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督徒,我们要学习的最难功课之一是如何在哀恸和受苦中喜乐。然而在那些处境下,喜乐并不是一个可选可不选的选项而已。雅各告诉我们:“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雅各书1:2)。雅各这里是什么意思?我们又该如何执行他的命令呢?
处于喜乐的状态是一回事,将我们的处境算为喜乐又是另一回事。雅各告诉我们“都要以为(count)大喜乐”时,他用了一个具有“计算”、“认为”和“视作”含义的词。他是在说,即使我们对经历的试炼不感到喜乐的时候,我们都必须将之算为——也就是视为——一种喜乐。我们必须这么做,不是因为我们所经历的是令人愉悦的,而是因为雅各说:“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第3节)。换句话说,磨难、痛苦与苦难可以在我们里面生发忍耐,因此即使我们经历试炼,我们身上仍然有好事在发生。藉着牢记这一真理,我们经历试炼时,尽管背负它们如此艰难,我们仍会理解它们不是徒劳之举,而是有神的应许在其中,祂的目的总是好的。
我的导师约翰·格斯特纳(John Gerstner)博士在不同类型的坏和不同类型的好之间作区分。关于坏的事情,他说有“坏的坏事(bad bad)”和“好的坏事(good bad)”之分。那些“好的坏事”本身具有毁坏性、很痛苦,但是不论如何它们会带来好的结果。如果不是这样,神怎么会透过使徒保罗这样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罗马书8:28)?
因此,雅各是在劝勉我们即使事情并不喜乐时,仍要将之算为喜乐,不是因为痛苦和受苦是件乐事,而是因为神可以藉着痛苦和受苦给我们带来益处。即使在艰难的处境下,祂仍然在为着我们的成圣做工。
望向光明未来
在某种意义上,为了能将地上的悲伤与困苦算为喜乐,我们必须培养带着未来眼光思考的能力。有时候基督徒对天堂的盼望沦为“天上的馅饼”,然而,天堂是一个可以带来真安慰的实际,正如历史的例证所呈现的。
美国奴隶时代,黑奴很少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东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难和苦难,他们手中的劳作是无休止的苦役,日复一日。他们常常贫困缺乏,家庭经常被拆散,因为家里的人被单独地卖掉。他们生活在一个愁苦的处境,然而,那个时代的黑人灵歌却充满喜乐。这些灵歌里一再出现的主题是天堂,我不认为这是个巧合。例如,在“战车下来载我回家(Swing Low, Sweet Chariot)”这首歌中,一段歌词是:“我望着约旦河,看到什么来接我回家?一群天使向我而来,来接我回家。”这些歌中许多都有一个强烈的见证,就是一种基于盼望神和将来福乐的喜乐。
这种看待事物的方式与新约一致。例如,保罗明白在这个世界我们蒙召经受的苦难,其实际与强度如何:“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荣耀”(罗马书8:16-17)。但是他接着将我们在地上经历的患难与在天上为我们存留的喜乐作对比:“我想,现在的苦楚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18节)。比起在天堂为我们存留的喜乐,我们当下经历的短暂痛苦与患难算不得什么。
然而,天堂仍在将来,当下仍旧艰辛。多年前,有一位年长的女士是我的朋友,她一直以欢快的灵和热烈的性情为特征,即使被诊断出癌症时仍然抱有那些特质。但有一天我去医院探望她时,她正在化疗,我注意到她有些低落,她不是那个平时欢快洋溢的自己。我问她说:“朵拉,你怎么样?”她眼里含泪看着我说:“R.C.,当一个头在厕所的基督徒真的很难。”然后她就笑了,喜乐回到她的眼睛,我也笑了,因为我能理解她的意思。当我们处在疾病痛苦中时,很难感到太多喜乐。
当我们经历这些时期时,保罗给我们的劝勉是牢记一点:我们的痛苦在神那里都是设置为限时的,限时之后我们就会进入一个不再有痛苦的境地。不再有眼泪,不再有疼痛,不再有焦虑,不再有悲伤,不再有灾祸。这听上去的确像是天上的馅饼,但我们不能回避一个事实:基督徒信仰的核心就是“世界并非我们的家”这一真理,我们的终点仍在前头。
因此,天堂是基督徒极大的盼望,新约说盼望是灵魂的锚(希伯来书6:19)。遗憾的是,那些没有基督的人就没有这样的盼望。有时候我在想,我在基督徒生命中尚且经历这么多挣扎,那些不是基督徒的人是怎么过的?他们怎么能忍受没有天上的盼望和喜乐的人生呢?我们应当比我们所是的更加为这蒙福的盼望感恩,在痛苦患难中将我们的眼目定睛在将来。
(选自《我的人生能有喜乐吗?》,乔兰山以妲译,改革宗翻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