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想想在圣徒身上残留的败坏。虽然恩典已经进来,但败坏还没有完全除去;虽然他们已经有了新人,但旧的败坏本性还有很多;这两者在他们里面挣扎,就像双生子在利百加的腹中-样(加5:17)。圣徒们随时随地都会发现这种挣扎,甚至在最隐蔽的角落。如果一个人的邻居很麻烦,他可以搬走;如果他的佣人不好,他可以想法辞退;如果他的伴侣不佳,有时他也可以离家出走,从而免于骚扰。但即使一个圣徒躲到旷野或某个遥远的海岛上居住,是杳无人烟的地方,人、兽、禽都未曾涉足的,他心中的败坏仍会随着他。如果他和保罗一起,被提到三层天上去,回到地上以后,败坏仍在(林后12:7)。它对他如影随形;在他所画最美的线上留下污点。它就像墙上的荆棘,无论砍掉多少,总还是会长出来,除非墙被推倒,因为它的根已经深扎在心里,只要圣徒还有一天在世上,就像被铁链铜锁拴在了上面。特别当他想行善时,它更是活跃起来(罗7:21),然后秃鹰就往尸体上聚集。因此常常在圣洁的责任上,圣徒的精神似乎就消失了;然后他就像米甲一样,不知不觉中床上的丈夫变成了一尊神像(撒上19:13)。我不需要向敬虔人证明他们里面的败坏本性,因为他们在其中痛苦叹息;要向他们证明此点,就像在他们面前举起蜡烛,好让他们看见太阳一样。另一方面,对邪恶之人来说,即使他们不说圣徒假冒伪善,他们也早已迫不及待地要把圣徒身上的刺看成梁木,所以我也毋须多言。不过在这问题上,我们还是可以考虑如下几点:
(1)“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路23:31)圣徒并非生来就是圣徒,而是因为重生的恩典才如此。他们虽然旧性情还有,但岂不也得到了新性情吗?如果他们尚且如此,那些没有这重生恩典的,其败坏是何等的大呢?
(2)圣徒在它下面叹息劳苦,好像承受重担一样。听听使徒在《罗马书》第7章24节的话吧:“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那么,属肉体的人活得轻松快乐,似乎败坏的本性不是他的重担一样,所以他就没有败坏的本性了吗?不,不是的!原因是他已经死了,所以感觉不到下坠的力量。很多哀叹都是从病床上听到的,但不会从坟墓中听到。在圣徒心里,就像在病人身上一样,有很多挣扎,在进行着生与死的搏斗;但在自然人的心里,就像在死人身上一样,没有任何喧嚣,因为死亡已经掌控了一切。
(3)敬虔之人抵挡败坏的旧性情。他竭力要治死它,虽然它还在;他努力要抑制它,以此削弱它,虽然它仍在活动。所以在那没有抑制、反而喂养它的灵魂中,这败坏将会得到何等的扩散和加强啊!这就是所有那些未重生之人的情形,他们“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13:14)。如果勤劳之人的花园每天都有活儿要他整理,要他修剪除杂,那懒人的花园一定“荆棘长满了”(箴24:31)。
(选自《四重状态下的人性》,赵刚译,基督教改革宗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