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年轻女士曾经这样问我一位朋友:「你见过鲁益师﹙C. S. Lewis﹚没有?」我朋友答道:「见过。事实上,我和他有过一点儿交往。」那位女士静默一会儿,然后羞涩地说:「我可触摸你吗?」正如在《爱丽丝漫游仙境》中,小胖子对爱丽丝说:「这是你的光荣!」能够认识鲁益师真了不起!但是,鲁益师会第一个指出,我朋友也会第二个指出,还有比遇见鲁益师了不起得多的事情,就是遇见神。
终有一天,我们都要与神相遇:我们要站在祂面前接受审判。倘若我们末获赦免就离开世界,那实在可怕。但是,我们可以在地上遇见神,因而除去对将来相遇的一切恐惧。像我们这样不完全的人,可在一生之中认识到自己的罪咎已除去,而爱 ── 神对我们的爱和我们对祂的爱 ── 已让我们喜乐地与神相连,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关系。不过,那让我们认识这浩大恩典的相遇起初往往带来创痛。以赛亚曾有这种经历,我们稍后会讨论。
什么人会声称遇见过神?当然不是坚决否定祂的实在或可知性的人,也不是仅仅承认「冥冥中有个主宰」的人。简单的答案是:我们因认识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明白到祂是道路、真 理、生命,便得与慈爱的天上父神相遇。我们与耶稣建立关系,信靠祂,以祂为我们的救主及朋友,并且愿意作祂门徒,尊祂为我们的主,基于这种关系,我们得以遇见神。为阐明这个答案,我们不得不指出,一个人要体验过以赛亚那种改变一生的经历,才会遇见神 ── 遇见基督。因此,以赛亚书第六章不仅具历史意义,内容记载一个伟人的事迹,由他亲自描述是什么决定了他的事奉方向,事实上,这段经文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它的内容可帮助我们检查一下自己是否真正遇见过神。我们需要明白以赛亚在异象中学到什么。
他在圣殿中看见异象。他当时在圣殿里做什么?答案就在六章一节的开首:「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乌西雅已作王五十二年,而此时他可能刚驾崩或不久即将驾崩。这对犹大国是沉痛的打击。这时犹大在政治上正面临压力,复兴的强敌亚述人就在邻境,国人自然为未来担忧。任何创痛经历都会驱使人去祷告,我们可以推想以赛亚在圣殿是为老百姓的将来祷告。
这出现在以赛亚书第六章,而不是第一章;早在第一章中,以赛亚便提及他在乌西雅及以后的君王在位年间得到神的默示﹙参一1﹚,可见他当时已是活跃的先知。此刻他来到圣殿,就是渴望知道神有什么信息要他传给百姓。虽然我们无法证实此点,但看来很有可能,而且可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推断出来。
如历代志下所强调的﹙参二六8、15-16﹚,乌西雅势力强大,令犹大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如今国家将要交给他约二十五岁儿子约坦治理,没有人知道约坦会成为一个怎样的君王,为这缘故,犹大全国上下,包括以赛亚在内,必然为国事担忧,因此,以赛亚进入圣殿的时候,心中所记挂的正是国家大事。然而神向以赛亚启示自己,驱使这位先知彻底自我反省,重新思想他与神的关系。
我们也经常只想到求神帮助。我们往往求神赐恩典与力量去面对外来压力,而不知道原来我们的真正需要是重建我们与神的关系。神没有照我们的意思满足我们,是出于怜悯,为迫使我们首先处理那最重要的问题。但如以赛亚所发现的,神的怜悯有其可畏的一面。
以赛亚在异象中得见神的圣洁。他告诉我们,他看见主坐在宝座上,众天使围绕座而敬拜祂。他们彼此呼喊说:「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祂的荣光充满全地!」﹙六3﹚
三次呼喊「圣哉」是为了渐次加强语气,圣经中的重复语句通常都有这个作用。
以赛亚所见所闻具有什么意义?如果你翻开神学词典,查一查「圣洁」的意义,就会发觉这词在新旧约圣经中都主要用来描绘神,表达那使祂与我们分别开来、显明祂与人不同的一切特性;那使祂超乎我们之上,令祂配受敬拜、可敬可畏的所有特质;那使祂与我们对立,令我们惊惧的全部内涵。此词蕴含的基本概念是神与我们的分别以及祂的本质与我们为人的对比。试想像圣洁是个圆圈,圈起一切关乎神而有别于我们的东西,圆圈的中心是神在道德及属灵方面的纯洁,正好与我们歪曲的罪性形成强烈对比。以赛亚就是察觉到这个对比。
一首﹙由圣公会曼特主教[BishopMant]所写的﹚拙劣的圣诗如此开始:
光辉异象令人欣悦,是昔日犹大先知所见。
众天使齐声美妙颂赞,先知听得出神。
从歌词看来仿佛以赛亚在欣赏大歌剧!事实却是,以赛亚在神的圣洁面前无地自容。面对神的圣洁,他因为认识到自己的罪,便感到无望。但同时众天使却歌颂神的圣洁,将「圣洁」一词最广阔的意义表达出来,令以赛亚认识到神的「无尽智慧,无穷能力」,以及祂的「绝对纯洁」﹙这些句子引述自费伯 [Frederick W. Faber]的诗歌「我神,祢真奇妙」﹚。
现在让我们集中注意神的圣洁,尝试了解圣洁的完整丰富含意。试想像圣洁好象光一样,如同光谱,由多种独特品质结合而成。以赛亚的记述让我们认识五点关于神的事实,五点混合起来就是圣洁。
第一,神为主宰的身分,或者套用神学家爱用的字眼,是神的主权。
神为君王的异象,不论是肉眼所见或只凭想象的,圣经中都常有提及。诗篇一次又一次地宣布神作王。约翰看见「有一个宝座安置在天上,又有一位坐在宝座上。」﹙启四2﹚列王纪上二十二章则记载了米该雅的事迹:米该雅是一位忠心的先知,他因为对以色列王亚哈说神要审判他,就被亚哈关在监牢里。在犹大王约沙法的要求下,亚哈派人去把米该雅带来,命他回答两王提出的这个问题:亚哈应否在约沙法的协助下向亚兰人夺回基列的拉末?米该雅被带出来,面对一个什为壮观的场面;「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各穿朝服,坐在位上,所有的先知﹙约有四百人﹚都在他们面前说预言。」﹙10、6 节﹚这是一个隆重的官式盛会,无疑必引来大群羡慕不已的旁人围观。不过,米该雅毫不动容,没有被吓倒。首先,他模仿那些宫廷先知说话,嘲弄亚哈一番﹙15节﹚,然后才把真实情况告诉他,就是他若去攻取基列的垃末,必然阵亡。米该雅能有这样的勇气,秘诀在第十九节,他宣告说:「我看见耶和华坐在宝座上」── 因此,他看见亚哈和约沙法在撒玛利亚城门前坐在王位上,也不被吓倒。他在异象中看见神坐在天堂的宝座上,就清楚知道谁真正掌权了!
信徒认识神的至高主权与眷佑,就能够力上加力。因看这种认识,米该雅得着力量,约翰得到坚固,无疑以赛亚也重新得力。在神的世界里发生的一切事情,无一不在神的旨意以内;这个真理或会吓怕不信神的人,但却能坚定圣徒。信徒因此认识到神有最圆满的安排,一切事情的发生,背后都有它的意义,不论我们当时是否看得出来。彼得在五旬节早上宣讲的首个布道讲章就是这样解释十架的道理。「祂既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借着无法之人的手,把祂钉在十字架上杀了。」﹙徒二23﹚彼得指出,他们这样做,是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有罪,需要悔改,但不要以为这事的发生,是在神的旨意以外。信徒只要认识到神在宝座上作王,即使承受着压力,感到困惑、痛苦,或面对别人的敌视和无法理解的事情,仍能站立得稳。这个真理是信徒的支柱,而且是神的圣洁的首项元素。
第二个元素是伟大。
天使的两个翅膀也遮盖他们双脚。这表示在神面前的忘我精神,是真诚敬拜的另一特点。诚心敬拜神的人只想忘掉自己,把注意力从一己身上转移,以便心无旁惊地专注神。基督徒传达神的信息,如果想人认识伟大的神和伟大的救主基督,就不要致力表现自己,存心使别人觉得自己是个伟大传道人及教师。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人惟有降低自我,神才会被高举,成为人心目中伟大的神。高举神的唯一秘诀,就是在神面前忘掉自己,谦卑下来 ── 这正是天使掩盖双脚的属灵意义。
天使姿态的另一特点,是他们用两个翅膀飞翔,像蜂鸟般,作好迅速远飞的准备 ── 随时听候神的差使,命令一发出,便立刻遵行。这种随时候命的态度也是真诚敬拜的精神。真诚的敬拜,就是在敬拜中确认神的主权和伟大。
我们敬拜神,要像天使一样,恭敬克制、忘我及随时准备服事祂,否则我们会贬低神,看不见祂的伟大,把祂降至与我们平等的地位。我们必须自省:我们的所谓敬拜,往往因为我们不敬、突出自己和在属灵的事上表现麻木而变质。我们必须再次感受神的伟大,重新认识到在构成神的圣洁的各种特质中,伟大占第二位。
神的圣洁的第三个元素,是亲近,或说得详尽一点,是无所不在地彰显祂自己。
神的第四项圣洁特质是纯洁。
以赛亚说:「我是嘴唇不洁的人」。他特别思想到言语的罪。圣经常论到这种罪,因为言语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路六45﹚我们可以利用神所赋予的口才去伤害人、贬低人。有些人爱搬弄是非﹙这种做法已被界定为供认他人的罪的艺术﹚,另一些人则用甜言蜜语和谎话去欺骗、利用及出卖人。我们说些羞耻、淫亵、下流的话,贬低生命的价值;我们说话轻率、不负责任,破坏人际关系。以赛亚提到嘴唇不洁的罪是我们人人都会犯上的。﹙或许以赛亚的话也涉及他作为先知的事奉。或许他传达神的信息的时候,曾经关注自己作为传道者的名声多于关注神的荣耀。很可惜,今天仍有人持这种态度事奉,因此令神的工作蒙上污点。传达神信息的人如果怀有不纯正的动机,就是嘴唇不洁的人。﹚
以赛亚继续说:「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他大概是承认自己随波逐流,别人怎样说话,他也怎样说话,像众人一样,言语污秽,受坏榜样引入歧途。不过,他没有以此为借口。自己内心深处知道是错的事情,却还跟着别人去做,是道德上的怯儒;这非但不能减轻一个人的罪,反会加重他的罪。以赛亚跟随社会不洁的风气,只会令他的罪更重。或许在此之前,他作为先知及传道者,向来都以为自己跟其他犹太人不同,仿佛斥责他们的罪行自己就无罪,其实他的表现跟他们毫无分别。现在他终于醒悟过来。或许他首次认清楚自己原来是个虚伪的同流合污者,为此,他表达出心中的羞愧。神的纯洁使他认识自己的道德本相。
今天的教会和社会都在自欺。我们不确认神的真正本质,没有按神的本相与他相会及相交,什至基督徒工作者也可能掌握不到神的圣洁真义,或无法体验神的圣洁,就如许久以前的以赛亚一样。若有这种情形,我们也必须像以赛亚一样,经历生命的转捩点。我们试从以赛亚的观点去看整段故事,就发觉他最少犯了四个错误。请细心留意这几点,因为你也可能犯上同样的错误。
第一项错误是,他进圣殿的时候,以为神是有求必应的:他以为神可以任由他差使,像阿拉丁神灯里的神仙一样,他提出任何请求,神都会为他效劳。
第二项错误是,他自以为蒙神悦纳:他既身为先知,个人与神的关系一定没有问题。
第三项错误是,以赛亚一旦对神的圣洁有点儿体会,就认为因着他的罪,他非但无法与神建立友谊﹙这点是正确的﹚ 而且将会永远失丧。
以赛亚的第四项错误,就是指望为神工作必带来成就。
我推断以赛亚当时有这些想法,因为他自动请缨后,神首先对他说的话是提醒他这项任务绝不可能带来显著的成果。神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这些话反映神的忧伤,也带讽刺意味。邪恶的人沦亡,神不会引以为快,而祂委派以赛亚去做的事情,是要叫以色列人回转归向神。可是,现在神却警告以赛亚说,百姓不会接受他的劝诚,因此,他为神宣讲信息的结果,就是人们比以前更不关心属灵的事情﹙因为人抗拒神,心灵就变得麻木﹚。同样,今天为神传讲信息的人,也必须有心理准备,人们将对我们所讲的充耳不闻,我们将会白费工夫,或所付出的努力,没有多少可见的成果。神呼召我们,就像祂呼召以赛亚一样,是要我们忠心,而不是保证我们必能结果。我们的责任是尽忠职守;至于结果子与否,我们必须满足于神的安排。我们知道,神的话绝不会完全落空,但我们须愿意接受一个事实,就是我们不一定能亲眼看见成果,或起码不是立即看见成效。神没有保证基督徒事奉可立见成果,这对你我来说都一样。
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呢?第一,因为神是圣洁的,除了蒙神亲自救赎的人,没有人能与祂相交。第二,没有人能为神说话,除非他已亲自体验神的圣洁,觉悟到自己何等罪孽深重,然后本着基督救赎的客观事实,凭着神给人信心与赦免的宏恩,去传达祂的信息。第三,谁也不应因为看不见当前的成果,就假定他的心志或信息或事奉出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当转向神,求问祂,若哪儿出错了﹙或许确有问题﹚。但是,看不见当前成果不一定表示有什么特别问题的。正确的处理方法可能只是要坚持下去,忠心到底,直等到神赐福我们这件工作的时间来临。第四,个人的敬拜 ── 赞美与灵修 ── 必须是基督徒生命与事奉的支柱。对我来说,以上几点非常宝贵,能推动我不住祷告,因此也保守我继续向前。但愿这些观念对你也一样宝贵,能在你身上产生同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