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基督的宝血能够救你脱离罪恶。住在祂的宝血里,你就能杀死这个独裁者——你能在神美善的护理之下,眼见你的情欲在你的面前倒毙。以下是运用信心的方式:
一、透过信心,全心全意地默想基督被钉死的目的
耶稣是为那捆绑你的情欲而死。实际上,你不是情欲的对手,它能精准地捕捉你。你可能因为自己的情欲而绝望、疲惫,向它投降,余生过着放纵“肉体”的生活。但在基督里,有一切能解救你的力量(参腓4:13)。当你陷入最深的忧愁和痛苦中,请别忘了基督的恩典有多么地丰富,想想祂那宝贵、充满能力的恩典,能够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参约1:16;西1:19)。请记得“神且用右手将祂高举(或作:祂就是神高举在自己的右边),叫祂作君王,作救主,将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赐给以色列人。”(徒5:31)如果祂将悔改的心赐给你,祂就已经治死“肉体”了,因为悔改一定会给“肉体”致命的一击。在基督里运用我们的信心,是保守我们在基督里,并发现祂洁净人心的力量(参约15:3;罗11:20)。
要在基督的权能里运用你的信心,让自己胜过“肉体”,你可以这样思想:
我是个穷乏、软弱的人,如水一般地反复无常。我无法胜过我的“肉体”。我堕落到一个地步,几乎要毁灭自己。我不知该怎么办。我的灵魂是一片荒芜的沙漠,是一个充满怪兽的山洞。我常常自以为已经胜过罪恶,并且将要蒙神拯救,但我却中了罪的诡计。我知道,如果我没有立刻得到帮助,我将不再信靠上帝,我的信仰就会破灭。
我虽徘徊在死亡的门口,却要举起我软弱的双手。我仰望祢,主基督,祢心中有一切的恩典,祢手中有一切的能力,足以杀死我一切的仇敌,并使我得胜有余。
我的心啊!你为什么说:“我的道路向耶和华隐藏?……你岂不曾知道吗?你岂不曾听见吗?永在的神耶和华,创造地极的主,并不疲乏,也不困倦,祂的智慧无法测度。疲乏的,祂赐能力;软弱的,祂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40:27-31)
如果你用这样的方式引导自己的心,你就会发现神的恩典是够你用的。(参林后12:9)
二、透过信心,期待从基督而来的帮助
“虽然迟延,还要等候;因为必然临到,不再迟延。”(哈2:3)因为你和“肉体”的争战极为痛苦,你感觉神的帮助迟迟不来;然而,帮助必定从耶稣那里来,且会在最恰当的时刻临到。“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你也要怎样仰望基督的拯救(参诗123:2)。要相信祂会照着祂的应许来拯救我们,相信祂会来并治死你的情欲,使你的心得着真平安。但是“你们若不相信,就必定不得坚立。”(赛7:9,新译本)
如果你问,我们盼望的根基是什么呢?我们要到哪里得帮助呢?请记得,我们别无选择,唯独基督拥有生命之道(参约6:68)。离了祂,你就不能做什么(参约15:5)。你得到力量的唯一办法,就是透过信心让基督住在你的心里(参弗3:16-17)。你们若要治死“肉体”的恶行,就必需倚靠圣灵(参罗8:13)。而除了基督以外,谁能差派和指引圣灵呢?
你需要更有把握来等待基督的帮助吗?请思想祂在父神的右边,祂是充满怜悯、温柔和恩惠的大祭司。
所以,祂凡事该与祂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祂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来2:17-18)
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没有犯罪。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5-16)
你需要更多的事物来支撑你得救的盼望吗?请默想神的信实,祂应许要拯救你。诗篇的作者知道主绝对会持守祂的圣约,他就可以等待祂的帮助,说:“我的心等候主,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参诗130:6)基督必定会帮助我们,这就像早晨的旭日东升一样的确定,而且是照着祂所指定的时间。
三、你的信心要定睛在基督的死、宝血和十架上——基督成了那被杀的羔羊
神藉着基督的死来治死罪。祂死是要毁灭“肉体”。不论你天天遭遇怎样的试探,基督已透过祂的死摧毁了这些试探。
祂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多2:14)
祂用这种方式来释放我们脱离罪的权势。祂为教会舍己,使教会成为圣洁,没有瑕疵(参弗5:25-27),而祂的死能完全地达到这个目的。圣经总是告诉我们,祂的宝血洗净了我们(参约壹1:7;来1:3,9:14;启1:5)。当我们在祂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时,我们就向罪死了,使我们不再做罪的奴仆、住在罪里(参罗6:1-14),以至于我们有了“新生的样式”(罗6:4)。
仰望基督的死就能得着能力。仰望祂的死让自己更像祂,并且向罪死。定睛看祂因着你沉重的罪,在十字架上呻吟,为你祷告、流血、死去。一定要靠着祂的宝血来洁净你的污秽。每天都要这样做。
(选自《攻克己身——如何胜过罪》第十三章,王之玮译,改革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