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牧养之窗 → 阅读内容
 
背景:

圣洁的要素(巴刻)

[日期: 8/24/2016 6:54:57 AM ] 作者: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圣洁的要素(巴刻)

 

圣洁的要素

 

巴刻

 

 

  让我们集中注意神的圣洁,尝试了解圣洁的完整丰富含意。试想象圣洁好像光一样,如同光谱,由多种独特品质结合而成。以赛亚的记述让我们认识四点关于神的事实,四点混合起来就是圣洁。

 

  第一,神为主宰的身份,或者套用神学家爱用的字眼,是神的主权。“主耶和华作王!”以赛亚看见神主权的具体象征:神坐在宝座上。圣经也记载其他人看见同一个象征,例如以西结看见神的宝座自一阵狂风的云中吹来,并看见四个活物,如同运送宝座的战车,每个活物都有一个轮子,位置就在宝座之下,代替了宝座的脚,可以向任何一方移动而不必转向,同时各活物与轮子的动作彼此配合。活物与轮子都是无穷力量的表征;宝座上的神永远有用之不竭的能力。以西结告诉我们,宏伟的宝座高高在上,宝座上坐着一位形状像人者(参结一章)。以赛亚看见的宝座也是宏伟而高高在上的;他告诉我们,“祂的衣袍垂下,遮满圣殿”,而圣殿的“圣所”约为六十呎乘三十呎,高四十五呎。

 

  神为君王的异象,不论是肉眼所见或只凭想象的,圣经中都常有提及。诗篇一次又一次地宣布神作王。约翰看见“有一个宝座安置在天上,又有一位坐在宝座上。”(启四2)列王纪上二十二章则记载了米该雅的事迹:米该雅是一位忠心的先知,他因为对以色列王亚哈说神要审判他,就被亚哈关在监牢里。在犹大王约沙法的要求下,亚哈派人去把米该雅带来,命他回答两王提出的这个问题:亚哈应否在约沙法的协助下向亚兰人夺回基列的拉末?米该雅被带出来,面对一个甚为壮观的场面;“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各穿朝服,坐在位上,所有的先知(约有四百人)都在他们面前说预言。”(106节)这是一个隆重的官式盛会,无疑必引来大群羡慕不已的旁人围观。不过,米该雅毫不动容,没有被吓倒。首先,他模仿那些宫廷先知说话,嘲弄亚哈一番(15节),然后才把真实情况告诉他,就是他若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必然阵亡。米该雅能有这样的勇气,秘诀在第十九节,他宣告说:“我看见耶和华坐在宝座上”——因此,他看见亚哈和约沙法在撒玛利亚城门前坐在王位上,也不被吓倒。他在异象中看见神坐在天堂的宝座上,就清楚知道谁真正掌权了!

 

  信徒认识神的至高主权与眷佑,就能够力上加力。因看这种认识,米该雅得着力量,约翰得到坚固,无疑以赛亚也重新得力。在神的世界里发生的一切事情,无一不在神的旨意以内;这个真理或会吓怕不信神的人,但却能坚定圣徒。信徒因此认识到神有最圆满的安排,一切事情的发生,背后都有它的意义,不论我们当时是否看得出来。彼得在五旬节早上宣讲的首个布道讲章就是这样解释十架的道理。“祂既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借着无法之人的手,把祂钉在十字架上杀了。”(徒二23)彼得指出,他们这样做,是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有罪,需要悔改,但不要以为这事的发生,是在神的旨意以外。信徒只要认识到神在宝座上作王,即使承受着压力,感到困惑、痛苦,或面对别人的敌视和无法理解的事情,仍能站立得稳。这个真理是信徒的支柱,而且是神的圣洁的首项元素。

 

  第二个元素是伟大。在异象中,神高高在上,地位尊贵,有长着六个翅膀的撒拉弗在祂面前飞翔,敬拜祂。留意他们的姿态;这方面的描述是具有属灵意义的。天使用两个翅膀遮盖脸庞,表示他们在神面前的恭敬克制。我们不应窥探神的秘密,要以祂已告知我们的为满足。尊敬包括对于那些神没有在圣经上告诉我们的事情,不加揣测。有人这样问奥古斯丁(Augustine)“神在创造世界之前做些什么?”奥古斯丁回答说:“为那些问这种问题的人造地狱。”——他回答得巧妙,语出惊人,令发问的人领会自己好奇心背后的不敬。加尔文(John Calvin)吸引人之处(总之是吸引我的),是他以审慎态度去处理神的奥秘——奥秘是指那些神没有启示出来的事实真相——并且绝不肯超越圣经的启示半步。他和奥古斯丁一致认为我们必须满足于圣经所启示的真理,至于圣经没有提及的事情,我们还是停止争论,转而敬拜神。这就是天使遮盖脸庞的意义。

 

  天使的两个翅膀也遮盖他们双脚。这表示在神面前的忘我精神,是真诚敬拜的另一特点。诚心敬拜神的人只想忘掉自己,把注意力从一己身上转移,以便心无旁惊地专注神。基督徒传达神的信息,如果想人认识伟大的神和伟大的救主基督,就不要致力表现自己,存心使别人觉得自己是个伟大传道人及教师。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人惟有降低自我,神才会被高举,成为人心目中伟大的神。高举神的唯一秘诀,就是在神面前忘掉自己,谦卑下来——这正是天使掩盖双脚的属灵意义。

 

  天使姿态的另一特点,是他们用两个翅膀飞翔,像蜂鸟般,作好迅速远飞的准备——随时听候神的差使,命令一发出,便立刻遵行。这种随时候命的态度也是真诚敬拜的精神。真诚的敬拜,就是在敬拜中确认神的主权和伟大。

 

  我们敬拜神,要像天使一样,恭敬克制、忘我及随时准备服事祂,否则我们会贬低神,看不见祂的伟大,把祂降至与我们平等的地位。我们必须自省:我们的所谓敬拜,往往因为我们不敬、突出自己和在属灵的事上表现麻木而变质。我们必须再次感受神的伟大,重新认识到在构成神的圣洁的各种特质中,伟大占第二位。

 

  神的圣洁的第三个元素,是亲近,或说得详尽一点,是无所不在地彰显祂自己。“祂的荣光充满全地!”(赛六3)荣光显示神的同在,也显出神的本质与能力。你无从逃避神的同在,而我们像以赛亚一样,必须认真面对这个事实。对于喜爱神同在的人来说,这真是好消息。不过,对那些情愿神看不见他们所作所为的人来说,那就是坏消息了。诗篇一百三十九篇颂赞神与我们何等亲近,并且透彻认识每一个信徒。诗人以一个恳求来结束这篇诗:他求鉴察人心的神让他认清自己里面的罪,好使他能一一对付。“神啊,求祢鉴察我,……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23-24节)没有什么是神注意不到的;我们的一切“恶行”,无论我们怎样努力掩饰、予以轻视或竭力遗忘,神也了如指掌。那不愿意像诗人这样祷告的人,面对这构成神的圣洁的第三项特质必然感到不安。

 

神的第四项圣洁特质是纯洁。哈巴谷对神说:“祢眼目清洁不看邪僻,不看奸恶”(哈一13)。大多数人一听到神的圣洁,就首先想到纯洁。他们的观念是正确的,前面提到把纯洁看为圆圈中心的比喻正好反映这点。以赛亚无需言语的传达,就能看见这种纯洁。他因此醒觉到自己的污秽,不配与神相交,顿然大为震惊。他呼喊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赛六5)犯罪是与神的权威对抗,而人在身为律法颁布者兼法官的神面前,实在罪孽深重;同样,人的不洁与神的纯洁也形成强烈对比。以赛亚一旦发现自己的罪,在神面前便自感不洁,同样,每个以神为中心的人也会如此。在神面前自觉污秽绝非病态、神经质或不健康,而是自然、符合现实又健康的感受,更反映出我们对自己的情况有真确的洞见。实际上,我们都是罪人,惟有承认此事实,才属明智。

 

(选自《生命的重整》,宣道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

阅读:2104 次
录入: qinnan
打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