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上帝,我们本该有这样的热情和心态。但不幸的是,我们这些被教条束缚惯了的人,属灵的肌肉已经僵硬了。或许我们被束缚在一种习惯了的敬拜方式中,无论是循规蹈矩的敬拜方式,还是“随圣灵感动”的方式,我们只是拘泥其中。我们习惯所谓最好的查经方式;我们学习一套祷告的模式——先认罪,接下来悔改,然后赞美,再来说感恩,代祷,然后再以赞美结束。这一套套的规矩,成了我们属灵生活的中心。
查经的方法也好,敬拜的技巧也罢,这些都是辅助我们来认识这位上帝的(我们总得从某处着手来认识上帝吧)。但是,我们千万不可以用枯燥、机械的辅助手段,代替上帝与我们之间的个人关系。有些人一辈子潜心查考圣经,却根本不认识圣经中所描述的这位真神。就连主耶稣都被这样的人吓到了。《约翰福音》5章39至40节,耶稣对法利赛人说:“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专注于字句、规条,或许对企业高管、陆军中士有用,对法利赛人有用,但是对于认识上帝并无益处。你也可能只了解一些皮毛的知识。认识上帝的性情,不是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硬性规定,而是比这要多得多。
上帝不是我们生活的巨型机器中缺少的一个部件,一旦发现了,就可以装上、固定,希望自此我们的属灵生活就可以有效运作。
与一个普通的人建立关系尚且不是机械式那么简单,更何况是与上帝建立个人关系呢。无论是上帝还是普通人,假如我们想要与之更熟悉、亲密,都需要打开心扉,有心与心的沟通。花时间交谈、探讨喜欢与不喜欢的事情,这都是建立关系所必需的。当然,还有找到共同的爱好、彼此欣赏的地方,时常问候,看看对方有什么需要没有。就好像夫妻之间会彼此问问:“你需要点什么吗?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诸如此类的。你们还要卷起袖子来,一起做点什么事情,感受合作同工的滋味。一段牢固的关系,需要包含许多共同的经历。
一段亲密的关系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它没办法靠着刻意、死板的训练来完成。你可以严格约束自己,规定每天花多少时间与某人在一起,但是这也不等同于你已经与这个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关系的建立,是一定要有两颗心灵的碰撞,我们渴慕能够了解对方,同时也被对方所了解,彼此信任了解,这才是使我们的心能够得到满足的那种关系。即便是在一段最好的朋友关系中,我们仍然不免会觉得有些不足。我们渴望有人能够理解我们所经历的苦楚,亲自进入我们的挣扎当中。不但不会嫌弃我们,而且还愿意伸开双臂接纳我们,并与我们紧紧地联合,永不分离。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渴求,自人类的始祖开始,一代代地延续。上帝亲自来回应这个渴求,他告诉我们,我们是按照他的形像、为他所造。当上帝爱的呼唤响起的时候,在我们心中禁不住发出共鸣。虽然我们无法准确地弹出他的音律,但是我们在他的音域中听到来自家的呼唤。我们就像耶稣时代的那些罪人,即那些妓女、流浪汉、身体残缺的人,他们深知自己心中有个巨大的空洞,这个空洞只有耶稣可以填补、满足。耶稣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会跟到那里。当我们找到与我们有共同经历的人,我们的疼痛就已经减少了一半。
只要有一次具体的亲身经历,你就会明白与上帝建立关系是怎么回事了。通常你不会是主动的一方,因为这种经历会很麻烦、痛苦,也很丑陋。你无法用某种成型的理论或套路去应对和解决困难,而且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你有可能因为非常满意上帝的作为而被他吸引,也有可能因为极度失望而远离他。但是,一旦你咬着牙坚持过来,你就会体尝到从未有过的、与上帝亲密相连的甜蜜感受。这种感受使你的心与上帝的心交融在一起,那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选自《泪水与祝福》,张燕译,PO Media出版,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