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文论祷告
Alex Tseng 摘译
“罪人从不会主动寻求神,除非他们相信神是可藉祷告亲近的。”(申命记注释四29 )
引言
真正的祷告不只是祈求而已。祷告的人必须确信神是他们唯一的依靠,不只因为祂是人们在需要时唯一的帮助,也因为祂早已定意要帮助求告祂的人。但是除非我们留意神藉以呼召我们的诫命,以及这诫命所带来的应许,就是祷告蒙垂听的应许,否则没有人能够确信神是我们唯一的依靠。1
祷告的首要之务是:我们必须被神掌管,到一个地步,我们主动地顺服神良善的旨意。毫无疑问,这对我们是必要的。2
唯一正确且敬虔的祷告方法,就是顺服神旨意的规范。整本圣经吩咐我们,除了耶稣基督以外,在神面前没有其它的中保。经也教导我们,除了基督之外,没有任何的帮助或功德,能让我们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宝座前。3
主祷文4
我们晓得,主凭着祂的恩典,在基督里显明祂自己,使我们在痛苦中得着喜乐,将我们的贫穷变为富足。而我们应该作的,就是在祷告中寻求祂,学习顺服祂的心意。神也在主祷文里面,赐给我们一个祷告的模式,让我们在其中能够认识祂的良善与谦卑(太六9;路十一2),明白所有在祷告中应该祈求的事、所有于我们有益的事、及祂所要求的事。我们既晓得神是良善的,就可以放心来到祂面前,知道我们只要照着祂的话语向祂祷告,我们所求的就不是虚妄的、不当的、不合理的;我们所求的,一定合乎祂的心意。上帝的独生子既教导我们如何开口对神说话,让我们不必带着犹豫的心来面见神,我们就应该更加珍惜这样的特权。
我们在天上的父
主祷文的第一句话就暗示,我们所有的祷告,都必须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当我们称上帝为父的时候,我们就是奉基督的名祷告;想想看,假如我们没有在基督里成为上帝的后嗣,谁胆敢自称是神的儿女呢?而我们既成为神的儿女,我们就没有理由在祂以外寻求别的帮助,就像一个孩子不会去寻求陌生人的保护一样。
我们虽然知道自己有罪,也知道自己天天得罪神,但我们不该因此就害怕来到神面前,因为祂是我们的父亲。当一个儿子得罪了父亲,想求父亲的原谅,最好的方法不是找个人来替他说情,而是自己低头向父亲认错,求他开恩。人间的父爱,都会被这样的悔改所触动,更何况是那位「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呢?(林后一3)我们狭窄的心虽然无法测透这样伟大的恩典,但基督赐下祂的圣灵,见证我们是神的儿女,让我们能够呼叫:「阿爸,父!」所以,每当我们犹豫面见祂时,记得求祂除去我们害怕的心,差施恩的圣灵来引导我们,使我们能够大胆地向祂祷告。
耶稣所教导我们的,不是个人单独称上帝为父,而是众人一同称呼祂:「我们在天上的父」。这提醒我们,弟兄之间应该有深厚的爱,因为我们都借着同样的恩典与怜悯,成为天父的儿女。所以,我们所有的祷告,都应该与神在祂的国度及祂的家中所建立的这个群体产生关联。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为自己祷告,或为某些特定的人代求,只要我们的心思不要抽离教会的群体。
此外,耶稣也特别强调这位父亲是「天上的」父。当神在天上立定祂的宝座,我们就知道,全世界都在祂的掌管之下,因此我们向祂祷告不是徒然的,我们也切身经历到祂的保守。在这里,耶稣教导我们两件事:一、我们当信靠天上的父;二、只要天父甘愿降卑,用祂的权能来照顾我们,我们就有蒙恩的确据。在吩咐我们向神祷告之前,神已经赐下这样的应许:「主已经近了,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腓四5)
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
神的名在地上虽然没有受到配得的尊崇,而我们也无力让人都尊神的名为圣,但我们却有责任把这当成我们祷告的重心。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渴望神的名受到当得的尊崇。除非神的名被分别为圣,荣耀单单归于神的名,否则神的名就无法得着配得的尊崇;因此,这一段祷文吩咐我们,应当求神保守自己的圣名,击打所有的亵渎祂名的事,并使全人类都尊祂的名为圣。另外,这段祷文也暗示,我们期盼所有不敬虔的事、所有玷污神的圣名的事,全部消失无踪;所有亏缺上帝荣耀的事,尽都止息;所有亵渎之事,都被制止,唯独上帝的尊荣,在这世上越发彰显。
愿祢的国降临
人在什么地方否定自己,神就在什么地方掌王权。在神掌权的地方,人会藐视这个世界以及今世的生活;他们会专心求神的国和神的义。从这个角度来看,神的国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神借着祂的灵,使肉体的情欲与败坏得以归正;二、祂使我们的心思意念顺服在祂的权柄之下。因此,只有真正愿意被神洁净、不再与神的国度为敌的人,才配献上这段祷文。当圣灵借着祂奥秘的默示,彰显祂话语的 功效,使祂的话语受到当得的尊崇时,人才能被神洁净、不再与祂的国度为敌。接下来我们应当在祷告中斥责那些邪恶的人,那些丧心病狂、抵挡神权柄的人。我们看见,神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建立祂的国度,使全世界降服于祂:祂使一些原本悖逆的人谦卑顺服祂,又破碎另一些人无法驾驭的骄傲。神国度在这世上最终的实现,必须要等到基督再临;那时神要「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林前十五28﹞。因此,这个祷告将可帮助我们脱离这世间的败坏,因为世间的败坏使我们远离神,让神无法在我们心中掌权;此外,这段祷文应当在我们心中燃起斗志,与肉体的情欲争战;最后,它应当训练我们承受十字架的重担。神的国度就是这样,当我们顺服神的义,祂就让我们有份于祂的荣耀。
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这里所说的旨意,不是神护理、预定万事的奥秘谕旨,而是上帝的另外一种旨意,就是已显明的旨意,与人类自发的顺服前后呼应;这就是为什么「天上」与「地上」在这里形成对比。因此,耶稣吩咐我们在祷告中这样祈求:神的命令在天上如何畅行无阻,也愿全地都这样顺服祂的权柄,使所有悖逆与败坏的事都不复存在。这段祷文再次教导我们,要否定自己,让上帝的旨意在我们身上畅行无阻。
以上就是主祷文的头三项祈求。我们在献上这一段祷文的时候,应该单以神的荣耀为念,放下我们自己,忘记自己的好处。虽然我们所祈求的事,必定在神所拣选的时刻成就,不论我们是否想到、希望、甚至祈求它们会发生,但是我们还是有责任在祷告中盼望神来成就这些事情。而且这是很重要的责任,因为当我们这样作的时候,就见证、宣告我们是神的仆人、神的儿女,渴望尽我们一切的力量来荣耀我们的主、我们的父,并将自己完全献上,真诚地事奉祂。
接下来就是主祷文的第二部份了,在其中我们祈求自己的好处;我们这样作,并不是把神的荣耀放在一边,只注意于自己有益的事。主祷文第一部分与第二部份中间的不同在于:头三条祷文是完全属于神的,祂借着这三条来证明我们的敬虔;接下来祂允许我们为自己的好处祈求,但条件是,当我们为自己祈求任何事情时,我们的目的是借着祂所赐给我们的恩典来彰显祂的荣耀。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主祷文第二部份的第一条是:「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我们在这段祷文里面,祈求神供应我们的身体在这世间一切的需要。这样我们就把我们的忧虑交托给祂,倚靠祂的护理之工,让祂来喂养、关怀、保守我们。这也就暗示,我们的生命与力量都是靠着祂的权能得以维持,虽然祂藉由我们自己的劳力来养活我们。
当我们求主「赐给」我们每日所需,我们的意思是,我们所求的都是神白白赐下的,虽然看起来好像是我们用自己的劳力换来的,但若非神恩待我们,我们的劳力也不会有任何成果。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我们求神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也就是「如同我们原谅所有在任何事上得罪我们的人」。当然,我们没有权柄赦免别人的罪,只有神有这个权柄,但我们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赦免别人:我们可以自发地除去心中的怒气、恼恨、及复仇的心态,也可以自发地忘却自己所受的伤害。我们怎样对待别人,我们也求神怎样对待我们。这就等于求神不要赦免我们,除非我们赦免别人。最后,我们也要注意,虽然我们蒙神赦免的条件是要赦免得罪我们的人,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赦免别人,自己就配得神的赦免,好像这是我们蒙赦免的原因。主教导我们这段祷告,是为了体贴我们软弱的信心,用这段话向我们保证,只要我们下意识地原谅得罪我们的人,神就会赦免我们的过犯;神也用这段祷文,定人的罪,凡是心中想着复仇、不愿赦免别人、顽固地怀着敌意、喜欢把恼恨放在心里的人,神都借着这段经文告诉他们,他们不能作神的儿女。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这第六条祷文与「我要将我的律法写在他们心上」的应许前后呼应(来十16);但我们在顺服上帝的过程中,总要经历心里的争战,忍受大争战的各样苦难(来十32),因此我们需要求神为我们穿上全副军装,用祂的能力护庇我们,使我们能够得胜。
试探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我们自己败坏的心思会引诱我们犯罪,我们的私欲还有魔鬼的技俩,都是试探的肇因;有些事情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因魔鬼的计谋还有我们眼目的情欲,这些事情就成为试探,引诱我们远离神。我们求神让我们不被试探所胜,也求祂用手托住我们,用祂的权能赐我们力量,使我们面对仇敌的攻击时,能够站立得稳。但是,在这段祷文中,我们并不是在求神让我们免去一切的试探,因为我们需要敌人的试探来刺激我们,让我们充满斗志,使我们不致变得慵懒昏沉。大卫向神求试炼不是没有原因的,主每天试炼祂的选民,让他们忍受耻辱、穷困、逼迫,背各样的十字架,也不是毫无来由的。但上帝允许我们受到试探,不同于魔鬼直接试探我们:魔鬼试探我们,是为了毁灭我们、控告我们、迷惑我们、害我们头破血流;而神允许试探临到我们,是为了试炼我们的敬虔,让我们尽力证明我们对神的忠诚,也藉此制止肉体的骄傲,免得我们以为自己能胜过一切。
因此,我们的祷告是:愿我们不被试探所胜,而能够靠主的力量,在面临各样攻击的时候站立得稳;因祂掌管、保护我们,我们不必惧怕罪恶、死亡、地狱之门,以及魔鬼的权势;换句话说,主「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祢的,直到永远,阿们
这就是我们信心的坚固保障。假如我们靠着自己的地位来到神面前,谁敢在祷告中向神吐出一个字?但尽管我们如此卑微,不配面见神,我们却不乏向神祷告的凭据,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神面前,因为国度、权柄、荣耀,永远属于我们的父神。我们用「阿们」来结束我们的祷告,是在表达我们渴望所求的事能够成就;而因为神是信实的神,祂既已将应许赐给我们,就必照着我们所求的赏赐给我们,因此我们的信心得以坚定,知道神已成就万事。这与我们常用的祷告形式前后一致:
「主啊,求祢应允我们,为祢名的缘故,而不是靠我们自己或我们的良善」。
结语与劝勉
一切我们当向神祈求的、能向神祈求的,都包含在主祷文里面,基督在其中为我们设下祷告的原则,天父要我们单单听主耶稣的话,因为祂差耶稣来,就是要教导我们(太十七5)。这个祷告是完备的,任何外添的事情、与它不相干的事情,都不敬虔,不蒙神垂听。5
当然,这不代表我们祷告的时候必须逐字逐句地背诵主祷文,不可更改一字一句。在圣经里,我们看到许多不同的祷告,都是圣灵所默示的,对我们都有益处。信徒的祷告,许多也是受圣灵的感动,但在表达上与主祷文的形式大不相同。我们要说的是,凡是不能被归纳于主祷文里面任何一个主题之下的事情,我们都不该放在祷告里面。总而言之,主祷文是属天的智慧:神告诉我们祂的旨意;祂定意成就的事,都是必要的。6
但以理书九18-19让我们看见,除非我们的目光超越目前的处境,定睛于神在圣经中所启示的永恒旨意,否则我们的祷告不可能被悦纳;如果我们以自身的处境来衡量神的恩典,我们将会失去祷告的动力,而且在灾难当头时,我们会耗尽心力,却仍无法得着属天的意念。7
照理说,我们应该不停地祷告,但我们都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固定的祷告时间: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工作之前、吃饭之前、睡觉之前等等。但我们不可用迷信的心态死守这习惯,好像在祷告的时候就必须面对神,不祷告的时候就可以逃离神的视线。建立祷告的习惯,目的是帮助我们不被自己的软弱所挟制,而能够持续、长久地激励自己来面见神。还有,我们祷告的时候要谨慎,不可将上帝局限于一些特定的条件,要求祂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我们在为自己祈求任何事情以前,应当先求祂的旨意成全,顺服祂的旨意,让我们自己的意愿能与祂的心意一致。假如我们能够这样顺服神,服在祂的护理之下,我们就能够学会持续地祷告。8
1《短文及论文集》卷一(TractsandTreatises.GrandRapids:Eerdmans.1958)。本书编者摘译自英译本。
2《基督救赎论讲道集》:马太福音廿六40-50。本书作者摘译自英译本
3《短文及论文集》卷三
4摘自《基督教要义》卷三第二十章。本书编者摘译自HenryBeveridge英译本。
5如上
6如上
7《但以理书注释》九18-19。本书作者摘译自英译本。
8摘自《基督教要义》卷三第二十章
(选自《信仰与生活》复刊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