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知古鉴今 → 阅读内容
 
背景:

改教者加尔文(祁伯尔)

[日期: 9/10/2019 11:22:13 AM ] 作者:佚名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改教者加尔文(祁伯尔)


改教者加尔文


祁伯尔


第三位改教者是加尔文(John Calvin)。他于公元1509年7月10日出生于法国北部靠近巴黎的小镇诺阳(Noyon),父亲是诺阳主教的秘书。在父亲的帮助下,加尔文以十一岁幼龄便获得教会职位,而且有机会换取更高的薪俸。(在当时,教会聘请男童为成年神甫收集薪水,再从中抽取一部分工资,是很普通的事。莱姆斯大主教得到这职位时,才五岁。)

 

由于母亲的早逝,加尔文被送到附近的贵族人家抚养,使他吸收到贵族的风度和涵养。十三岁时,前往巴黎大学进修。

 

加尔文的青年时期

 

虽然路德在德国改教,但许多国家仍然处于多年混乱的情况。公元1512年,路德未成名前,巴黎的赖非甫尔(Jacques Lefévre)教授已经出版一本拉丁文保罗书信注释。在书中,他强调“靠恩得救”的真理。他的学生法惹勒(Guillaume Farel)全心接受了老师的教导。

 

许多法国人也看见了神话语中的真理,于是教会大为改观,连国王的妹妹玛格丽特(Margaret)也信了主。新的信仰,遍传全国。

 

然而,反对势力接着兴起。公元1525年,赖非甫尔的著作、路德的著作及玛格丽特的小书都被定罪。任何人拥有这些书,都可能付上昂贵的代价。就在这样的情势下,加尔文于公元1523年,来到巴黎。

 

加尔文对所有学科都努力学习:包括古典语文学、逻辑学、教父著作、法律等。在巴黎进修三年后,他又在奥尔良(Orléans)学习一年;然后到部日(Bourges),受教于一位名法律学教授门下。在每一个城市,他都获得丰富的学识,也结交许多有影响力的朋友:诸如巴黎的柯布(Nicolas Cop),奥尔良的武尔玛(Wolmar),部日的伯撒(Theodore Beza)。为遵照父亲的意思,加尔文从神学转修法律。父亲死后,他决定把这两方面都放弃,而在巴黎过学者的生活。

 

公元1533年,柯布以巴黎大学校长身份,发表了一篇万圣节演讲。演讲内容中充满伊拉斯姆及路德的观点。由于谣传该讲稿曾经加尔文的指导,以致他们俩人都必须逃命。趁着朋友们在前面与地方长官交谈之际,加尔文赶紧从后窗潜逃。

 

加尔文成为领袖与作家

 

到底加尔文何时得到这些看法?原来他早已从他的兄弟、表兄弟、希腊文老师武尔玛及许多人那儿听说了。他也亲眼看到这些看法在房东家中及殉道士火中的实际表现。在他后期的一本书中,他写道:“神藉着一次突然的归正,将我的心征服……。”这次经历到底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没有人知道。

 

接下来,是一年的漂泊。加尔文从一城逃到另一城,而且必须经常化名。每到一处,就在秘密的地方教授一小群人。当时,出了一种新刑具,把受刑者从火中送进送出,将他慢慢烤死,不像过去一次烧死。因此,复原教徒在法国找不到一处安全之所。

 

公元1535年,加尔文的亡命生涯总算在瑞士巴塞尔得到一段喘息的日子。这期间,他把全本圣经真理作有系统的整理。于公元1536年春,出版了他的《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这本书是改教信仰最伟大的注释书。在写这本巨著时,加尔文才二十六岁。

 

起先,这本书是专为阐释复原派运动的基本教导而写。后来,加尔文认为这本书也可以同时扮演向法王弗朗西斯一世解释的角色,使法王知道那些在法国受逼迫的信徒并非激进份子,乃是坚守圣经的人。加尔文在书中,请求法王以这本书证明他的同道们在法国应受较好的待遇。

 

全书以优美的拉丁文写成,后来被译成典雅的法文。过不久,就成为福音派的主要信仰内容。因为它把复原派运动的教导加以有系统的整理,并写成合逻辑的形式。直到今天《基督教要义》仍被公认为最伟大的解经书之一。

 

不久以后,加尔文决定到德国西南的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过平静的学者生活。但因战火频传,只得绕道而行。公元1536年8月,在一个温暖的晚上,一位羸弱的法国青年,面色苍白、目光炯炯、充满学者的气质,步入了日内瓦城。他绝没想到,神即将在该地呼召他,完成重大的使命。

 

法惹勒把改教运动带到日内瓦

 

日内瓦城位居美丽的日内瓦湖西岸,居于瑞士的法语区;附近有一条连结阿尔卑斯山和意大利、德国、法国的商业通道。

 

公元1532年,伟大的法国布道家法惹勒来到日内瓦,他是一位热诚而具影响力的改教鼓吹者。他曾去参加阿尔卑斯山区瓦勒度派的会议,使他们立时接受改教信仰。在这之前,他曾在伯尔尼、纽夏得尔及附近小城,推动改教运动。他第一次到日内瓦时,虽没有建立根据地,却不灰心;又于公元1533年12月,再度到日内瓦工作,这次比较成功。

 

法惹勒抵日内瓦时,天主教势力仍占多数。经过他数月的激烈讲道后,整个宗教潮流被他扭转过来,变成倾向于改教运动。公元1535年夏,法惹勒占领抹大拉教堂与圣彼得座堂,掀起了全城的“毁像运动”。所有教堂的图像都被捣毁;弥撒被弃;修士修女被逐。公元1536年5月21日,由公民组成的市议会投票赞成改教运动,于是复原派信仰正式成为日内瓦市的宗教信仰。

 

这段时期,日内瓦一直在反主教及反首长的动乱中,使政治与宗教的动荡达到高峰。法惹勒脾气暴躁、口才流利、声音宏亮;然而他并不认为自己可以平定这样一个混乱的城市。当他听说加尔文来到日内瓦时,立刻感到这个二十七岁的法国青年人就是这个空缺的人选。于是他赶到加尔文歇脚过夜的旅店。

 

在加尔文方面:他抵达日内瓦时,不相信这个城里会有人认识他,因他完全是陌生人,对于日内瓦的现况也一无所知。因此,当法惹勒来见他时,加尔文极其惊讶,因为他根本没有期待会有任何访客。原来,他所著的《基督教要义》一书,虽然第一版只是一本小书,却在出版后数月内,把这个青年人造成全欧洲的名人!

 

当法惹勒向这位陌生人道出来意时,加尔文很不自在地摇头。法惹勒再把当时日内瓦实况及他要加尔文做的事讲得更确切、详尽,加尔文越听越不想放弃自己原订的计划;他知道,如果他依法惹勒的恳求去行,无疑是把自己投入危险与困难之中。他个性胆小,自然会逃避这种可怕的混乱与长期的奋斗;何况他早已下定决心要去斯特拉斯堡,在那个安全港里安静地沉潜在研读与写作中;他也不需要金钱,因他父亲的遗产足够供给他过简单的生活。这次进入日内瓦,完全出于偶然,根本无意留下。他所需要的只是睡觉。

 

法惹勒坚持要他留下,因他需要加尔文帮他在日内瓦建立一个稳固的改教运动;加尔文则继续拒绝这位老传道人热情的请求。

 

就在这个日内瓦的小旅店中,时当公元1536年的一个夏夜,一幕不寻常的戏上演了:两个坚决的意志彼此冲突,而这冲突的结果,竟影响到整个人类历史,直到世界的末了。

 

最后,加尔文请求法惹勒考虑他拒绝留下的各项理由:他太年轻;没有处事经验;根本不合适这种工作;他需要更多进修……;他对法惹勒说,这些就是他最后的话,而且这场讨论,就此结束!于是,这位老先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挺直躯干、长须及胸,用他锐利的眼光直瞪这个青年人,用如雷的声音对他说:“假如教会在急需之时,你拒绝伸出援手,愿神咒诅你的进修!”

 

加尔文听到这些话,极其害怕,全身战栗。在法惹勒如雷的声音中,他听见了神的声音。到此,他不再挣扎,终于服从了法惹勒的请求。

 

正如巴拿巴将保罗找出来一样,这又是一个“一位平凡人将一位杰出人才带进主的事工”的例子。法惹勒就这样把加尔文带进了教会的事奉。


选自《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李林静芝译,校园书房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


阅读:2238 次
录入: qinnan
打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