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教会建造 → 阅读内容
 
背景:

劝戒(魏尔斯)

[日期: 10/23/2019 9:22:50 AM ] 作者:佚名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劝戒(魏尔斯)


劝戒


魏尔斯


实施教会劝戒是真教会的第三个可靠标记。对今天的我们来说,这一点或许颇为奇怪,而且在后现代之际,这肯定是会冒犯人的。难道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不是私人的事情吗?谁能说这个人的选择就是可以接受的,而另一个人的选择却是不能接受的呢?这些问题关教会什么事?而且,如果人受到惩戒之后,只不过是再找一间新教会,这种劝戒又能有多大的效用呢?罪人既是罪人,那么,教会劝戒就会给那些律法主义者和那些心里刚硬者有机可乘,拿劝戒的王牌来发泄自己丑陋的激情,这不也是事实吗?这一切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改教家们会把这一点看作是教会的标志呢?

 

实际上,劝戒是对愿意遵行新约模式教会的命令。圣经吩咐:赶出那些严重不思悔改的人(太十八15-19),躲避那些分门结党的人(罗十六17,多三10),“绝交”或从教会中赶出那些不道德的人(林前五1-5,11),警戒那些不守规矩的人(帖前五14)。教会要把那些假教师清除出去(林前五6-7;启2),责备那些犯罪不悔改的人(提前五20;多一13)。显然,有很多情况都会使基督之名和教会名誉置身危险中,但这没有一次是因劝戒而产生的。劝戒包括:私下的责备、引人归正的教导和逐出教会。

 

人若认为劝戒的结果可以使教会完全圣洁,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只要教会中还有罪人存在,教会就永远不会完全圣洁,教会在进入天堂之前永远不会完全圣洁。是圣灵透过基督代赎的工作,才实际带来人思想、言语和行为上的洁净。我们只能为了这个目的来彼此劝戒。

 

然而,当我们藉着信心联于基督时,我们便不再是属自己的。我们现在承受了基督的名,我们的恶行所玷污的乃是祂的名。劝戒主要目的是,在祂子民中和这个世界上恢复基督的名,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目的。

 

为什么教会中有一些人会偏离圣经的核心教义,不得不受到责备?为什么有些人在处理淫乱时,就仿佛那只是私人问题,与他们的基督徒生活毫不相干呢?为什么有一些牧师渴望居首位(约三9-10)、要求受人关注、独断专行、要建立自己的事业和帝国或敛财呢?为什么教会成员如此不同心,以致不断地成为痛苦与分裂的源头呢?

 

对这些问题,只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就是人们不再迫切的关注上帝的圣洁,它不再拥有扭转人性情的力量,也不再是现存的事实。它顶多只是一种需要达成共识的教义而已,却不是一种如利剑般刺入我们内心的炽热事实。这就是我们的良心在淫乱、贪污、恶毒、异端邪说等事上,不再受到责备的原因。很多人认为,上帝虽然全然圣洁,却住在一个遥远的王国里;而我们乃是在自己的王国中,过着自己随心所欲的生活,只要有欲望爬上心头,就要把这黑暗的行动表达出来。有何不可呢?上帝远在天边,而我们却在这里。毫无疑问,当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忙于欺骗时,正是这种心理使他们受到了极严厉的惩戒(徒五1-11)。

 

在西方现代化社会里,我们常常面对说谎、偷盗、虐待、**、掠夺成性等问题;但是,我们却常常归咎于“不良的自我形象”,而不是恶劣的本性。即使在教会里,情况也没有多大不同。我们已经抓住了治疗性文化的语言,并认为我们的传道人也应该用这种语言来向我们讲道。但是,这里往往忽略的是,这种语言来自心理世界而非伦理世界,这会产生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责任感消失殆尽。我们不接受应负的责任,乃是因为我们失去了站在如烈火般、大有威荣的上帝面前的意识。而且,当我们失去了上帝道德上的“超越与对立性”(over-againstness)的意识,也就是“”与“恶”的对立意识,我们也就失去了一切道德上的迫切感。我们也就失去了福音和基督教信仰的全部内容。

 

这种情况对当今教会来说问题十分严重。随处可见的是,我们持续地以“心理健全”(psychological wholeness)为重,以此来取代圣经中的圣洁。这必定改变我们思考上帝的方式。这位外在的上帝,这位在祂圣洁中超越并对立于我们存在的上帝,已经失去了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我们发现自己渴望安慰——治疗性的安慰;但与此同时,从上帝圣洁的信仰所产生的自律和牺牲已不再合我们的味口了。当这样一位上帝,这位圣经中的上帝,变得遥不可及的时候,我们就不再存敬畏的态度来敬拜,祂的道就不再驱策我们,顺服就失去了吸引力,教会也就失去了它的道德权威。这就是我们今日的处境,这也是劝戒在教会是如此重要的原因。

 

旧约圣经中屡次提到了认识上帝的问题(如:何二20,1,4,六6;赛一3)。显然,这里所谈到的绝对不只是知道一些关于祂的事。这种知识之所以具有重要影响,乃是因为上帝乃是干预性的道德临在。那些认识上帝的人都必存谦卑的心与上帝同行(弥六8),不是毫不在意或是漠不关心,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他们得以站在上帝的面前,唯独是因为祂的恩典。他们当在道德上审慎并虔敬行事。他们当敬畏上帝,活在“敬畏耶和华”之中(诗一百一十一10;箴一7;伯廿八28)。为什么呢?因为上帝对他们的忠贞和专一有排他性要求。上帝断不容有敌手,上帝断不允许有假冒者。这乃是旧约圣经中的百姓不得不反复学习的惨痛教训。不仅如此,上帝排他性的要求也针对我们的一切“所是”与“所作”上,这乃是“十诫”的基础(出廿2-3),也是今日教会需要聆听的呼召:“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彼前一15)

 

圣洁并不是仅仅调整外表的言行,变得彬彬有礼,也不只是学习别人的风度而已。那并不是圣经中的圣洁,那顶多只是社交礼仪而已。

 

圣经中的圣洁乃是源于那位“圣者”(the Holy)。因着祂的本质,只有当我们承认自己是罪人时才能靠近祂。若以消费者的身份,我们便永远无法接近祂。我们乃是披批麻蒙灰到祂面前,而不是以顾客身份前来。确实,我们不能靠自己的方法接近那位圣者。我们必须看到,那位圣者在基督里先靠近我们,并透过基督使我们与祂和好。我们无法在基督之外领受这位圣者的警示。在基督里,我们所看到的是上帝的圣洁对我们罪恶的反应。若没有基督,我们必将承受审判。反之,若信靠基督,我们会看到圣洁在恩典中降临,而且在基督里发扬出来,战胜了我们的罪恶。

 

因此,圣洁绝对不只是道德律例或某套规则。圣洁完全是关乎“义”的,因为圣洁是关乎上帝全然纯洁的本质。正是祂烈火般纯洁的本质,驱使着我们去追求义。而且,祂在圣经中以许多方式向我们彰显何为真理与公义。

 

若没有上帝的圣洁,那罪也就没有丝毫意义,恩典也没有什么益处了。上帝的圣洁不但彰显罪,也彰显出恩典的伟大。若没有上帝的圣洁,罪就只不过是人类的失败而已,而不是在上帝面前的失败;那是一种没有标准的失败,那是一种没有罪咎的失败,没有惩罚的失败,没有任何严肃道德意义的失败。

 

如果没有神的圣洁,恩典就不再是恩典了,因为十字架就不再是满足神的公义审判,恩典就只是一种同情、一种怜悯。是神的圣洁彰显出恩典有多么地浩大。显岀我们有多么的不配,因为我们的罪深深冒犯了神。

 

若是没有上帝的圣洁,那信心就不过是确信有好运气,对我们前途感到乐观,对某些未来有幸福的希望。它就不是领受“上帝在基督身上做成的挽回祭”的信心;它就不是相信上帝的美善是全然可信赖的,也不相信“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里都是是的,所以藉着祂也都是实在的。”(林后一20)。

 

当人们将罪、恩典、信心与上帝的圣洁切割开来时,它们的意义完全丧失了。正如傅赛斯(P.T. Forsyth)在《十字架的必要性》(The Cruciality of the Cross)一书中所写的:“爱是神的圣洁的流露,罪是对神的圣洁的蔑视,恩典是神的圣洁对罪采取的行动,十字架是神的圣洁的胜利,而信心则是对神的圣洁的敬拜。”这实在是真教会在第三个标记上,所要关注的全部内容,它论及上帝的子民要认识十字架上那清晰可见的道德严肃性,它关乎我们面对所有的生命冲突、引诱时,必须反映出来的严肃性。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然而,尽管罪的毒钩仍然存在,并延伸到了人的灵魂中;但在教会中,我们仍应该充分地看到基督战胜了罪,因为如果不胜过罪,它将会严重地破坏救赎应该有的结果。执行教会劝戒的目的乃是要保护基督之名和教会的名誉。

 

(选自《勇守真道》,陈知纲译,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


阅读:1948 次
录入: qinnan
打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