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叶
钟马田
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做裙子。天起了凉风,耶和华上帝在园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听见上帝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上帝的面。耶和华上帝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创三7-9)
让我提醒你,若要理解整本圣经的信息,创世记第三章具有绝对的重要性。我们会在教会里探讨圣经信息。教会不是一个哲学社团或社交团体,她的任务是要阐述和宣告圣经的内容。教会的主要功能在此,而不是其他事情,这也是教会聚会或敬拜是如此独特的原因。一切奉基督之名举行的敬拜都是独特的,我们一开始就宣称我们是因为上帝自己的信息而聚集,敬拜的出发点绝对不是人自己。我们聚会的目的不是要力图去寻找上帝或其他的事,而是要思想来自上帝的信息。
这本圣经有一个伟大的信息,要给当下世上所有人。它不会不食人间烟火或脱离现实,反倒是全世界最实际的信息。这本书已对历世历代的人说话,依据他们的处境和身份对他们说话;而圣经到现在还在作同样的工作。圣经不是要处理某些理论性的问题或兴趣,那种书的存在自有其地位和重要性,但不是我们现在要探讨的范围。圣经自始至终都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就只活一次;圣经也告诉我们今生就要决定自己永恒的未来。所以说,这应当是我们所要思考最重要的课题。
圣经的真理提醒我们必须为此努力,一直呼吁我们现今的处境是何等危急和紧迫。如果你熟悉专业名词,圣经可说一直以「实存」(existential)的方式来表达真理,这代表我无法用一种事不关己、超然的态度来轻松面对。圣经提到人的无能为力,是因为人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难以把握自己的生命全部。因此,圣经一直呼吁我们要非常重视这个议题。
圣经在此要处理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告诉我们关于自己的事。创世记三章9节说:「耶和华上帝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这是一个直接而个别的呼唤,上帝正对我们说话,祂对我们个别地说话。上帝要告诉我们如今我们身在何处,为什么我们在那里,我们是如何到达那里,以及我们要如何从那里走出来。这就是信息的全部。换句话说,圣经的焦点是我们,关心我们的问题、痛苦、困惑、忧虑,以及一切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艰难的阻碍。
我要强调的是,如果我们真要理解圣经的信息,我们必须了解创世记第三章的信息,因为这是一个基础。这一章告诉我们事情之所以变成这样的原因,这一章同时也是一篇历史记载。
「可是,」你会说:「那只是一个信仰主张。」
我同意,我无法像证明数学那样证明给你看,然而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无法用那种方式得到证明的。我可以举出许多你认为理所当然、或真实无误的事,你也无法用数学方式来证明。整本圣经的论证在于它是历史事实,解释世人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地步。此外,就像我先前说,圣经以非常奇特的方式逐一描述我们每个人的现状,就是有关人类与罪恶的特别记载。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不但继承亚当和夏娃的罪性,也不断重复他们当初所做的事。
我们在前面的篇幅是用理智的观点来探讨创世记。亚当可说是全然的堕落且误入歧途,开始以自己的理性来判断。他接受魔鬼毫无根据的说辞,并且思考回味这些话,结果他喜欢这些说法。不顾上帝为他所做的一切,亚当接受撒但质疑上帝属性和能力的说法,决定故意违抗上帝。亚当接受另一种观点,并且付诸行动,他也因此尝到后果。我们看到世人也在做同样的事:轻易接受最自以为是、缺乏任何证据的说法,只因为那些话是出自名人和自信满满的人之口。
不只有基督徒点出现代人这种思考模式,有一个电台的演讲题目是「科学的骗局」,内容非常有趣且完全正确。其中提到一般人包括科学家在内,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误导自己。这是普遍的事实,在科学领域中尤其明显。人类仅凭某个理论或独断的声明,持续在违抗上帝、背叛上帝,一再重演令人遗憾的过程。人们会表现出怀疑上帝、怨恨上帝,针对上帝忘恩负义的行为,以自己的理性取代上帝的启示。你还记得女人看到那树上的果子可口且悦人眼目,她便开始运用自己的看法和理智,摘下果子吃了。这种完全一致的过程,发生在创世之初,如今仍在继续上演。
现在我要告诉你,人不只是在智力和理性上背叛上帝,他还会以更具体实际的行为模式重复去做。这就是罪人不断重复在做的事,而圣经对此有很好的描述。我再次承认有时我真的很难明白此事,如果我不知道圣经对罪的正确教训是什么,不知道这个世界的神蒙蔽了我们的心灵,我将完全无法理解这事。怎会有人认真读过创世记第三章后,没有立刻承认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完美的描述与真实写照呢!若有人读过创世记后,却不说:「这必定是真的,因为这就是我的景况、我的行为。它是在描述我,描述我今天所看到的现代男女。」我会感到非常吃惊。
当然,如果我们不这么想,我们就会试着用心理学和其他方式来解释伊甸园事件——正如我想说明的。因此,聋了的耳朵听不见上帝的声音,深陷于悲伤、困难、试探和苦难之中的世人,也拒绝那能拯救他们脱离苦境的救恩。这就是罪必定带来的混乱后果,也是我们不听从上帝、偏行己路的后果。我们自己作茧自缚、陷入困境,甚至拒绝那可以救我们脱离困难的帮助。所以我们只能周而复始地在原地打转,总是到达不了我们所企盼的那一边。
让我提醒你一些事实。我们看到世人反抗上帝后衍生出什么结果呢?就跟创世之初发生在亚当夏娃身上的情形一模一样。当我们仔细查考他们二人时,就会发现他们准确反映出当下正在发生的事。
第一点:人犯罪后,失落极珍贵的荣耀
「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做裙子。」(创三6-7)
这是什么意思?背叛和犯罪的第一个后果是:他们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损失。这句话十分有趣:「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没有人知道详情,但无论如何,他们马上警觉到自己丧失某件先前拥有的东西。他们知道自己在某种意义上是赤身露体,而在此之前他们并不是赤裸的。这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但我比较倾向以下这种解释,即起初上帝所造完美的人,他的身体拥有某种荣耀,正如他的灵魂一样。但堕落以后的人不只灵魂堕落,他的身体也随之堕落。使徒保罗告诉我们末日主再来之时,「祂……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我们蒙羞的身体)改变形状,和祂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腓三21)
别忘了,人在各方面都是按照上帝的形像被造,不只有正直公义的灵命,我相信人的身体也是荣耀的。亚当夏娃犯罪后,他们丧失了那种荣耀,只留下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身体。他们也察觉到自己某些东西不见了,所以才会立即感受到自己的裸露、失落和不完全。人失去了某些东西,荣耀已离他而去。
我希望你知道一个真理,从那时起世人便处在这种景况里。显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失落感,不知怎地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少了什么东西似的。我们都知道某处有更美好、更高远的事物存在,我们也了解温思沃司(Wordsworth)所说的那种向往:「更宽阔的穹苍、更奇妙的天空」1。你无法完全解释,但你会有这种感觉,每个人都会感受到这一点。对每一个人而言——不管他的生命陷入多严重的罪恶深渊,心里总是还有一种「更好的可能性」的念头,某处一定还有更好的东西存在。这就是不以圣经为根据的现代分析,为什么会如此肤浅和不完整的原因。
人性里的这种不安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不断追寻自己没有的东西、又是无法找到的东西,这究竟代表什么意义?为什么人会有这种向往?其实答案只有一个。我们天生就觉得自己应当为了更远大的目标而活,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过去都有一种回忆、一种记忆。我们都在亚当里面。人是按着上帝的形像被造,他是正直公义的,他的身体也是荣耀的。虽然我们已经丧失这一切,也不曾清楚明白过,但这个记忆犹存、萦绕心头。还有别的东西存在的这种感觉,深植在人性里面,也弥漫在全人类当中。
当然,有人尝试用其他方法来诠释,但他们都错了。柏拉图试过要解释,而温思沃司借用他的观念提到:
追溯荣耀的云彩,
我们都来自上帝,
祂是我们的归宿。
温思沃司相信虽然我们一开始带着荣耀诞生在这世上,但接下来:
在成长中的男孩身上,
牢房的阴影开始笼罩。
~摘自温思沃司的《颂歌:永生的暗示》(Ode.Intimations of Immortality)
人在生命之初曾经拥有,但不知怎么地就此失去了。
其实,人在更早以前就已经失去,在他来到世界以前便已失落。但是记忆还在,而柏拉图的观念只能尽力解释这种内心的回忆和感觉,就是我们原本应当为了更伟大崇高的目标而生,但却失落了。我们都有一种念头,认为自己应该生而快乐、生而平安,喜乐地生活;但这些东西却不知何故离开了我们。所以世人从此感到不安、始终忐忑,发现自己难以自处,也跟别人难以共处。
早在创世之初,创世记就对这种失落感有不凡的描述。它是以图像来表达,内容却是千真万确。在我谈第二个问题以前,我想我应当用个人化的情况来说明此事。难道你不曾察觉自己有过这种不完全的感觉?难道你的内心深处未曾迫切渴望比你更重要、更伟大的东西吗?我们终将无法相信自己只是生来要死亡的人。我们都有一种天命的知觉、一种伟大的感觉、一种荣耀的意识,是我们无法摆脱,也无法逃避的。有人企图说服我们,把它解释为人心里面都有一股进化的动力要促使我们趋向完美。但这个说法根本无法解释,我们所感受到的是「我们曾经拥有某种东西、现在却失去」的一种感觉、一个记忆和一种回忆。我们不断努力想再次夺回自己曾经拥有的东西。
第二点:人犯罪后,急于靠自己来掩饰赤裸
这就是第一个重点,接着让我进入第二点,因为这两个重点必然是密切相关的。圣经告诉我们亚当夏娃所做的第二件事,当他们察觉到自己的失落后,试着想自行处理,拿无花果叶为自己缝制围裙穿上。他们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不能如此继续裸露。事实上他们心里想的是:「我们要如何遮掩我们所失去的东西呢?」所以亚当和夏娃一直试图遮掩他们自己。这一章的后半段告诉我们,他们的做法根本无济于事,还有上帝后来如何帮助他们。但现在我们要谈的重点是,他们急于想自己处理自己的失落。
创世记第三章是何等奇妙呀!你应当逐渐明白若要让人真正了解生命,这是多么关键的一章。你可曾想过自己竟然可以从这样一句话,得到整个文明历史的总结!世人到底在所谓的文明当中做了什么?竟然只是编织无花果叶来遮掩自己的裸体而已——这正是我们所谓「文明」的意义。
我们可以想一想,人类曾经试过哪些方法来做同样的事。首先,他们总是沿着文化的脉络说:「我们所失落的当然是知识。某个地方一定还有其他智慧存在。生命是个谜,生命是个难题。世事似乎都是自相矛盾,人类本身也是充满矛盾的。我们必须找到一条出路。」因此世人开始求助于各种不同的文化观念,特别是知识——渴求知识,以及渴求理解。
约伯书描写这种追寻,说智慧的价值胜过红宝石(伯二十八18),所以人们才会追求智慧、挖掘知识。你在传道书也可以发现同样的道理,我们看到世人在「日光之下」(传一3)已经与上帝脱离关系,企图用人的智慧来寻求理解。基本上这种人会说:「但愿我能了解人、了解我自己、我的存在和我的心思意念,还有我自己所存在的宇宙……。」这是哲学,哲学到底要做什么?哲学就是想要弥补这种失落。我们觉得自己应当可以知道;所以只要更努力一些,我们就可以明白。我们是在尝试以知识来遮掩自己的赤裸。
人类不只透过直接的知识或纯粹的思考和哲学想要理解,他们也研究过去的历史,尝试用同样的方式来理解。人类以对艺术的喜爱,在追求音乐或其他项目的过程中,他们觉得自己可以达到完美,再次使自己完全。人们究竟要如何取回已失去的东西呢?他们期望这些东西可以装饰自己、使自己完全,我们都太熟悉这样的做法了。世界极其忙碌地想要遮掩自己的赤裸,想要重新赢回已经丧失的荣耀。
当然,其他的方法像是政治,那些把男性和女性当成基本的经济单位或只是社会单位的想法,也是遵循同样的特定路线。人类一直相信,事情可以透过立法的途径来得到修正。有人说:「对于我们所缺乏和不足的一切,我们可以集思广益来共同应付。」这就是政治行动,也是政治哲学。这就是人们想再次编织无花果叶来遮掩自己的赤裸,想让生命变得完整、完全和圆满,所以才会处理这种被剥夺的感觉。我们自认为有资格过圆满和完全的生活,因此才用各种方式来追求。
令人惊讶的是,世人因着违抗和背叛上帝而失去当初完美的状态后,讽剌的是他们居然还想用宗教来解决问题。世上所有的宗教,包括所谓伟大的宗教,只不过在重复这个古老的行为而已。他们仍然想要问题的答案,想要填补缺口。让我给你一个现代思想的例子,一个十分有趣的例子。
赫胥黎(Aldous Huxley)绝对是个聪明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多年前赫胥黎十分确信人类可以透过纯粹的思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并达到完美的境界。他领导一个学派,教导人们只需要运用思考和自我教育,理论上就可以改善和解决问题。赫胥黎在他不同的著作和小说中提到,如果他有更严谨的科学精神,如果他的生活能够更规律准确,那么所有的问题将消失不见、迎刃而解,一切变得美好无比。
不过,赫胥黎后来不再这么说了,他开始明白那不是答案。那他现在的答案是什么呢?他改称拯救世界唯一的方法是神秘主义,自己也成为佛教徒。换句话说,他意识到人不单只有纯粹的知识,人还有灵魂、感情和情绪;人是复杂的总和,远超过他先前所想的,人也迫切追求眼睛看不见的东西。因此,赫胥黎认为还有另一个领域和层次存在,他称之为神秘主义。他的意思是有一个灵界正在影响着我们,我们唯有与它和谐一致,顺服它的时候,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并且弥补自己的失落感。如今赫胥黎遵循神秘的路线、神秘的方式,可说是转向宗教了。
历世历代以来,世人都一直在重复同样的事。转身离弃永生的独一真神,为自己制造神明,发明自己的宗教。除了他们所背离的上帝以外,他们可说用尽每种尝试。为了遮掩自己的赤裸,他们花全部的时间,不断重复一起缝制无花果叶的过程。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甚至流于荒谬、笨拙和愚蠢,近乎荒唐可笑。
然而你看,世人至今仍然拒绝承认这件事。他们仍然嘲笑基督教,选择相信几个世纪以来已被证实是愚蠢的东西。他们尝试遮掩自己的赤裸,企图用各种方法,凭着自己的努力想弥补那一种缺陷和失落感,就是他们仍然需要却无法得着的事物。
第三点:人犯罪后,有了罪恶感和恐惧感
这让我来到这段记载中十分重要的第三点,人有了罪恶感和恐惧感。「那人和他妻子听见上帝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上帝的面」(创三8)。你还记得他们之前相信魔鬼的说法:「你们不一定死。」魔鬼的意思是:「根本没有害怕的必要,只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坚持自己的主张、维护自己的权利、表达自己的声音,绝对没有什么好怕的。」但当亚当和夏娃听到上帝的声音,竟然逃跑躲起来,为什么?因为他们感到恐惧、感到罪恶、感到羞耻。
圣经再次告诉我们这是真实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事。我知道人都不喜欢这样的说法,但却无法逃避。这道理很简单,我们喜欢自称是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我们不想再受制于恐慌和惧怕,想对生命采取完全理性和科学的观点。我们想要任意而行,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做,我们不想再受到任何事物的惊吓。这一切在理论上和字面上都很容易,但是,唉!如同我们的祖宗亚当夏娃一样,说是一回事,实际经历却是完全不同的事。今天人类的悲剧在于这种冲突的矛盾对立。我们说自己不害怕,但却仍心存恐惧;我们说自己不相信有罪也不相信上帝,但内心却有被定罪的感觉。我们里面有一个声音发出指控与谴责,以至于我们内心充满羞耻和不快乐。
或许你在面对一个特殊行为时安慰自己说:「事情没有什么不对劲呀!」当一个诱惑试探临到你时,你说:「没关系!我又不是生活在中古世纪,我才不会被宗教的陈腔滥调给吓唬住。我不会因此感到惊恐,我是用科学观点来判断事情的,我应当好好运用自己的特质和力量。只要我实际处理应对,一切都不是问题。」你是这样想,但隔天早上当你醒来时却感到羞愧,好像做错事受到谴责;你的良心从此一直被这种感觉啃蚀殆尽。你可能为了这个理由而去教会,但你是不快乐的,心里难受极了。
人是没办法无动于衷的,其实偷来的果子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可喜,灵命的消化不良会紧接在后,不知何故我们总是无法摆脱。当然,如果我们真能作到,根本就不需要心理学家了,但心理学这行业正蓬勃地发展。虽然我们认为自己够大胆、够好,但在我们里面却有声音指控我们是无赖、懦夫、傻瓜、坏蛋、败类、野兽,甚至禽兽都不如。我们无法逃避这些定罪,我们为此无法安眠,我们无法遏止内心的这声音。如果我们有能力我们就会去做,但是我们做不到,所以我们才显得懦弱可怜,充满复杂的情结——我们宁愿称之为情结也不愿承认那就是罪。我们不愿承认自己害怕、羞耻,背负着重担和压力。难道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我们想用心理学的解释来消除一切疑虑,但却是做不到。我们面对一个事实,一个在我们内心有关自己的事实。虽然我想要摆脱上帝和一切属于祂的事情,但就是做不到。因为事实上每一个生在这世上的男男女女,都会意识到上帝和祂的审判。
是呀,尽管你意识到上帝,你还是可以说自己不信上帝。但如此一来,你就必须与自己产生争辩,而你所有的理智论点确实会支持自己的主张。当你坚持自己的不信、用科学方法证明没有上帝时,你心里却出现一个声音反对你的不信,向你保证上帝确实存在。你想用流利的雄辩来遮掩你内心为上帝说话的声音。这些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每个世人都普遍意识到上帝,即使在最原始的部落和民族中,人们都意识到有上帝和审判。
是的,我就直截了当地说,伴随这些感觉而来的是我们对死亡的恐惧。
「咦!」你说:「但现代人并不怕死啊!」
真的不怕?那为什么人们费尽心思要避免提到死亡?为何视死亡为不愿提起的病态现象?事实的真相是现代人确实畏惧死亡。从某方面来看,这个世代是被死亡的恐惧所掌控,圣经说我们都是「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二15)。
我要给你一段莎士比亚伟大的陈述,他把如此进退两难的窘境,藉由哈姆雷特的话表达得淋漓尽致:
活着,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忍受严苛命运的刀箭打击,
还是拿起武器挺身对抗苦难的深海,
到底哪一种心灵比较高贵呢?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这个问题。如果生命充满了矛盾和问题、痛苦和困难、绝望和忧愁,是否还值得继续活下去呢?为什么要活下去呢?
几年前,有一位年轻杰出的国会议员也面对如此重重矛盾,他在自杀之前留下一些遗言。他原本拥有光明的前途,甚至知道自己有希望当上首相。然而他是这样看待事情的:「我十分清楚,如果我继续活下去,将眼睁睁看见许多人与我为敌。我不希望与他们敌对,但我的成功会使他们心生嫉妒,他们会讨厌我,成为我的敌人,然后总有人会感到失望……等等诸如此类的事,」他问:「这样活下去值得吗?」最后他的决定是「不值得!」
当然他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正如莎士比亚说的,一般人不会这么做。在哈姆雷特独白的结尾,他说他可以用一把简单的匕首,在瞬间解决一切问题。但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因为他说:
还有谁愿意背负这些重担,
终生劳碌挥汗工作?
若不是对于死后之事的恐惧,
还有那个无人知晓、无人返回的神秘之境。
这件事迷惑了我们的意志,
以至于我们宁愿背负身上的磨难,
而不敢飞向其他未知的痛苦?
愧疚确实使我们变成懦夫,
使我们天生明亮的决心,
被苍白的思虑覆盖消磨。
~摘自《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景
这岂不是全然真实的吗?不管我们多么聪明、多么理性、多么冷静镇定,我们都无法逃避这种对上帝的意识、罪恶感、羞耻感、上帝的审判、死亡的恐惧,还有对死后未知的感觉。
你是尘土,必要归回尘土;
这并不是指灵魂说的。
~摘自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的《生之颂》(A Psalm of Life)
如果以上的话是指灵魂,很好,那么我会干脆用匕首来结束一切;但事实不然,灵魂会持续下去。如同莎士比亚的提醒,对死亡的恐惧会削弱我们的意志,所以我们决定活下去,只是惧怕仍挥之不去,也无从逃避。我们自身的罪恶、羞耻,一切的折磨、悔恨和自责,不断浮现延续下去。从创世之初就已开始,一直持续重复到今天。
第四点:人犯罪后,躲避救他的上帝
最后,我们看到陷在罪中的男人是无法形容的愚蠢。他在困难不幸当中,竟然想逃离躲避上帝:「那人和他妻子听见上帝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上帝的面。」(创三8)
这是发生在男人身上最悲哀和惨痛的事。他逃离上帝,陷入自己的羞耻、悲惨和不幸。他躲避上帝的声音,逃避上帝在凉风吹起的园中召唤他的声音。
为什么?因为他不认识上帝,因为他误信一个有关上帝的谎言,因为他对上帝的认识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不了解自己所背叛又唾弃的上帝,才是他唯一的拯救,而上帝正要来救他。这真是个悲剧!当男人感到羞愧、失败和完全绝望时,上帝来了,他却跑去隐藏,企图躲避上帝——他唯一的施恩者、唯一的救主。
这也是世界的悲剧。世人在自己的悲惨、罪恶中用尽一切办法,唯独不听上帝对他们说的话。一开始我就强调这个重点,不是吗?我们从上帝的声音和上帝的话语开始探讨。人按照上帝的形像被造,能够对上帝说话,上帝也与他对话。然而人却听信其他声音,停止听从上帝,他所有的麻烦便接踵而来。不过,上帝再次对他说话,而人还是不听,因为害怕而逃跑。这正是现今世界所发生的状况。
我身为一个传道人到底要做什么?我算不得什么,却有此殊荣成为上帝的代言者。亲爱的朋友,上帝的声音要呼唤罪中的你,在沁凉的夜晚临到你,你害怕吗?你会拒绝祂吗?你会决定逃避上帝吗?你会觉得祂在和你作对吗?你会抗拒祂的信息吗?你想要反驳或掉头离去吗?你会担心听从上帝而产生的后果吗?若是如此,你只是在重复亚当夏娃所做的事。上帝来到园中是要告诉他们,虽然他们做了这一切事,虽然祂必须惩罚他们的悖逆,但祂也提出一个得救与释放的方法;这正是上帝来此的原因。祂来不只是要责备和审判他们,还带来女人后裔要战胜仇敌的应许,就是那曾经误导和打败他们的仇敌。
福音信息:罪人可以安息在上帝怀里
这就是福音的信息,也是我想告诉你的简单信息。现今日光之下没有任何事或任何人可以满足你,除了耶稣基督和祂十字架的牺牲。你感觉到不安和饥渴,你在追寻自己无法寻获的东西。你到底在追求什么?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让奥古斯丁伟大的话来回答你:「你(上帝)为了自己的缘故创造我们;除非安息在你怀里,否则我们的灵魂将永远无法得到平静。」
我亲爱的朋友,你也是如此被造,别人是无法满足你的,无人能够超越全能永生的上帝自己。上帝要在耶稣基督里拯救你,把你召回祂身边。祂会处理人犯罪之后所产生的一切问题。不要再靠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再尝试解救你自己,不要再企图摆脱罪恶感,因为你永远做不到。你的良心会一直紧随着你,只要你还活着都会跟着你,甚至跟到你死后,会在地狱里永远折磨你。你无法使良心安静下来,你永远无法逃避挫败感、罪恶感和羞耻感;除非你来到耶稣基督跟前,相信祂对你说的话:祂已经承担你的罪过,为你的罪而死,上帝已经把你的罪钉在十字架上,并且白白地赦免你。耶稣基督在各各他山上为了这个理由而牺牲自己,单单为了这个理由。
正因为如此,你若相信祂,上帝的愤怒就不再停留你身上。上帝向你保证祂已经白白赦免你、洗净你的罪。祂会挪走你的罪恶感和羞耻感,你将明白自己已得赦免,你将知道自己是上帝的儿女。祂要赐给你新的力量与能力,祂要给你崭新的领悟,祂要赐你全新的眼界。你将以不同的视野来看事情,你将有不同的理解,你将对生命有完全不同的观点:新的死亡观、新的审判观、新的永恒观、新的上帝观。不要再逃避、哀怨地隐藏自己,觉得上帝与你作对,而是渴望听到上帝的声音。相信我,这个渴望将大过你今生的任何渴望。你将开始说:
祈求你对我说话慈爱耶稣,
喔你的话是何等轻柔甜美,
吹拂过我忧愁悲痛的心灵,
带来世界无法给予的平安。
世上一切声音使我分心,
充满试探人的败坏音调,
但你温柔又美妙的声音,
平息混乱使我一切安宁。
~摘自威廉·威廉斯(William Williams)的圣诗“Speak,I Pray Thee,Gentle Jesus”;由葛瑞芬(Edward Griffiths)翻译
我所爱的朋友,你听到上帝对你说话的声音吗?祂已经对你说话,让你看到你的失败、你的悲惨、你的难过、你的痛苦,并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没有其他事物能救你脱离这一切。祂因为爱你的缘故,让自己的独生爱子为你牺牲性命,给你开了一条路。从你躲藏的地方出来吧!来到祂面前,赶快就近祂,俯伏在祂脚前说:
「我相信!」
我罪极重,心多忧情,
疑信参半,如浪不平,
内有恐惧,外有魔侵,
耶稣我今就你,就你。
~摘自夏绿蒂•艾略特(Charlotte Elliott)的圣诗《我罪极重》(Just as I Am)
若你这样做,祂要对你微笑,让你知道祂已经接纳你。祂要赐福你的一生,也要在死亡中赐福你,因为祂将在荣耀中接你回到祂身边。
注:
1 William Wordsworth,“Laodamia.”
(摘自作者《创世记中的福音-从自主到信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