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归正之窗 → 阅读内容
 
背景:

毒蛇之种(布鲁斯)

[日期: 3/27/2018 6:16:33 PM ] 作者:佚名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毒蛇之种(布鲁斯)


毒蛇之种


布鲁斯


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马太福音二十三章33节)

 

马太福音的这整章经文对文士与法利赛人宣告了一连串的灾祸,或者说表达了对他们的悲叹。这些文字是马可福音十二章38-40节的扩充。受难周期间,那些在耶路撒冷倾听耶稣在圣殿传道的人,曾被警告说:“你们要防备文士;他们好穿长衣游行,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们的安,又喜爱会堂里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他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罚!”

 

文士是公认的律法解说者。他们——尤其是那些在福音书中出现的——多数都属于法利赛人。法利赛人的精神是承袭自马喀比(Maccabees)时代的敬虔派,抗拒把信仰与习俗受异教人同化,宁可以身殉教也不愿背弃他们的宗教传承。主后一世纪时,人数大约有六千人。他们情谊相结,称兄道弟,彼此鼓励来捍卫律法。他们的律法包含的不只是旧约圣经中的条文,同时有条文的释义与实践——这就是马可所说“古人的遗传”(可七3)。他们相当在意礼仪的纯净,这种在意使他们不与异教徒交往,即使是犹太同伴,只要他们不像自己那么特意计较律法的正统,就拒绝同他们往来。他们相当重视谷物的十分之一奉献(将作物的十分之一所得缴给圣殿),不只是谷物、葡萄、橄榄油,连香料草药也一样。除非他们确信自己家中的或是别人的食物已经奉献了十分之一,他们才肯吃下。

 

从他们的观点来看,不得不把耶稣的所作所为视为相当具危险性的散漫——不论是祂相当自由地来处理安息日与饮食的律法,或是祂乐意与操守颇有问题的人交往,甚至与他们同桌共食。祂和他们的冲突是无可避免的;他们的冲突倒真应验了那句话:次好成为最好者的头号敌人。

 

法利赛人的生活方式,足以让那些以获得虔诚好名声为最崇高动机的人仿效。依拉比教义的传统来解释:其中列举了七个类型的法利赛人,而其中仅有一种对神有爱的是受到了赞赏的。新约圣经中的法利赛人通常都是不受人喜爱的,但是在福音书中的法利赛人比使徒行传的法利赛人更不受欢迎。在使徒行传中,法利赛人不曾对谨守纪律的犹太裔基督徒不友善,这两支教派都有共同点(与撒都该成对比),即他们都笃信死人复活。

 

在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中,对法利赛人的震怒兼哀惋之情,或许正反应出:第一世纪晚期福音书撰写之时,法利赛人与犹太裔基督徒间争论的情形。藉这个机会,福音书作者从各方面将耶稣说过不赞同法利赛人的批评集合起来,然后形成一个连续的讲词,重复用“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来串连句子。这类法利赛人并不是伪善者,耶稣亦未曾这样骂过他们;而祂不是作伪证陷害他们。在新约圣经的用法中,“伪善”指的是“剧中人”,这是剧中的一个角色,只是配合剧情而不是表达他的真我。在这个一再重复的谴责中,“伪善”是指那些装作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他们“能说不能行”(太二十三3),仿效文士与法利赛人特有的言行,却没有受神真爱感动。真正的法利赛人可能不赞同耶稣多数的言行,但如果是真法利赛人,也就不会是耶稣所诟病的剧中人了!所以我们可以将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的这个重复句子译成“你们这扮演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有祸了!”——你们有祸了,因为你们将招致可怕的审判。

 

但是“毒蛇之种”是什么意思呢?这种说法是施洗约翰对那些前来听他的审判信息与悔改呼召的人说的:“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路三7)他将他们比拟为极力避开燎原之火的蛇。在马太福音三章7节,约翰公开用这话指责听众里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耶稣用相同的比喻来警告那些不留意恶运迫近的人,将无法逃避“地狱的审判”。同时如果问道,他们何以在不知道的情形下就招致了这场审判,由马太福音的经文脉络来看,答案是因为他们不但不去帮助反而拦阻别人来遵行公义(太十二24,那些指控耶稣靠着鬼王别西卜赶鬼的人——见80页——同样被称作“毒蛇的种类!”)。

 

最后,马太认为这句难以理解的话与其上下文,应是表达悲叹而非全然的抨击。因为在这段话的最后陈述,马太先提历代殉道者的血都要归到那个世代(见219页);之后才为耶路撒冷城而悲叹(“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而路加则在耶稣的传道初期中就提过。路加为什么在这里提出来,倒不难了解:在加利利时,耶稣就被警告说希律想杀祂;而祂回答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耶路撒冷才是先知受死的合宜场所(路十三31-33)。然后就说:“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路十三34-35)事实上,如果这话是在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之前说的,就时序上说是正确的,因为话的结尾是:“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路十三35;太二十三39)这也可能是指“你们要一直到逾越节方得见我”。不过路加与马太把耶稣的哀叹放在主题吻合的经文脉络中;尤其是马太,藉着经文放置之处(太二十三37-39),表达了耶稣迫切的哀伤之情,因为那些领导人原是要令追随他们的人信得过,却置他们于毁灭之途。



  (选自《圣经难解之言耶稣篇》,曾念粤译,校园书房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


阅读:2940 次
录入: qinnan
打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