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教义信条 → 神学教义 → 阅读内容
 
背景:

刚强和软弱

[日期: 9/11/2010 7:18:40 PM ] 作者: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刚强和软弱

 

  刚强和软弱

  Strong and Weak 
   

  “刚强”和“软弱”这两个字词,经常在保罗书信中连接地出现。作者将这两个字词并排对照,用以传递两个重要的原则。首先,人的软弱让神的能力得以大大彰显。正如保罗说:“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十二10下)其次,这两个字词是用以喻作信徒属灵生命的成熟程度(罗十四1-23,十五1-8;林前八7-13,十23、32)。
 
  “软弱”和“刚强”在结合诸如神的国、知识、爱、良心、自由和审判的观念时,往往发挥关键词的作用。保罗运用这两个字词时,会提供一个神学的语境,说明和澄清它们的特殊含义。那些对神和神的国有正确认识,同时在没有良心冲突的情况下实践基督徒自由的,就是“刚强”的信徒。那些不甚清楚和不敢肯定自己怎样才算是运用在基督里的自由的,就是“软弱”的信徒。我们在决定如何运用基督徒自由一事上,不能单靠知识,反之,我们应该让神在基督里的爱引导我们寻求如何在地上实现神的国度。

 
  保罗明确指出有两个范畴是特别关系到信心刚强和软弱的问题,它们就是饮食和圣日这两方面。有信心刚强的人认为吃肉没有问题,但那“信心软弱的”(罗十四1),却认为只可吃菜蔬(罗十四2)。同样地,软弱的人非常重视守圣日,但刚强的人则认为日日都是一样(罗十四5)。软弱的人认为这等事情是关乎神的国度,所以极为重要,但刚强的人却看法不同。

 
  软弱的人所持的信念和习惯,影响了他们对基督徒自由的理解。他们那种严谨认真的态度,使他们的良心变得极为敏感。当他们看见刚强人的表现,似乎处处与他们对立;于是便感到极大苦恼,内心受尽折磨(罗十四14-15)。有些软弱人便开始学效刚强人的做法,但做的时候却是出于恐惧和疑惑(罗十四23)。这种混乱和疑惑的经验对软弱的人造成严重的影响。刚强的人导致软弱的人跌倒,甚至还有摧毁他们的可能(罗十四20)。

  
  对吃祭偶像肉的事上,亦出现类似情况(林前八1-13,十23-33)。刚强的人知道偶像算不得什么(林前十4-6)。他们采取一个不受束缚的方式,相信“凡事都可行”(林前十23)。软弱的人没有这种知识,而且,因眼见刚强的人之行为,内心产生极大的交战(林前八7-13)。

  
  软弱人指责刚强人运用自由的方式是不虔诚的表现;而刚强人则嘲讽软弱人的信念。信徒之间出现了这种张力只会危害教会的合一。
保罗从以下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万物既是出于神的创造,本身便无不洁之处(罗十四14、20;林前八8,十26):食物和守圣日都与人的得救无关──它们是中性行为,不会对灵性构成任何影响。吃或不吃、守或不守,都不会带给我们任何好处,因为它们与神的国度无关。这正是保罗认同刚强人做法的原因(罗十四14;林前八4-6,十25-27、29-31)。

  
  在保罗眼中,问题的底线是在于信徒采取某种做法背后的属灵动机。若从这方面衡量,则无论是刚强人或软弱人都做得不对。刚强的人没有凭爱心行事,在软弱人的属灵道路上放置绊脚的石头,造成推毁他们信心的危险。软弱人则怀疑神能否使刚强人站立得稳。两者都僭越了神的角色论断对方(罗十四1、4、10-13)。

   
  保罗同时在个人和群体的层面论及软弱人和刚强人之间的张力。信徒不要彼此争论哪种行为才算是敬虔的表现(罗十四1)。反之,各人心里应意见坚定,不可做任何令自己良心感到不安的事情(罗十四5、14)。对于什么是可行的个人信念,必须是出于真诚的信心,而且应该自己守住,不应使之成为整个群体的规范(罗十四22-23)。

  
  在群体的层面,则要有互相的接纳和包容,因为无论是刚强人抑或软弱人之表现,皆是发自对神的忠诚(罗十四6-8)。耶稣基督是信徒在教会中实践自由时的榜样(罗十四9、15、18节)。我们绝对不应做任何可能会对其他信徒构成伤害或绊倒他们的事(罗十四13、15、20-21;林前八9-13)。凡我们所作的,都应该凭着爱心而作,为的是彼此建立和带来和睦(罗十四19)。

  
William A. Simmons

  
另参:“哥林多前后书的神学”;“自由”;“伦理,道德”。
 
参考书目:
C. E. B. Cranfield, Romans: A Shorter Commentary; V. Furnish, The Love Command in the New Testament; P. W. Gooch, NTS 33/2 (1987): 244-54; idem, Crux 13/2 (1976): 10-20; V. Jack, Christian Brethren Review 38 (1987): 35-47; R. J. Karris, CBQ 35/2 (1973): 155-78; P. S. Minear, The Obedience of Faith: The Purposes of Paul in the Epistle of Romans; R. L. Omanson, BT 33/1 (1983): 106-14.


(摘自《证主圣经神学辞典》)

阅读:3662 次
录入: zhiping
打印
分享到:14.5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