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牧养之窗 → 进深牧养 → 阅读内容
 
背景:

耶稣生命的动力(巴刻)

[日期: 9/5/2018 10:01:45 PM ] 作者:佚名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耶稣生命的动力(巴刻)

耶稣生命的动力


巴刻


让我们首先思想耶稣生命的动力。

 

如果我们肯花一小时坐下,读完整卷马可福音(会为我们带来丰富的成果,请立刻一试),我们对耶稣留下的印象将至少包含四个特征。

 

我们得到的基本印象是,他是一个满有冲劲的人物:他总是马不停蹄、经常到不同场合去,并做很多事情,例如行神迹、呼召及训练门徒、对错谬的事情和虚饰的敬虔拨乱反正,最后昂首挺胸地经历被卖、被定罪和被钉十架;这一连串异于寻常的事情组合起来,使人不得不觉得是他一直在主宰着事情的发展。

 

我们进一步的印象是他知道自己是以神的位格(神的儿子),履行弥赛亚的角色(人子)。马可的笔下清楚展示耶稣愈亲近门徒,门徒就愈发觉他是个难解的谜——他们愈接近他,就愈不明白他。这听起来很矛盾,却绝对是事实,因为他们愈深认识他,他们就愈接近他对自己的认识:他是神和救主,这根本是他们无法明白的。然而,耶稣这种双重身份的独有自觉意识,除了在受洗及登山变像时得到父神直接从天上说话证明外(可一11,九7),更经常涌现岀来。我们在此只需思想两件事:第一,他说任何话及做任何事的时候,那种假定自己拥有绝对主权的泰然自若是如何激动人心(参一2227,十一27-33);第二,他在受审讯时面对大祭司的双重问题:“你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超自然和拥有神的位格)基督(弥赛亚、救世主君王)不是?他直截了当地回答:“我是。”(十四61-62

 

由此读下去,我们得到的印象是他的弥赛亚使命是以他被处死为焦点——早在任何人明白“受苦的弥赛亚”这观念之前,他已自觉且一心一意地预备自己受死。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宣认他是基督之后,耶稣至少4次预言自己将被杀,然后复活,纵使没有一个信徒能明白他的话(可八31,参34-35节,九931,十33-34)。在其他时候,他把自己被置于死,说成是某件已确定(十二8,十四18及其后经文)及圣经早已预言的事(十四2149),而且更可赢取多人与神建立崭新和重要的关系。“人子来……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十45);“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十四24)。

 

我们最后的印象将会是:对他而言,这受死的经验是非常可怕和严峻的考验。当他进入客西马尼园后,便“惊恐起来,极其难过,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可十四3334)。他祷告的迫切(他并非跪下或站着,而是“俯伏在地”祈祷),正显示他一想到即将发生的事,内心便感到非常畏惧和孤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他在求神“将这杯撤去”之后,那种渴望说“阿们”,而不再继续说“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的试探,是何等强烈(十四36)。然后,他在十字架上发出被遗弃的哀号:“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十五34)这就表明他的内心是如何暗淡无光。

 

对于耶稣相信自己必须受死,我们该如何解释呢?对于四卷福音书皆共同见证,耶稣由始至终都是基于他相信自己要受死,来推动他的侍奉,我们又该怎样解释呢?此外,若与像司提反的殉道者也能欣然面对死亡,甚或是信奉异教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服毒而死时也能表现从容相比;神的完美仆人耶稣,生平从未表现过怕人、怕痛苦或怕损失,却在客西马尼园中显得像个胆小鬼,在十架上宣称自己被神遗弃,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呢?路德的评语是:“从没有人像这人那样怕死。”为何是这样呢?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那些把耶稣的死看为不外乎是一件意外的悲剧,基本上与任何好人含冤而死无大分别的人,是无法明白这些事实的。依据他们的信念,他们唯一会接受的解释就是假定耶稣的性格中具有忧郁和懦弱成份,随时会使他情绪低落——首先使他产生一种求死的欲望,然后当死亡临近时,便使他被惶恐与绝望所重压。然而,由于耶稣已从死里复活,且在复活的能力中仍告诉门徒,他必须受死(路二十四26-27);所以,这所谓解释便只会显得无稽和令人难受。不过,对于否定代赎这真理的人而言,他们所能说的,最好也莫过于此。

 

可是,我们若将这些事实与使徒所教导的挽回祭连接起来,一切便一目了然了。邓尼(James Denney)曾经说过:“我们岂不可以说,他那种惶恐和被离弃的感觉,是与他的受死及在园中接受父给他的苦杯,并他其实是将世人的罪背负在自己身上,且同意列于罪人之中(事实也正是如此)这整件事相连的?”〔参邓氏著《基督的死》(The Death of Christ),1911年版,页46

 

我们若向保罗或约翰提岀这个问题,我们将非常清楚他们会给我们什么答案。耶稣因为要成为罪人、要承受神对罪的审判,他才会在园中感觉颤惊;又因他确实承受了审判,他才会在十架上宣称神离弃了他。耶稣生命的动力,就是他决意“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8);而他的死特别痛苦,是因为他在加略山上亲自尝透了我们应得的神的忿怒,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

 

早在耶稣受死的几百年前,以赛亚已经说过:“我们却以为他……被神击打苦待了……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到他身上……耶和华却定意(喜悦)将他压伤……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赛五十三4-10

 

“主啊,我罪都归于你,

你轭何等沉重!

你站在我罪人地位,

背负我的苦痛,

你作牺牲,流血赎罪,

使我全然得释。

耶稣,你为我受死,

我也与你同死,

你今复活把我释放,

使我作神后嗣。

将来见父面上荣光,

必永照我辉煌。

 

选自《认识神》林来慰译,福音证主出版社。


阅读:1498 次
录入: qinnan
打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