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召聚门徒一起围桌享用最后的晚餐,祂已经表明自己对他们的爱有多么深厚;如今祂要预告他们那将要发生的事,而这事也将会成为他们毕生的道路与使命。我们再次看到耶稣温柔地对待门徒,称他们为“小子们”(十三33)。一点都没有摆出屈尊俯就他们的高傲姿态,而是从内心流露出对他们真正的情感,有如父亲对孩子的关爱。耶稣不仅希望门徒、也希望所有透过福音书读到祂的人,都能完全理解即将发生的事,明白这些事的意义,并作出适当的回应。耶稣与门徒围桌吃饭那晚的几个小时当中,可说是一个紧要的关头。
真正的身份
虽然耶稣早就预言祂会被卖(六70),但祂再次重申(十三18),而且是明白指出。耶稣之所以要指认卖祂的人,不是出于对犹大的怨恨或报复,而是强调周遭一连串的改变,以及隔天接踵而来、令人震撼的大事。
耶稣即将被杀。历史上有许多人被明杀或暗杀;不管是哪种形式,这些人全都是环境之下的牺牲者。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当然会尽力避免被杀;但在耶稣身上却不是这样。祂清楚知道自己的死及所有细节、方式和环境;但更明白自己的死具有永恒的价值,此刻是圣经预言的实现。祂的死是上帝所预定的弥赛亚使命的最高峰。因此,耶稣希望门徒在接下来这桩令人不安的事件中,不是否定祂弥赛亚的身份,而是更为肯定。
耶稣很清楚地说明,祂所遭遇的一切境遇,一方面是为了应验圣经的话(十三18);但最主要的是:“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十三19)耶稣在此的用语再次出现一个微妙的转变。从字面来看,祂原来的意思是“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I am)。”耶稣再次把上帝的名字用在自己身上。换句话说,当这些事情真相大白之后,根据旧约的启示和耶稣的教训,门徒即将看到耶稣不只是弥赛亚,祂根本就是上帝!
正因为耶稣就是上帝,所以祂被卖、遭逮捕、受审、被钉十架……这一连串的事件才显得有意义,且带来真实的盼望。如果耶稣不是上帝,那么祂受苦的结果不论具有何等意义,绝对不足以成为救恩的条件。
既定的命运
接下来发生的事不但出于上帝主权的旨意及计划,而且还是出于上帝的内心。我们从中可以得知虽然上帝无所不知且在万事上拥有至高的主权,但祂绝对不是一位超然、冷漠的操控者。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窥见耶稣所承受苦难的强度。我们读到耶稣“心里忧愁”(十三21),祂开始要走向十字架剧烈痛苦的道路,非常吊诡地,每一步都越发沉重,越发增添祂所承受的重担与苦楚。苦难之路一开始就很艰难,因为出卖祂的人是朋友,“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十三21)
门徒们理所当然地想知道耶稣指的是谁(十三22),因此彼得请“耶稣所爱的门徒”谨慎地去打听,因为那人靠近耶稣的胸膛(十三23-24)。耶稣毫不隐瞒且公开地回应,指出就是犹大(十三26)。耶稣的言语和行为是警告,也是最后的恳求;耶稣向犹大示意自己完全清楚他的计划。但耶稣表示的方式——蘸一小块饼分给犹大——却是一种公认带着爱与感情的举动。犹大接受了那块饼,却拒绝饼背后所隐含的爱。
约翰心寒地继续记录在这一串事件背后运作的深层势力。他告诉我们就在那时候,撒但终于控制犹大的心(十三27),接着他就离席而去。“那时候是夜间了”(十三30)。这又是约翰惯用的双关语,他指出不但天色已暗,而且意有所指,那地狱的黑暗已经紧密包围犹大。
这是个奥秘!从一方面来看,犹大的命运已经预定了;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当时的犹大还有另一种选择——只是他拒绝了;换句话说,不是耶稣确立犹大的命运,而是犹大自己的选择。
彰显荣耀
当时淹没犹大内心的属灵幽暗,和耶稣接下来话里的荣耀真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即使犹大和他的共犯正要从事人类史上最黑暗的行径,但在上帝的计划中,这个行为却成为彰显极致荣耀的器皿。正因为如此,耶稣说“如今人子得了荣耀,上帝在人子身上也得了荣耀。”(十三31)这表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天父和神子要同时得到荣耀(十三32)。就在那个时刻,上帝旨意中无限的爱、智慧和公义,将突破、超越人类罪恶和堕落的极限,并确保救恩。耶稣事先告诉门徒,好让他们对即将发生的变化有心理准备。对于接下来发生的事,他们很容易纯粹从撒但工作的黑暗面来看;但耶稣要他们知道这是出自上帝的手。
最重要的是,耶稣向他们解释的用意不是要他们站在一旁观看,而是可以信靠祂。对于目睹可怕灾难的观众而言,把人从瓦砾堆中救出来的救援者是英雄;但对于获救幸存的人而言,这些人则是救命恩人!耶稣正是希望门徒以及我们这样看待祂:不是把祂当作有史以来的大英雄,而是我们的伟大救主。
具体的见证
耶稣重复告诉门徒那些祂已对犹太人说过的事(七33-34),表示祂所要完成的使命的本质,绝对是独一无二的。祂对门徒说:“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十三33)耶稣先前常提到,十字架正是上帝大爱的极致彰显,而祂继续强调上帝对他们独特的爱,如今也必须反映在他们彼此的相爱当中(十三34)。十字架将成为他们具体的见证。
当耶稣说要给门徒一条“新命令”时,并非表示这是他们前所未闻的命令;而是命令里有他们从未明白的新涵义。门徒对爱的真谛的理解,将被提升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层次。
最重要的是,这种自我牺牲的爱将成为教会的特征。“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十三35)就本性来看,这世界不可能出现,也无法理解这种爱。这种爱的唯一来源是基督,而祂把爱带到世上,并在十架上展现这爱,又将这爱传递给祂的儿女;因此,教会的爱将成为见证救主大爱的活生生见证。
显露的弱点
西门彼得听见耶稣说的话,但却听不懂!彼得只抓住耶稣说没有人能到祂所要去的地方这句话,而他还想进一步探究,同时也认为:即使耶稣指的是死亡,他也预备好为老师牺牲性命(十三36-37)。彼得说的“为你舍命”,跟耶稣用来形容自己牺牲的字完全一样。
耶稣温柔地告诉彼得这位朋友及门徒,说:“你愿意为我舍命吗?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十三38)彼得不但没有坚定支持耶稣度过最黑暗的时刻,反而成为抛弃老师的失败者。耶稣在此不是警告彼得,他这样的作为将使他遭到贬抑。在这些话当中,我们看到耶稣对朋友的爱,祂将来也要大大使用彼得,包括他的缺点、失败及其一切。
彼得大言不惭地对主说:“你会需要我的!”但耶稣对亲爱的门徒,也对每位基督徒说:“不!我的朋友,是你需要我。”
(选自《字字珠玑——细读约翰福音》,P255-260,林千俐译,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