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召的人,“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就是说,蒙召的人没有种族之分),都得以认识基督,钉十字架的基督,是“神的能力,神的智慧”(林前一24)。这里的用词很谨慎。犹太人求的是大有能力的神迹,盼望一位大能的弥赛亚。任何荒谬、难以置信的与软弱的“钉十字架的弥赛亚”的观念,都会冒犯他们。然而深刻讽刺的是,在极端软弱的时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却最奇妙地显明了神的能力——基督徒承认它。对犹太人来说,外邦人喜爱他们所说的智慧。在他们看来,任何“钉在十字架上的英雄”这样的观念,都是极其愚蠢的。然而讽刺的是,在这显而易见的愚拙时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却最奇妙地显明了神非凡的智慧。这就是保罗所说的:“那蒙召的”,无论背景如何,钉十字架的基督是“神的能力,神的智慧”(林前一24)。
这既是非常有趣的讽刺,又是全然合理的。它具有讽刺性,因为世界竭力反驳的,正是神赐福世界的惟一途径。它又是合理的,因为阻碍人们理解十字架的,正是所有世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悖逆。神智慧的救赎计划,关键是在于神,人们需要否定自我,才能实现祂的权能。
保罗并没有轻而易举地看到这一点。他的领会开始于往大马色的路上。那位复活得荣耀的耶稣,曾经被他驳斥为意图篡夺王位的、可耻的人,被认为理应得到神的咒诅。当保罗与这位基督面对面的时候,他必须要改变许多的思想架构。如果耶稣还活着,那么,他就要带着尊重,重新聆听那些坚持见证主复活的基督徒所说的话。如果耶稣活着,并得到了荣耀,那么神不会将终极的咒诅加在祂身上。但是,如果十字架所代表的意义,不是耶稣在神的咒诅之下受到审判,那么它的意义应当是什么呢?如果耶稣的复活,证明了神亲自为祂伸冤辩屈(纵使祂曾羞辱地死在可厌的十字架上)那祂的死亡又是什么意义?
只有基督徒能够解释。耶稣是神所应许的弥赛亚;确确实实!然而,祂也是经历苦难的仆人。当然,祂是那掌权的君王,祂宣告说,一切的权柄都是祂的,然而,祂也实现了许多世纪以来流血献祭的意义,一切都指向了惟一能够有效解决罪的问题的至高祭物。耶稣死在神的咒诅之下,是的,却不是因为祂自己的罪,而是因为我的罪。祂牺牲的价值,在最为非凡的历史事实中彰显出来:神使祂从死里复活。
蒙神呼召的基督徒,要常常将自己的信心专注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上。
(选自《十架与事奉》,张晨歌译,麦种传道会,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