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离世前嘱咐祂的门徒说:“你们要彼此相爱,这就是我的命令”(约15:12)。祂说这是祂自己的命令,并挑战门徒遵行,虽然神从前颁布过这条命令,但祂明确地说这是祂的诫命,仿佛是在说:“如果你们顺服我的权柄,就不要对我的命令漫不经心、漠然处之,也不要认为忽略它没什么大不了”。我们也要注意,基督在说这番话时,祂即将离开门徒,并为此预备他们。我们都会敬重临终之人的遗言,尤其是朋友的临终嘱咐。约瑟的弟兄们怕他记起过往的恩怨,就向他提出请求说:“你父亲未死以先吩咐说……”(创50:16)。我们要满足死者的意愿。我们的主临死前嘱咐我们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基督预见到祂的门徒会在他们的主不在时起纷争,从而打断祂的工作,也打破他们之间的和平,最终,基于祂的信仰就因祂的追随者不断争吵而受到责难和诽谤。因此,祂留下了这样的嘱咐:“你们要彼此相爱”。
这是一条全备的命令,因为“彼此相爱”涵盖了所有我们对邻舍的责任。“我吩咐你们这些事,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约15:17)(和合本没有翻译出“这些事”——译注)。主耶稣说“这些事”,但只强调了一件事,就是彼此相爱。但是爱包含了许多义务。“因为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加5:14)。如何理解这句话呢?那就是,除此以外,神还有其他诫命:我们要爱神,也要爱我们的邻舍,并以公义待他们。一句话,我们要爱神,并要为神的缘故爱我们的邻舍;我们以公义待他们是这爱的果子和产物,也必须源于爱。无论我们能行多么大的善举,如果没有爱作为根本,就毫无益处。“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1-3)。所以,所有的律法都在这一句话中成就了。因此,我们说爱完全了律法(罗13:10)。
这是一种责任,当我们履行它而合一时,就能得享神赐给祂子民的祝福。“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这好比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流到胡须,又流到他的衣襟;又好比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因为在那里有耶和华所命定的福,就是永远的生命”(诗133:1-3)。这种圣洁的和谐既美好又有益处。神喜悦将祂的恩典浇灌在这样的群体中。“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太18:19)。神不会垂听某些儿女的祷告,这祷告是对其他儿女不利的;他所寻求的合一就像是“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流到胡须,又流到他的衣襟”。圣经在此处将这种合一的美比作浇在亚伦和他儿子头上的圣膏的香气;它常被称为喜乐油,因为它使祭司长和所有在圣殿里的人精神振奋。它与人有益,因为它“好比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因为在那里有耶和华所命定的福,就是永远的生命”(第3节)。合一就像滋润炎热之地的露水,使田地肥美,使人欢笑,所以是莫大的祝福。诗人提到了黑门山和锡安山。黑门山是一个肥沃多产的地方,那里通常有美丽宜人的牧场。这些人与神亲密相交,与彼此亲密相交,并得到永远的生命,这就是神所命定的福。
这是一项最能体现我们信仰特质的职责,因为我们的信仰完全是由爱构成的。我们所侍奉的神本就是爱,不爱弟兄的人就不认识祂。“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因为神就是爱”(约一4:7-8)。使徒又说:“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约一4:16)。基督的救赎是基督教的伟大奥秘,并最大程度地彰显了神的爱。“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约3:16)。因此,“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约一3:16)。这奥秘的救赎何尝不是奇妙的爱?这爱临到我们,救我们脱离自己亲手造成的毁灭和破坏。神的儿子就是道成肉身的爱,这爱从天上降到人间,为罪孽深重的世人受死。为什么圣经要启示我们这一切?只是为了给我们作为谈资或自我安慰吗?不,是为了让我们效法它,在我们的心版上刻下信仰的真印记。“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弗5:2)。“神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约一4:11)。当一个人真正了解救恩,了解了福音和基督的恩典,就会立即明白这种责任的合理性。圣灵的工作不就是将这爱浇灌在我们的心里吗(罗5:5)?神的各样诫命不就是为了体现这种爱,并刻印在我们身上吗?因此,我们要用爱来表达我们信仰的精髓。
(选自《清教徒论彼此相爱》,莫为译,改革宗翻译社,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