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福音之窗 → 阅读内容
 
背景:

超越死亡(卡森)

[日期: 6/28/2017 6:24:17 PM ] 作者:佚名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超越死亡(卡森)


超越死亡


卡森



当我们基督徒在苦思罪恶与苦难的问题,特别是疾病与死亡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太仓促地将之诉诸“死后将来”。毕竟令我们挣扎的是这里,许多圣经中所提供的安慰与观点,往往和结局的关系并不大。如果我们的想法很快便遁入“死后将来”而错失圣经中那些安慰与观点,那就太可悲了。

 

虽然如此,圣经中有时的确鼓励我们由耶稣基督里所生的盼望的观点正视疾病、丧亲,以及死亡。圣经并不鼓励我们在失去亲人时压抑悲伤,它乃是强调我们不要“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帖前四13

 

任何多次主持或参加丧礼的人都知道其间的差异。我简直无法形容那些参加丧礼而没有福音盼望的人,他们表情与举止所流露出的深深绝望。在某些文化传统中,哀悼者会不断发出哭泣悲叹的声音,因而又更加深其绝望之情。然而在一切笃定的基督教丧礼中,无论死者或前来哀悼的生者,因为个人信仰中认识主,因此气氛极明显的不同。虽然仍有眼泪,但是没有阴沉的绝望感。我们若是流泪,是因为看见在死亡的妖魔权势前,基督徒不屈不挠的单纯见证,令人深受感动。我们哀恸,但是不会“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神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帖前四1314

 

我们最终的盼望是新天新地,在那里,“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二十一34

 

如前所述,基本上,死亡是神对人类傲慢所加的限制,是祂“到此为止,不得越界”的严厉警告。死亡的最深恐惧在于永远与神隔离。但是只要人与神和好,对神子耶稣及十架救赎的信心,把人和永生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死亡便再也不能发生旧有的威胁。死亡并未被废除,但是它的力量被剥夺。“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林前十五56)但只要罪得救赎,为我们而死的那一位,便将律法的咒诅弃置一旁,我们于是回应:“感谢神,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林前十五57

 

因此,死亡的真义不再是离开,而是归家。死亡既被夺去它的毒钩,也不再是由个人补足神的怒气,它已经不过是一种生理现象,无关于人们与复活主的亲密和好。因为耶稣就是复活,就是生命,相信祂的人即使死了,也会复活(约十一25)。

 

我们面对疾病、丧亲,甚至自己的死亡,都必须抓紧这个真理。基督徒愈能在这里体会神的同在,便愈能期盼在那里经验神的同在,期待无比的喜悦。

 

当我们丧失亲爱的人,失去好友、老伴,甚至幼儿,我们哀伤,是因我们感到痛失、孤独、别离的苦楚、期望与计划遭到挫败、深深的空虚等,这是应该的。但是我们绝不因为想到我们所爱的人消失到空无里,或者是进了炼狱,或被吸入不知宇宙何处等,而感到悲伤。

 

在一五四二年九月间,马丁路德的女儿麦德琳病危,马丁路德在女儿床边伤心哭泣,问她:“麦德琳我的乖女儿,妳愿意和爸爸留在这里,还是到天父那边去?”麦德琳回答说:“亲爱的爸爸,看神的旨意。”路德不停流泪,把女儿拥入怀中,求神使她得自由,于是她便离世了。在女儿的丧礼中,马丁路德宣言:“亲爱的琳儿,你将如星辰升起、闪亮,就像阳光……我在灵里喜悦,但在肉体却悲伤不满,死别叫我哀恸逾恒……如今我送一位圣徒上了天堂。”

 

我们用不着一页页地翻阅历史,现今就有例子。我可以告诉你,我参加的一个年仅二十三岁年轻女子的丧礼,她是一对宣教士夫妇的女儿,也已决志以宣教服事主。我也可以告诉你一位牧师娘的追思礼拜,她是中年突然逝世,留下一家人一团悲伤混乱,但是家人仍然能唱:

 

我的盼望在于主,

祂将自己给了我;

 

为我死,为我活,

不断赐我——

永恒生命永恒光。

 

事实上,我们不禁揣测,这一生在神照管中的一些痛苦与悲伤,是否为了要让我们渴望天国,与世俗隔离,预备我们天堂的路,让我们定睛于祂,而不是只在乎世界上物质的东西?简言之,我们开始要从“终点”回望我们的生命,或福或祸,生命中所有的经验。

 

(选自《认识苦难的奥秘》,何醇丽译,校园书房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

阅读:1807 次
录入: admin
打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