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没穿礼服的人当作幼小的基督徒来看待,这样对他有利吗?圣经说,这些人要被丢进阴冷黑暗的死亡境地中,这是基督徒的结局吗?我的经验是这样的:坚持把未得救的伪基督徒当作已在基督里蒙恩的人,没有比这个更大的绊脚石了。
省察自己到底有没有真信心是合乎圣经的(林后13:5)。那么为什么又要冒着可能伤害他人的风险,邀请别人与你一同谦卑地自我省察呢?这是因为,如果他们确信自己在基督里,就会非常高兴看到天父为他们立定了坚固的根基。如果他们不能确信自己在基督里,他们的灵魂就会警醒,意识到自己有危险,而且有一个绝好的机会悔改信靠耶稣。
但我并不是要暗示每个基督徒的信仰生活都必须遵循相同的路线。基督徒的敬虔可以采取许多不同的形式,但只要有真正的生命,就会结出圣灵的果子(加5:22)。这就是加拉太书的重点。信心和圣灵必然会结出超自然的果子,就像律法主义者的不信必然产生出属肉体的行为一样。
当然,真信徒有时也会像哥林多的信徒一样,消灭圣灵的感动,仿佛成了属肉体的基督徒一般。但是,被上帝的话归正之后,以悔改和义行来回应是真基督徒的本性。哥林多人正是这样,在听到使徒保罗严厉的谴责后,他们感到震惊并且幡然悔悟(林后7:8-12)。因此,保罗在斥责哥林多人犯下的罪行时,要求他们立刻回转向主。保罗没有丝毫意图建立一种信徒的阶层,将那些不向主基督屈膝的人称为“属肉体的基督徒”。因此,没有人有资格将使徒的观点进一步向外延伸。
因此,我们永远不要把属肉体当作信徒生命的基本特征,也不要把它看为基督徒的一个阶段性的特点。因为体贴肉体的就是与上帝为仇,并且在死亡的道路上直奔(罗8:6-8)。所以,如果人们体贴肉体,就必定在罪中迷失。
合乎圣经的归信观点会影响归信者的数量吗?
乍一看,归信者的数量似乎会减少,因为有一些人会被这种观点吓跑。毕竟,如果把悔改和以基督为主的要求推到次要的位置,罪人可能会发现仅仅接受基督作为救主更容易,因为标准降低了。
然而,这种想法几乎不成立。对于一颗沉重的良心而言,难道一半的基督比一个完整的基督更有吸引力吗?对于一个干渴的灵魂来说,难道浅尝基督的滋味比完全享有基督的丰盛更能满足人吗?
坦白地讲,我不相信任何福音派基督徒真的满足于只对福音转瞬即逝地回应。但是,在当代传福音事工中,我们无意间使不计其数的“归信者”像流沙一样从我们手中滑走。当然,总有一些人会退去,总有一些门徒会背离主(约6:41-66),就连使徒保罗在福音事工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同工背道(提后1:15,2:17-18)。
但这还不是当代福音事工的全部问题。更严重的是,一些侍奉的工人总是给他人虚假的确据,让人以为自己有永生,而在许多情况下看来,他们并没有。实际上这样做是降低了真正归信的可能,其原因有二:
首先,这种做法蒙蔽了不少人,使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归信,只是没有得到基督徒的印记而已。尽管他们在灵里是死的,但依旧想通过认同一些教义并抓住“上帝的应许”得着确据,这怎么能找到基督呢?他们故步自封,不肯改变。有时候他们深感灵里的虚弱和良心的困扰,但他们只会更加坚定地抓住一些关于福音的概念,以掩盖自己里面的疑虑。
其次,教会和社会中存在大量未归信的“信徒”,这些人使他人越来越搞不清楚“得救和失丧到底是什么”。耶稣应许祂的羊得着丰盛的新生命(约10:10),当这样的观念被人混淆和肢解后,实际上在拦阻人们归信。这些所谓的信徒也许在世界上有非常好的目标和作为,但他们在见证基督的救赎能力上却极度无力。
没有基督的能力在你里面动工,你就不能顺服基督;没有得到基督和祂的恩典,基督徒的责任就会变成压迫性的律法主义。这是马克·吐温的问题,也是当今无数自称为基督徒的人的问题。对他们而言,上帝、基督、圣灵、上帝的道、信心、悔改、祷告都不能使他们发生改变,难怪这样的人会对基督和基督教信仰感到灰心丧气。
(选自《悔改》,寇正华译,经典传承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