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因素塑造了哥林多这个古城居民的思维:在罗马帝国里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强调学习和口才的希腊文化传统。在哥林多前书第1章里,保罗花了很大力气解释神拣选的标准与按照社会地位选人的标准大为不同,神的智慧与人的聪明也完全不同。
保罗承认,十字架的信息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是愚拙的,但在那相信基督之人,“却为神的大能”(林前1:18)。接着,他总结说:“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林前1:25)。为了说明神的思维与行事方式与这个世界全然不同,保罗描述了他从前在哥林多建立的教会中人员的构成。在接下来的经文中,“蒙召”一词表明神主动拯救了我们:
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1:26-29)
为了在城里建立基督徒共同体,神并没有从精英群体中精挑细选。祂甚至没有优先考虑受过良好教育之人(有智慧的不多)。祂也没有挑选有政治影响力的人(有能力的不多)。主也没有选择富裕的贵族来保证教会的财政安全,巩固其社会地位(有尊贵的不多)。
不!神行事完全不同,祂拣选了一群愚拙、软弱、卑贱、被人厌恶的人。接着,保罗说神拣选了“那无有的”,为神令人困惑的选择打上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无有的”这个短语,在一切实践的层面上都意味着“不存在”。这里所暗示的,是那些在有权之人或以世上的地位夸口的人看来不值一提或不会带来什么结果的人。
为什么神选择看似无望的候选人进入服侍呢?保罗断言:“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一无是处的仆人所获得的成就,可以让聚光灯打在神所赐予的能力上。其他人看到这样一个人的生活和侍奉,只好得出结论说:“对于他(她)成功的唯一解释就是:这是神亲自做成的!”
(选自《坚固的服侍——以圣经坚立神的仆人》,跨文翻译 译,经典传承出版社有限公司,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