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神国的人。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就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那里头从来没有葬过人。那日是预备日,安息日也快到了。那些从加利利和耶稣同来的妇女跟在后面,看见了坟墓和他的身体怎样安放。她们就回去,预备了香料香膏。她们在安息日,便遵着诫命安息了。(路廿三50-56)
耶稣大约在星期五下午三点左右过世。犹太人的安息日紧接着在当日傍晚的六点开始。祂被挂在木头上,也以罪人的身分钉死了。犹太法律规定死人的尸体要在日落前取下来埋葬,要不然全地会被尸体污染(参申廿一22-23;书八29,十26-27)。这代表耶稣的跟随者只有三个小时可以申请许可、取下尸体、并找地方安葬。因此,耶稣的安葬是非常紧急的。
约瑟(廿三50-54)
在这个危急的时刻,约瑟挺身而出,为耶稣做了自己当做的事。约瑟来自犹太南部一个叫亚利马太的地方,且是犹太公会的议员。约瑟代表着稀有的政治家或公仆,愿意公开地为耶稣站出来,即便那时他必须单独做这件事(参约十九38-39)。像尼哥底母一样,他在议会中反对除掉耶稣的狡诈决定(参约七50-52)。他在上帝要来的最终国度里作一个真信徒,他成为一位耶稣的门徒(参太廿七57)。约瑟亲自面见彼拉多,请求能取回耶稣的尸体,好进行埋葬。
下一个问题是,要在哪里埋葬耶稣,因为安息日就要到了,到时不准进行任何埋葬的工作。约瑟并不知道自己在圣经的预言里,那是很久以前先知以赛亚所写的;他预言弥赛亚的受死、埋葬与复活。那经文声明弥赛亚会在死时与富人同葬(参赛五十三9)。约瑟拥有一个私人石墓,就在处死耶稣的地点附近。这石墓刚从岩石里凿出来,还没有使用过(参太廿七60)。只有最纯净的东西才配给上帝的圣子使用(参路一26-31,十九29-31)。耶稣失去生命的身体就摆放在这里。
妇女们(廿三55-56)
当天服事耶稣的不只约瑟一人。那些曾经供应耶稣和门徒们财物的妇女当中(路八1-3),有一些伴随祂来到耶路撒冷,且徘徊在十架周围(路廿三49)。她们注意到约瑟所做的事与地点。那天所剩时间不多,所以妇女们只注意到耶稣被葬在哪里,之后就回家为耶稣的尸体准备香料、香膏。作为有信心的妇女,她们遵守第四诫,守一整天的安息,直到我们的星期日(主日)早晨来临(参路廿四1)。
妇女们有很强的凝聚力。她们并不想成为耶稣门徒中的领导成员,但这些妇女们彼此友爱所显出的信心,可媲美那些男性。她们通过每一个信心与忠诚的考验,当耶稣钉死在十架上时,她们仍然在场;她们也得到了奖赏,能够来到耶稣复活的第一现场。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需要埋葬耶稣?”以及“为什么祂不直接以复活的大能立刻回来?”我们不可轻易忽略耶稣的埋葬,因为它与祂的受死与复活构成了救恩历史的一部分,缺一不可(参林前十五3-5)。上帝圣子的埋葬真正区隔了耶稣的死与复活;它告诉我们耶稣真的死了,而且祂的复活包括身体和灵魂。耶稣的埋葬会影响到人怎样阅读和诠释整个叙事。它意味耶稣地上的一生与工作的结束;它是上帝大能的圣子透过圣灵走向复活之路的前奏(参罗一3-4)。
不论是在神学上与教牧上,耶稣的埋葬都很重要,因为它确保信徒的埋葬也受耶稣这位代表的遮盖。耶稣为信徒行完地上每个阶段的旅程,包括死后身体腐朽和处理的阶段。因着无罪的救主代替我们被埋葬,这个阶段也被圣化了,并期待祂再来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复活。约瑟与妇女们的故事向我们显示,敬虔的男人与女人可以、也应当一起同工,以富创造力的方法,使群体得着更大的益处,也使福音广传。当两者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合一的声音与设计,同声赞美、事奉上帝时,就能发展出一种互补、互助的工作关系(参罗十五5-6)。
(选自《字字珠玑——细读路加福音》,邬乐山译,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