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灵修精选 → 阅读内容
 
背景:

预备随时行善(查理·毕列志)

[日期: 8/7/2024 12:41:18 AM ] 作者:佚名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预备随时行善(查理·毕列志)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你那里若有现成的,不可对邻舍说:“去吧!明天再来,我必给你。”(箴言3:27-28)

 

现在智慧人要讲论实践应用上的问题。他揭露出自私的一个恶果,即不当的推辞。这种不诚实有许多形态:借贷不还(诗篇37:21),逃税,亏欠人的工价(雅各书5:4;耶利米书22:13-17;对照创世记31:7,申命记24:14-15)。然而这项法则牵涉的不止于此,即便我们不负有法律上的债务,我们对所有人也欠着福音的债(罗马书13:8)。这项法则是普世法则,即使是穷人也不可推辞比自己更穷的邻舍(以弗所书4:28,对照哥林多后书8:1-3)。每个人都有权得着我们的爱(对照路加福音10:29-37),每个行善的机会都是对于我们的呼召。我们的邻舍就是有权得着我们善行的人,万有的主已经将他的权利让渡给他们,特别称他们为“我的弟兄”(加拉太书6:10;马可福音9:41;马太福音25:31-40)。因此,恩慈是一种义务,而非一个选项;不仅是慈悲之举,也是公义之举。其实不是我们的同胞可以硬性要求我们行使的义务,而是我们良心所背负的责任,如果不履行这样的义务,就会受到永恒的谴责(马太福音25:41-45;对照申命记23:3-4)。

 

基督徒的爱也会付诸最恩慈的行善方式。延迟、拖延违背了爱的法则,“去吧,下次再来”这样冰冷的回绝,往往是用来遮掩自私。说这话的人暗地里希望对方忘掉这回事,或是去找其他人帮忙解决。往往我们对别人的请求置若罔闻,不放在心上。但这绝不是迎合了我们的便利那么简单,而是对请求者的极大伤害。在别人迫切需要的关头提供一点帮助,比错过时机再大手笔更为可贵。我们应当养成对别人的需求和困难敏感的心,尽可能放下自己,代入他人的处境,不仅要行善,还要“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多书3:1;提摩太前书6:18)。我们应当“行公义”——这有时会让我们忧伤,比如惩罚犯罪的人;我们也应当“好怜悯”(弥迦书6:8;对照罗马书12:8,哥林多后书9:7),就像我们恩慈的神一样(弥迦书7:18)。我们要抓住现在的机会,或许也是唯一的机会(箴言27:1;加拉太书6:10)。要预见别人的需求,而不是漫不经心地推辞提供帮助(哥林多后书8:10)。福音将每个邻舍摆在我们面前,他们都是需要我们帮助的弟兄姐妹,应当去爱、去顾念,如同爱我们自己(利未记19:18)。我们何不甘心乐意地承认这个标准?主将我们从自私中拯救出来,塑造我们成为他的样式,满有恩慈、满有仁爱。

 

(选自《毕列志——箴言书注释》,乔兰山以妲译,改革宗翻译社,标题为编者加。)

阅读:86 次
录入: qinnan
打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