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牧养之窗 → 进深牧养 → 阅读内容
 
背景:

那一位先知(箴士·布易士)

[日期: 7/16/2014 3:52:29 PM ] 作者: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那一位先知(箴士·布易士)

        

那一位先知

   

箴士·布易士

  

     

  论到基督先知的职位,我们须回溯到旧约圣经中一项最丰富的思想脉流中。犹太人之父亚伯拉罕亦被称为先知(创二十7);摩西曾被称作先知中最大的一位(申三十四10);扫罗曾说预言(撒上十11,十九20);大卫和所罗门也可算作先知,因为他们都承受了神的启示,写下部分的旧约圣经。自以利亚和以利沙开始,先知的出现风起云涌,有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但以理和许许多多的小先知。摩西甚至有一次这样说: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即都作先知之意)。(民十一29

 

  但当我们注意观察先知的角色时,我们会发现没有任何一位先知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人越发渴望有大先知来到。

 

  这种对大先知的渴望之心,首先出现在申命记十八章。该处描述到将来要有一位如摩西一样的先知来到,众民都当听从他。摩西亲自这样宣告说:耶和华你的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申十八15)这段宣告不仅是摩西说的,神自己也这样说过:我必在他们弟兄中间,给他们兴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他要将我一切所吩咐的都传给他们。(申十八18)从字面来看,它可用来指一些后来的人物,诸如以赛亚或许多大先知中的一位,它甚至有可能是指弥赛亚的先驱(玛四5;约一25)。在新约圣经中,申命记这段话则完全用来指耶稣,彼得的讲道(徒三22)及司提反在公会中的讲章(徒七37)中均如此指明。

 

  另外还有好些经文讲的也是这个主题。每当有人因看见基督的工作而感到讶异时,他们就会认为祂是先知,或是在末世中将要来到的那一位先知(太二十一46;路七16;约六14)。走在以马忤斯路上的那两位门徒就如此认为(路二十四19)。耶稣有一次论到自己时,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可六4)从神学的角度来看,也许希伯来书的引言可算是有关这个主题的主要经文:神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藉着他儿子晓谕我们。(来一12

 

  先知乃是替别人传话的,在以上这些经文中,耶稣都是在为神传话,一如旧约圣经的先知们一样,因此祂说话时带着权柄。

 

  对听基督讲道的人来说,祂的权柄格外明显。当祂讲完登山宝训后,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太七2829)我们或许会认为众人是被耶稣的道所震慑,或是因有悔改的需要所起的反应,但圣经告诉我们,百姓是将祂与他们的文士相比,这些文士是当时的主要教师,但百姓结论说,耶稣教训人时带有权柄,这是文士们所没有的。

 

  基督的教训所带有的第二个特点,我们或许可称之为以自己为主的特色。祂的道都与祂自己有关。在登山宝训中,祂提到信徒会遭逼迫。耶稣认定祂的听众有遭逼迫的可能,但不是因真理,也不是因什么其他崇高的理想,而是因为与祂认同的缘故:人若因我……”(太五11)。以后在登山宝训中,他又提到: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五17)换句话说,祂认定自己就是旧约圣经所写的弥赛亚。在登山宝训快结束时,祂警告我们要留意,免得我们的注意力由祂身上转移以致落入审判中,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太七2425

 

  以上这些话以及所有四福音书上的话都显明,耶稣与其他的宗教师十分不同,诚如英国名传道人斯托得(John Stott)所说:他们不要人注意,而祂却是自我引荐。他们不将茅头指向自己,只向人说:就我来看,这是真理,值得跟随。而耶稣却说:我就是真理,来跟从我。’”

 

  第四位福音书的作者约翰,在开始写福音书时,就注意到这一点。该书一开始,约翰就用了一个字——“logos——向犹太与希腊读者介绍,基督本人乃是神向人所发之启示的焦点。在约翰福音一章1节中,他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14节中,他说: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对当代的犹太人来说,这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约翰福音开头含有字的这几节经文,会使犹太人想到旧约圣经开头的几节经文,那里提到当神说话时,一切就按祂所说的成就了。换句话说,耶稣与神创造的能力以及神在创造中的自我显示有关。

 

  对犹太人来说,字(或作)的意义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并不相同。因为按犹太人的思想方式,)是具体的,有点类似我们所谓的事件或行为。我们说:人言毫无份量。小孩子唱:棍子和石头会打痛我,但人的话伤不到我。但事实却不然,人的话会伤到人。犹太人认为人口裏说出来的话与一个人做出来的行为并没有不同,他们这种看法比较合乎真理。正因犹太人有这种看法,他们把说话看作是件很严肃的事。再说,这种看法有它神学上的意义。当神开口说话时,有什么事发生呢?有事情立刻发生,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一3)神说: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他去成就的事上。(赛五十五11)正因这种教导,犹太人比我们坚信神的是可以看见、可以摸到的。所以当希伯来书的作者向他大部分是犹太人的读者说到,神在这末世,藉着祂儿子晓谕我们时,他们一点不觉得奇怪。

 

  而希腊人或其他非犹太人对字的领会又如何呢?对希腊人而言,这字的意义乃是哲学上的,而非宗教上的。二千六百年以前,即西元前六世纪时,住在以弗所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赖特(Heraclitus)曾持很独特的看法。他说一个人不可能踏入同样的河水两次,因为人生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动中,因此虽然你脚曾踏入河中,但第二次再踏入时,因先前的河水已经流过,不再是同样的河水。对赫拉克赖特及跟随他的那些哲学家而言,人生的一切都是如此。但他们又问,若一切都在不断转变中,何以现在所存在的一切事物却未落入持续不断的混乱光景中呢?赫拉克赖特回答说,生活不会混乱,是因为我们所见到的转变不是零乱的,乃是有秩序的转变;也就是说,有一个属天的理性在控制这种变化,他称之为logos,就是约翰在福音书开宗明义所用的这个字。

 

  对赫拉克赖特来说,还有更丰富的意思,他一旦发现了神的是控制宇宙事物的原则,那么他理当很容易即可将神的道的观念,应用在所有历史事件以及掌管人类心思的心灵秩序上。

 

  等到约翰写福音书时,赫氏的时代已过了近七百年,但他的学说却深植于希腊人心中,不仅如此,甚至在柏拉图及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中,以及斯多亚学派及其他以赫氏思想为基础的一些哲学中,都可发现。希腊人对十分了解,对他们来说,乃是神那具创意及能统管一切的心力,使宇宙运行不已。也许是因神所赐的灵感,约翰竞选用了这个对犹太人及希腊人均具特殊意义的字。他对他们说:你们希腊人听哪!那充斥在你们的哲学思想中,以及几世纪以来,你们一直不断著书讨论的——‘神的道,这控制宇宙及人心的力量——如今终以人的样式来到人间,我们已见过祂,祂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在雅典的黄金时代,有一天柏拉图对一小群围绕着他的哲学家和学生说:也许有一天,a Logos)会由神那儿来,他会将一切的奥秘显明出来,并解明一切事。而约翰好似在回答他说:是的,柏拉图,已经来到,神如今已将祂自己完完全全向我们显明了。

 

  这就是耶稣基督先知性的事奉,它带有权柄,这事奉与祂本人不可分。当我们看见耶稣时,我们不只看见一个人,而是看见一位神人,以致神能将祂自己藉这人显示给我们。在我们这个时代,耶稣则是藉着圣灵来推展祂这先知性的事工,圣灵透过圣经向我们介绍基督,使我们得到救恩,并得以成圣。

 

  (本文选自《救赎之神》,标题为编者加。)

 

阅读:2840 次
录入: 求知
打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