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可八34)
马可没有质疑教会将会面临迫害,他只考虑教会应如何作好准备。耶稣向门徒发出的关乎祂自己受苦的警告,不是纯粹的资讯,或令人啧啧称奇的预测,告诉你一位不凡的人物未来有何命途。假如这些话真的关乎耶稣自己,它们亦向教会发出。同时,这些话不是用来勾划一套策略,借着改变信徒的行为、控制他们的言论,或粉饰他们的举动,以避免受到迫害。
反之,耶稣的话是带着教育目的之警戒,为了装备信徒及作出澄清。耶稣的门徒需要作好准备,迎接因跟随耶稣而来的后果,甚至在他们朝耶路撒冷踏出第一步之前,就应该知道他们的委身的严肃性。在他们跟随主的路途上,他们需要受训,以至能坚定无惧地迎接敌对。与此同时,同样关键的是,门徒要认清他们跟随的是谁,还有耶稣蒙应许要统治的国度的本质。假如耶稣真是祭司长所嘲弄、想象的以色列王,祂会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从十字架上下来,拯救自己(可十五32)。祭司长无法想象到的是,若要救自己的生命,必先舍弃之;祭司长也想象不到世上竟有国度会根据这样的原则运行。耶稣警告祂的门徒说,祂将会受苦和受死,但这不是说,祂永不会加冕为王,因此门徒要放弃;耶稣所说的是,他们因此要训练自己的眼光,能看见十字架本身就是耶稣荣耀的巅峰。眼见,不单为了在路上跟随耶稣,而是为了辨认分离、离别、羞辱、困惑,看到它们之所是:聚集之处、征服、得胜、理解、秩序。这样的眼睛在明白了光的意义和黑暗的虚张声势后,能在黑暗中,甚至是最黑暗之时,看见光辉照耀。
马可很现实地考虑到教会在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的处境。他不认为教会将会被呼召管治万国,但却花了不少篇幅谈及教会将会在执政者和掌权者手下受苦。在万国因得着耶稣基督的上帝统治而欢欣喜乐之前,耶稣基督在教会中的统治,却触怒了万国。事实上,万国之所以能得意洋洋,这本身已包含在基督的统治所引发的挑战之中。马可提到万国中暴虐的领袖时也很现实,说他们“操权管束他们”(“lord it over them”,可十42)。以人子受苦为至高典范,教会——作为仆人——施展权柄的方式,跟世上领袖的作风相反。但人子的受苦确认了万国的确在操权管束他们的人民。
(选自《殉道,沉默之歌》,傲贤译,基道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