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知古鉴今 → 阅读内容
 
背景:

“野猪”——记马丁·路德(理查德·W·科尼什)

[日期: 8/29/2014 8:25:10 AM ] 作者:佚名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野猪”——记马丁·路德(理查德·W·科尼什)

 

“野猪”——记马丁·路德

 

理查德·W·科尼什

 

 

  14831110日,路德出生于德国的埃斯勒本。他的父亲从事采矿业,收入颇丰,足以支付路德接受高等教育的费用。马丁算不上最聪明的学生,在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的57名学生中他仅排第30名,但他深谙学习之道,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在久负盛名的爱尔福大学中取得了学士及硕士学位。他的父亲希望他能够学习法律,但有一天,他在一场暴风雨中几乎被雷电劈死,慌乱中他向圣安妮(矿工的守护神)起誓说,自己愿意成为一名修士。后来他持守了自己的诺言,进入奥古斯丁修会,做了一名修士。

 

  后来马丁获得了神学博士学位,并成为威登堡大学的教授。尽管如此,他总是为自己的罪恶感痛苦不已。那时的他只知道上帝的愤怒,还不知道上帝之爱。1510年他去罗马朝圣,这次旅行增强了他脱离罪疚的渴望。就在他淮备《罗马书》的讲章时,他被一个问题纠缠而苦恼不已,那就是:一位公义的上帝,怎么能同时又是一位满有慈爱的上帝呢?这时他忽然看到《罗马书》117节,保罗所说的一句话:“义人因信得生。”终于,他明白了:义人是靠着神在基督里赐给我们的信心,按照上帝的公义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好行为而活。因信称义的神学理论就这样诞生了,路德饱受煎熬的心灵获得了重生,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也就此拉开。

 

  没人能让路德闭口不言,他把“95条论纲”(又称“95条信仰告白”)钉在了威登堡罗马天主教会的大门上,这个大门一直扮演着公众论坛的角色。由于当时发明了新型印刷机,有人将他那些革命性的观点大量印刷出来,并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为此教皇发布了一条教令,将路德提出的信条中的41条斥为异端,并说他是“上帝葡萄园中的一头野猪”。

 

  作为回应,路德的学生将罗马天主教的教令付之一炬,路德自己也将教皇的信函投掷到火堆当中。由于罗马教廷与威登堡之间早有冲突,路德敢于更加尖锐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四处宣扬他的教义,并强调只有圣经才是真理与生命的唯一标淮。罗马教会深知路德的教导对他们有致命威胁,于是教皇便以宣扬异端为名开除了他的教籍,并命令他前往沃尔姆斯接受问询(参见41篇)。

 

  路德的思想得到了德国农民的热烈支持,他们要求对现有的社会秩序进行改革。1525年,德国农民发动了起义——这个举动遭到路德的谴责,路德的本意是找回真理,而非在社会中引发暴乱。他采取的第一个改革措施就是允许神职人员结婚,他自己就结了婚,娶了曾做过修女的卡特琳娜为妻。他们一共生育了6名子女,路德深深地爱着他们。余下的岁月他一直在威登堡大学教授神学,因为承受了太多的试炼和奔波,路德的身体过早垮掉,62岁时便因中风在自己的家乡埃斯勒本去世。

 

  罗马天主教在欧洲统治了1000年。其间,他们除了偶尔需要面对像威克利夫、胡斯和瓦尔多人这样的人给他们带来的挑战之外,几乎没有遭遇到任何威胁。但路德的出现却打破了现状,他揭露出罗马天主教内部的腐败,以及它刚愎自用的神学理念,并借此打破了罗马天主教强加在人类灵魂上的桎梏,路德也因此成为公元1000-2000年间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路德从未想过要制造麻烦或分裂教会,但他却给这个世界带来极大的改变。他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认识上帝并荣耀他。虽然他的表现有时显得有些粗野,但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个谦卑虚己的人,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希望认识真理、教导真理并活出真理的修士和教师而已。

 

 (本文选自理查德·W·科尼什著《简明教会史》,杜华译,敦煌文艺出版社,标题系编者加。)

阅读:2415 次
录入: qinnan
打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