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知古鉴今 → 阅读内容
 
背景:

山上之城——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理查德·W·科尼什)

[日期: 10/2/2014 9:15:43 AM ] 作者:佚名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山上之城——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理查德·W·科尼什)

 

山上之城——新英格兰的清教徒

 

理查德·W·科尼什

 

 

  渴望乘坐“五月花号”抵达新大陆的清教徒们,在海上一共漂泊了两个月。他们离开英国时本打算在弗吉尼亚上岸,结果却是在更北的普利茅斯岩石城登陆。在随后的几十年,又有几千名遭到英国教会逼迫的清教徒来到这片土地。1630年,在一艘装满新移民的船上,前往新大陆的人们听到了约翰·温斯洛普(John Winthrop)的一篇预言性的讲道,他将他们称为一座在世人面前建造的山上之城。

 

  逃离英国的清教徒终于得到了信奉新教的自由,但他们并不想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另一个英国,让大家各自选择信仰。抵达新大陆的头两代人希望大家的信仰能像在英国本土时一样保持一致。但是清教徒并不会逼迫异教者,而是允许他们离开。新大陆幅员辽阔,所有信奉不同宗教的人,在这里都找到了足够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信仰,并以不同的方式开始了各自的生活。

 

  驱使美国清教徒不断向前的动力就是追求属灵生命的成长。他们在这片土地上首先建立起一个学习、写作及神学刊物出版的中心,还成立了一所神学院,培养更多的牧师。他们热爱生活在周围的印第安人。在抵达新大陆的第一个冬天,由于天气条件极其严酷,他们当中有近一半的人死亡。若不是印第安人提供了帮助,他们很可能无法挨过这个冬天。

 

  清教徒极其崇尚知识,当马萨诸塞州还是一片处女地的时候,就拥有一百多名牛津及剑桥大学的毕业生,他们为此深感自豪,后来一名历史学家甚至把它称为历史上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州。清教徒的孩童,其启蒙教育是从家里开始的,由母亲教导他们读、写方面的知识。孩子们第二阶段的教育主要放在经典著作的学习上,为他们将来上大学做准备。那时的牧师都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清教徒认为神的恩典需要通过人的头脑,才能进入到心灵,因此凡不读经或不教导圣经的牧师,都会被认为是失职。

 

  牧师的证道每次需要两小时,讲章条理清晰、以圣经真理为主,其中还包括一些复杂的神学思想,这是那些灵性昏昧的人不能领受的。大多数讲章都有同样的模式:先讲解某段经文,接下来对这段经文中所包含的神学思想进行扩展,然后再讲解这段经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清教徒的牧师都接受过良好的培训,极其看重个人灵修。他们一天当中大多数清醒的时间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他们在那里准备讲章,并将之逐字逐句地写下来。清教徒认为那些既没有接受过培训、又不认真准备讲章的人,并不适合讲道,他们把这些人称为“愚蠢之辈”(Dumme Dogs)。

 

  为了防止这些人走上讲台,同时避免过度依赖英国本土的牧师,在抵达新大陆后第7年,清教徒在这片新土地上建立了一座神学院,准备培养自己的牧师。由于约翰·哈佛(John  Harvard)将自己的图书馆以及一半的土地捐献出来用于建院,这所学院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牧师们在这所学院里不仅要学习圣经及各种古典语言,还要学习哲学和物理学。哈佛大学建成后不久,威廉大学、玛丽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郎大学、达特茅斯大学也相继成立。

 

  如果说美国就是清教徒留下的遗产,也不为过。1776年,新移民赶走了英国人,那时他们当中75%是清教徒。美国人身上那种对卓越、教育、政治制度、伦理及道德的追求,都源于他们对上帝的认识,还有为了荣耀上帝去改变世界的使命感。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在美国看到的大多数善举,都来自清教徒,而大多数恶行,都是因为人们拒绝了清教徒的世界观。

 

  清教徒并不是一群完美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但是,他们轻看安逸和享乐,追求灵性成熟、自律和美德,这使他们的灵魂有深度、有分量。而且他们从不随便地对待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态度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

 

  (本文选自《简明教会史》,杜华译,敦煌文艺出版社。)

阅读:2708 次
录入: qinnan
打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