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灵修精选 → 阅读内容
 
背景:

正确管教你的儿女(贝丝·康宁)

[日期: 8/7/2024 3:20:39 AM ] 作者:佚名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正确管教你的儿女(贝丝·康宁)




顺服的生命是对孩子的保护,他们可以因此享受亲密的家庭关系,远离圆圈外的危险。年轻人学会掌管自己的行为,并从中受益。他们学习作出智慧的选择,建立护栏,保护自己远离圈外的一切。在圆圈内可以享受蒙福的生命,充满创造力与自制力。

 

我前面说过,每个人成年之后都需要选择是否要在圆圈内生活。孩子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也必须监督他们,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守望者”。切记是神将儿女托付给了我们。我们看到神的话语何等真实可信,虽然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却都有着罪性。因此,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帮助他们学会不断地作出“正确选择”。

 

在神的设计中,孩子要学习在父母面前有谦卑的心,父母也同样存谦卑的心活在儿女面前。神希望我们活在他的计划与权柄之中,在他给出的保护圈之内。我们在孩子身上所看到的,往往也是我们自身有的东西:直到学会管教本身其实是对我们的保护之前,我们一次次地跑到界限边上。

 

家规、圣经原则与个人原则,可以保护我们不越界,使我们不再好奇圆圈外的世界,而是选择享受圆圈内的祝福。你可以想一想触到热熨斗的经历。在今后的岁月中,我们都不想被它再烫到了。在管教儿女上神的方法非常有效,因此撒但才会不遗余力地试图欺骗,想让我们觉得管教儿女对孩子有害!事实上,合乎圣经的体罚非常有效,可以建立保护的圆圈。当孩子长大之后,回头看过往的经历,就会看到:其实管教的时间仅占你们相处时间的0.5%而已。

 

是的,只有0.5%,甚至更少!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你正忙着建立这个圆圈,并且需要不断地重复。你可能会想,难道在以后的年月中我们必须这样度过吗?或者会想,这根本行不通啊!坚持住,你必会看到神所应许的果实。从《箴言》29章19节中汲取勇气吧:“只用言语,仆人(孩子)不肯受管教,他虽然明白,也不留意。”

 

一次又一次,你的孩子想向圆圈的边缘靠近,你需要将他(她)重新带回来。那条路就是“引向败坏”的路(太7:13)。在《箴言》19章18节,神告诉我们:“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不要任由我们的孩子走向这条败坏、死亡的道路。我们的背诵经文也包含同样的信息,《箴言》22章6节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离。”父母的教导和管教就是说:“如果你往那边走,我就会亲自干预。我会将你抱起来,帮助你调转方向,把你重新放回到正路上。不管你跑开多少次,我都会一次又一次地把你带回到正路上”(建立完整的圆圈)。

 

有些父母相信他们完全可以呼唤孩子回来,或者和孩子讲道理。可是我们都知道,一个2岁孩子冲向马路的时候,这种方法根本无效。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任何出于好奇、疏忽或者叛逆的行为。

 

主张对孩子讲道理的父母,面对孩子不再理会他们的苦口婆心时,心中会充满挫败与沮丧。这种方法不能帮助孩子明白犯罪的后果。不久以前,我读到一篇反对“残忍”体罚的文章。作者是一位母亲,她认为既然耶稣已经为我们的罪而死,付上了罪的赎价,我们就不需要再体罚孩子了。这种说法含有严重的神学错误。体罚本身并不是孩子为自己的罪付上的代价,而是父母在孩子的意愿周围立下的界限。圣经从未说过我们可以不再承受犯罪的后果,它告诉我们的是:在基督里,我们可以免受犯罪应得的永恒的刑罚

 

很多父母使出浑身解数分散孩子注意力,让孩子离开错误或有害的行为。这些父母的本意是好的,却完全做错了。他们希望孩子可以在保护圈之内,却不肯着手建立保护圈。因此,孩子没有机会学习谦卑自己的心,或者放下自己的意愿。他们未能在自己孩子的生命中树立起权威,也没有为孩子的行为设下界限。他们会说对孩子还是有界限的。他们不会允许2岁的孩子跑到大街上,也不会同意12岁的孩子尝试毒品,但是他们是否制定任何应急计划?当孩子小的时候,建立保护圈并不难。不过,如果是从小我行我素惯了的青少年,父母想要突然建立保护圈,可就要有心理准备了!主耶稣希望我们的家庭生活井然有序,而不是每次出现危机才临时作出反应。

 

有一天,孩子需要独自面对生活。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孩子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帮助他们学会在界限内生活。这样,等到他们以后独立生活的时候,就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个过程可以让你的孩子成为有自制力的人。

 

选自《做儿女心管家》(下册),吴明姝译,经典传承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

阅读:55 次
录入: qinnan
打印
分享到:14.5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