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思考一下约翰福音的序幕,在开篇的经文中,我们了解到“道”就是完完全全的上帝(约1:1),世界是藉着祂造的(约1:3),祂又进入了祂所创造的世界,然而“世界却不认识他”(约1:10)。
这是终极的历史危机,创造的历史主宰进入时空,却遭到受造人类的愤怒和仇恨。约翰解释说:“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1:14),但是“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约1:11)。
祂是世界的真光,是天父之爱的赏赐,然而,人类却拒绝了从上帝之爱所赐下的真光:“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约3:19)。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6:35)。但紧接着,耶稣强调了罪人的反应:“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约6:36)。尽管耶稣已经用言语和行动表明了祂就是上帝的儿子,尽管他们已经看见了,但他们仍然拒绝相信。
这样的罪人该怎么办呢?他们一意孤行,爱自己的荣耀过于爱上帝的荣耀(约5:39-47,12:41-43)。而我们所有人都在将荣耀的救主钉十字架的罪上有份,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案就是十字架本身。我们都犯罪违背了上帝的律法,这样的反叛甚至达到了拒绝上帝终极赏赐的地步。但是十字架所包含的代赎,也包括偿清我们最严重的罪——藐视基督的十字架。
这是天父上帝奇妙的大爱,通过基督的十字架带来了荣耀的新时代(约12:23-24,31-41,13:31-32)。这是上帝无限的怜悯和恩赐,藉着人子被举起,使无罪的成为罪,从而使凡接受上帝独生爱子的,就与祂一同进入荣耀里(约3:13-16,17:22)。
圣灵的工作也集中于此。耶稣说,圣灵将定世人的罪(约16:8)。什么罪呢?就是“他们不信我”(约16:8-9)。
十字架彰显了上帝完全的公义,而耶稣的复活表明祂战胜了罪、死亡和魔鬼。在宣讲耶稣受难和复活的福音时,人们会看见并相信耶稣,从而得到永远的生命。
约翰福音中所讲的荣耀信息与悔改有什么关系呢?毕竟“悔改”一词甚至都没有出现在这卷福音书中。然而,这卷书却把悔改的概念带到了最令人瞩目的焦点位置。这个时候,有三个重要的真理需要我们牢牢把握住:
首先,这种教导使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洞察自己的内心深处。现代人并不认真面对自己的不信。人们常常怀疑基督的位格和工作,甚至以此为傲。他们对十字架态度冷漠、无动于衷,却很少将之与人类最根本的罪联系在一起。即使信徒也没有深刻意识到,他们在面对耶稣基督所彰显的上帝荣耀时,总是透露着严重的不信。不信是这个世界极大的罪,也是你的罪,对你的属灵生命贻害无穷。可以说,不信消灭了我们的爱,却滋养着我们的骄傲。
其次,真正的悔改区别于苦修的原因在于,真正的悔改“源于理解上帝的恩慈”。耶稣明确指出,因着上帝极大的怜悯,人不信的罪已经被祂在各各他的死完全遮盖了。换句话说,罪人只有看到上帝向他所发的怜悯时,悔改才能真实持久。
把恩典置于无法企及的境界,只会加深罪人对上帝的绝望和反叛。然而,约翰福音却表明耶稣成全了父的工(约4:34,17:4,19:30)。基督那里有足够的爱,多而又多,任何想得到的罪人都可以前来获得。耶稣基督的一滴宝血足以赎买满身罪债的人。当我们确切知道,上帝那具有洁净大能的爱已经从各各他向我们喷涌而出,我们怎么还能无动于衷呢?
耶稣教导我们,基于这个最大的赏赐,上帝将悔改之心白白赐给罪恶深重的信徒。因此,我不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不信才愿意悔改,而是因为看到了属天之爱的浩瀚。
当圣灵开了查尔斯·卫斯理(Charles Wesley)的心,使他认识到救恩的奇妙时,他创作了一首诗歌来表达其中的滋味,歌词如下:
怎能如此:像我这样罪人,
也蒙宝血救赎大恩?
主为我受痛苦鞭伤,
也为我死在十架上?
奇异的爱!怎能如此:
我主我神竟为我死?
第三,从约翰福音中,你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信心与悔改之间的关系。
我们终极的罪是故意不信,并亲手杀死了上帝的儿子。我们该如何悔改这种罪呢?就是要信靠基督。我们该如何信靠基督呢?就是要带着真正忧伤痛悔的心,从不信中回转并信靠基督。
因此,悔改是回转归信相对消极的一面,我们要转离偶像转向基督,得救的信心则是回转归信相对积极的一面。在使徒行传中,“悔改”一词的含义比较广泛,足以表明回转归信的全部过程,并且清楚地包括了单单靠基督为救主。在约翰福音中,“相信”一词不仅仅指表面上接受基督死而复活的事实,更是指全人全心降服于基督的行动。在这卷福音书中,信心从未用作名词,而是仅以动词形式出现。因此,这意味着人要衷心地委身于基督,发自肺腑地回应福音,包括注目于被钉十字架的主的荣耀时,真诚地恨恶自己的罪。
(选自《悔改》,寇正华译,经典传承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