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不多时,耶稣往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因。他的门徒和极多的人与他同行。将近城门,有一个死人被抬出来。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他母亲又是寡妇,有城里的许多人同着寡妇送殡。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于是进前按着杠,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稣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那死人就坐起,并且说话。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上帝说:“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又说:“上帝眷顾了他的百姓。”他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和周围地方。——路7:11-17
我们从这几节经文中领悟到,我们主耶稣基督心中的怜悯是何等地深。我们看到,这一真理借着他在拿因城这次葬礼中的行为,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他遇到了一支哀恸的队伍,陪伴着少年人往他的坟墓那里去。主看见眼前的景象,就动了慈心。他并没有等人到他面前来寻求帮助。他所给予的帮助既不是人要求的,也不是人预料之中的。他看到了那位哭泣的母亲,深深地晓得她必定会有怎样的感情,因为他也是由女人生的。他立刻用既让她吃惊又打动她心灵的话对她说:“不要哭!”再过一会儿,他所说的话的意思就会明朗起来。这位寡妇的儿子被活生生地交给了她。她的黑暗变成光明,她的悲伤变成了喜乐。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永不改变。他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是一样的。他的心仍然像他在地上时那样充满怜悯。他依然对受苦的人有强烈的怜悯。唯愿我们牢记这一点,并从中得到欣慰。没有哪位朋友或是安慰者,可以与基督相比。在我们所有的黑暗日子里,这种日子必然有很多,我们都应当首先向上帝的儿子耶稣来寻求安慰。他绝不会弃我们于不顾,绝不会让我们失望,也不致不关心我们的痛苦。他仍然活着,他曾经在拿因城的城门口让那位寡妇心中欢呼。他仍然活着,凡劳苦和担重担的人,只要他们愿意借着信心来到他面前,就必蒙接纳。他仍然活着,为要医治伤心的人,为要做一位比兄弟更亲密的朋友。他仍然活着,为要有一天做比这更大的事。他仍然活着,要再次来到他的百姓中间,好叫他们不再哭泣,将他们的泪水擦干。
最后,我们从这几节经文中领悟到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我们不可能找到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神迹更让人震撼的证据了。他仅仅用几句话,就把生命交还给了一个已经死去的人。他对着一具冰冷的尸体说话,立刻,它就成了一个活人。一下子,眨眼之间,他的心脏、肺脏、大脑、感觉就再次恢复了工作,并开始履行自己的责任。“少年人”,他喊道,“我吩咐你起来!”这声音大有能力。立刻,“那死人就坐起,并且说话。”
唯愿我们从这一大能神迹中看到一个庄严的凭据,就是所有人都要复活。这位在这里让死人复活的耶稣,在末日也要让所有人复活。“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5:28、29)当号角吹响,基督发出命令的时刻,绝没有哪个人能拒绝,或是逃避。人人都必须带着复活的身体出现在他的审判台前。所有人都必要照着他们的行为受审判。
此外,我们还应当从这大能的神迹中看到,基督叫那死在罪中的人活过来的大能的一个活泼象征。生命在他里头。他照着自己的旨意叫人活过来(约5:21)。他可以让一个现在看上去死在世俗物欲和罪恶中的人活过来。他可以对那些此刻似乎败坏、毫无生命迹象的心灵说话,“起来悔改,并要去过服侍上帝的生活。”我们绝不可对人的灵魂感到绝望。我们应当为自己的儿女祷告,不可困倦。虽然我们教会中年轻的男女信徒似乎长期以来都走在通往毁灭的道路上,但我们仍要不住地祷告。谁又能说,那位曾经在拿因城门口遇见葬礼的主,不会遇见我们仍未悔改的孩子,并带着大能的权柄说:“少年人,起来。”在基督,没有难成的事。
(选自《〈路加福音〉释经默想》,陈知纲译,橡树文字工作室,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