳际;这篇情词迫切的信息至今仍回荡在世界中。
那一小群希腊的询问者已经掌握了永生的关键:“先生,我们希望见耶稣!”
(选自《字字珠玑——细读约翰福音》P237-243,林千俐译,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