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是信徒心中谦虚的性情,就其本人而言和对于他的邻舍而言都是这样。它包括对自己要有正确的判断,既不高抬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也不愿意让别人如此高抬自己。
真正的谦卑只能在基督徒身上找到,换句话说,只有在一个信徒身上才能找到。未归正之人的谦卑,只不过是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表现而已,仔细考察就会发现,他们的所谓的谦卑只不过是骄傲或者沮丧而已。原因就在于:尚未归正的人没有生命,心中没有属灵的性情,他们更没有与基督的联合。基督就是元首,祂的儿女们的所有美德都是由祂发出的。重生的人在基督里面有生命的律,因此也有一颗高尚的心——这是一切美德的源头。“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该喜乐”(雅1:9)。正是主教导我们要谦卑,基督是我们的好榜样:“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学我的样式”(太11:29)。因此,那些与主耶稣有交通的人,认识祂,仰望祂,藉着信心与祂联合,向祂学习谦卑,他们的谦卑和主耶稣的谦卑的性质一样。
心灵是谦卑之所在。谦卑不在我们的脸上,不在言语里,也不在衣着上,而是在我们的心里。谦卑也不是只有在理性中才能找到,尽管在践行谦卑这一美德的时候,理性发挥其作用,晓得这种美德的本质和美丽之处,并把谦卑呈现给人的意志。毋宁说,使谦卑行出来的根本动因在于人的意志,意志在谦卑这种美德中行使自身,渴慕自身,并在其中自乐。我们要效法基督,也就是“心里谦卑”(太11:29)。
谦卑是一种心灵的倾向。这种美德的魅力并不是通过炫耀或展示来证明如此,也不在于有谦卑的愿望,这种状况也许会暂时存在,但不久就会烟消云散。毋宁说,谦卑是一种倾向或禀性。重生的心灵具有完全谦卑的品性——这种谦卑是持续性的。无论何时,这样的人行事为人,都与他谦卑的心灵和性情和谐一致。他所做的一切都散发着谦卑的馨香,都渗透着谦卑的美德。这种倾向所渗透的范围与坚定的程度,是与一个人在谦卑上所进行的操练程度相当的。这种倾向最初是由上帝注入我们心中的,并通过更多的操练而得到加强。
(选自《基督徒理所当然的侍奉》第九卷八十三章,当代中国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