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灵修精选 → 阅读内容
 
背景:

浪子归家(约翰·麦克阿瑟)

[日期: 8/8/2018 7:27:22 PM ] 作者:佚名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浪子归家(约翰·麦克阿瑟)

浪子归家(约翰·麦克阿瑟)-图1


“浪子的故事”是圣经路加福音十五章11-32节的记载,也是主耶稣所讲的故事之一,是细节最丰富、戏剧张力最强、对个人意义最深刻的一则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大家耳熟能详,甚至可以在三个主角身上看见隐藏的自我。

 

正像故事中的小儿子,我们也犯了背叛父亲的罪,因为我们公然冒犯了一位良善又恩慈的天父,定意违背我们与创造主的关系。

 

我们犯罪不但是轻视天父神圣的权柄,也是鄙弃祂的慈爱;我们不但是在摒弃祂的律法,也是摒弃祂本身。犯罪就是否认神的崇高地位,是一种恨恶神的表现,等于是希望祂不存在或死掉。由于所有罪的核心都有这种鄙视神的成份,因此即使是最微小的罪,其恶亦足以带出永远的祸源、不幸和悲惨。

 

换言之,我们都是浪子:每个人都犯了任性、浪荡、放纵的罪,自己想要怎样就怎样,鲁莽行恶不顾后果。若非神恩典的约束,我们早就浪费了生命,挥霍了神赐我们的祝福。

 

这个年轻人最后沦落猪舍就是最好的例子,说明罪的后果必然是毁灭和痛心。我们根本没有能力修补自己的破碎人生,为自己所犯的罪孽代赎;因此我们绝对没有办法自己除去心中的罪疚,无论是心理学、团体治疗,甚至用毒品、酒精或其他逃避的方式,都不可能除掉。我们也不可能用搬迁住处、嫁娶新人或远走天涯,来逃避罪的后果。即使用尽一切办法躲避,罪恶的清算日终究会到来,届时,罪必定会狠狠地把罪人抛到谷底深渊。

 

浪子终于发现自己跌落谷底,他在完全尝到罪恶的苦果之前,幸好及时“醒悟过来”。

 

在田野放猪终究对浪子有益,那正是神的安排。浪子甦醒过来,正视现实。当他孤独地在田野放猪,不得不面对自己沉沦的光景,突然,他从极端的麻木中惊醒,思绪变得清晰起来。他醒悟之后的第一个直觉,就是想办法怎样回去找父亲。他要回家!这个小儿子有生以来第一次下决心离弃罪恶,要恳求父亲原谅,要服从父亲的权柄。

 

浪子的决定并非只是想重获父亲的同情,更不是为了回到昔日舒适的生活,而是真正从心底认罪悔改。浪子回头的第一步,就是诚实面对自己的情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意味着罪人正视自己已经沦落到何等凄惨的地步,愿意担起自己所作所为的责任,认清自己犯的罪有多严重,承认自己全然无助,并且转向那真正能帮助他的人。其实,所有真实的悔改都要从“准确认清自己的情况”这一步开始。当一个人完全面对自己的真实状况,他就没有假扮的自尊和自信,也没有自我防御,当然也不会要求个人权利或头衔地位了。

 

在此之前,浪子未曾表现出对父亲一丝的尊敬和爱,连起码的感谢也没有。但现在,他不得不承认,就算在自己父亲手下作最低下的仆人,也远远好过一个人在田野放猪。这时他已经完全尝到追求“自由”的苦果,也真实体会到,愚蠢地追逐自私享乐的代价就是死亡。他孤单、颓丧、潦倒、忏悔,但他同时也相信父亲。表面的懊悔和真心的悔改得救,二者间的差异就在这里。浪子对父亲的怜悯有信心,这点把他带回父亲身边,而不是逃得更远。

 

(选自《回家的浪子》,P17-22刘如菁译,天恩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


阅读:1968 次
录入: qinnan
打印
分享到:14.5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