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灵修精选 → 阅读内容
 
背景:

拒绝或相信(马克·强斯顿)

[日期: 12/30/2015 8:24:26 AM ] 作者: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拒绝或相信(马克·强斯顿)

  

  约十一45-十二19

 

  对抗真理

 

就某种意义而言,让死人复活这种戏剧性的神迹,导致许多人信了主,这应当不足为奇(约十一45);也有证据显示此事属实,不是诓骗人的;但令人意外的是,那些应当清楚此事的人——犹太人的领袖——却表现得冷漠无情;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如此。

 

百姓中有人目睹伯大尼的神迹却仍不相信,反而上告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他们;结果公会召开一场特别的会议(约十一46-47)。有两个明显的情况:这些人承认耶稣确实行了神迹(约十一47),但他们下定决心要阻止祂(约十一48)。这些宗教领袖不再认为丑化或揭穿耶稣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如今他们要正式拟订谋杀耶稣的计划。

 

尽管所有的证据都支持耶稣,但这些人所说的话透露出,他们反对祂是因为担心太多人转向耶稣,而导致罗马政府的介入,让他们失去土地(可能是指圣殿)和民族。他们一心只想到自己的利益,以至于看不到其中更重大的问题。自私是最大的绊脚石,让人无法认识那“不证自明”的真理。

 

有趣的是,在他们盲目且顽固拒绝承认耶稣的同时,他们当中有一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启示耶稣真理的管道。当年的大祭司该亚法说:“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约十一50)。他讲这些话乃是有利于他们罪行的权宜之计,因为大家都清楚这是杀人的阴谋;然而约翰指称,其中有更深远的意义。不是该亚法选择说这些话,而是上帝透过他的话预言(约十一51-52);不只预言耶稣的死,而且还阐释这种替代救赎的重要性。

 

即使大祭司和法利赛人顽固地拒绝承认耶稣的真理,但他们也无法占上风。耶稣的真理永远胜过他们的诡计,祂的大光一定比那些人心中的黑暗更加强烈。保罗告诉我们,这个冲突的最高峰,正是万膝要跪拜、万口要承认祂是主的那一天(腓二10-12)。世上总是有反对耶稣的势力存在,但这股势力终究会在祂最后荣耀彰显时,被摧毁殆尽。

 

拥抱真理

 

在马利亚、马大和拉撒路在伯大尼的家中,出现另一番景象,取代了耶路撒冷黑暗角落中这幕充满苦毒仇恨的场景。逾越节快到了,向耶稣致敬的庆祝筵席即将举行。马利亚在吃饭当中,以爱的行动来表达她对耶稣的重视,这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马利亚拿一瓶昂贵的香膏,倒在耶稣的脚上,并且用头发擦拭(约十二3)。她的举动立刻引起加略人犹大(出卖耶稣的叛徒)的批评;他认为这瓶香膏最好是卖了换钱去帮助穷人(约十二4-5)。约翰解释犹大是因为贪婪而非真的关心穷人;因为他负责保管共有的钱财,却又时常自行取用(约十二6)

 

基督的真理对马利亚生命的影响是多么地特别!耶稣深深感动她的心,她也对祂所有的教训和作为满怀感激;马利亚用所能想到最豪华的方式来表达忠诚和奉献。耶稣深知她的行动所代表的意义,所以为她辩解,指出她美妙的举动已超越她所能理解,且是指向几天后将发生在耶稣身上的事(约十二7-8)。“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 约十二3),这句话不只是陈述事实,它还呈现出一幅景象,就是以爱来回应基督,是如何地触动众人的生命。

 

马利亚对耶稣表达自我牺牲的爱,这与犹大自我满足的爱,形成强烈的对比;即使犹大跟耶稣已经亲密生活将近三年之久,但他仍否定老师的真理。我们对耶稣是否有真诚的回应,不在于我们对祂说什么话、或在别人面前展现什么,而是在于我们的爱与生命的整体归向。

 

(选自《字字珠玑--细读约翰福音》P230-232,林千俐译,改革宗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

阅读:860 次
录入: qinnan
打印
分享到:14.5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