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为了神国而事奉,举起福音的槌子或钉下第一根属灵的钉子之前,使徒保罗要我们暂停一下,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奉?”我们出于堕落的心思和扭曲的良知,可能会说出一堆答案:罪咎、恐惧、自我保护、个人利益等,因此保罗为了避免我们用误解的观念来伤害神的国度或伤害自己,就告诉我们应有的正确动机,他说要看到“神的慈悲(怜悯)”(罗12:1)。如果我们事奉的主要原因是不想有糟糕的感觉,那么我们的动机就是罪咎感,我们所看到的就是靠自己称义;如果我们事奉的主要原因是想得到祂的喜爱或避免祂的惩罚,那么我们的目光就只有自我的利益;但如果我们所看见的是神的怜悯,那么神的恩典就会推动我们事奉,祂的旨意和目的就会是我们优先考虑的事。
神的怜悯不仅会影响我们事奉的心态,也会加强我们的力量;神丰盛的怜悯恩典,为我们提供了事奉的动机和力量,使我们能够完成祂所为我们设定的工作。神的怜悯恩典中的这些特质,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当我们要做到神所有的要求以建立祂的国度、但我们自己却觉得力不能胜时。神对我们的要求有时会让我们落入类似这样的思想中:“我想要帮忙,但我不知道自己做不做得到,有没有能力去做;我不觉得自己够强或够好到可以去为神的国度做事。”
这样的想法不一定是不好的。我们不去做一些没有能力做的事,也是明智的(路14:28-33),因为我们要做好神的工作,不能只有心愿而已;我们还要有力量做到底,有资源来完成。不过保罗告诉我们,要如何同时获得这两者,那就是专注在神的怜悯上;神的怜悯具有我们所需的力量,它不但能鼓励我们事奉所需要的动机,也能赐给我们事奉所需要的能力。
上一代美国年轻人所喜爱的英文钦定本圣经,将罗马书12:1的“慈悲(怜悯)”译为复数,而且说到是“‘以’神的慈悲(怜悯)劝你们”(译者注:与中文合和本圣经的译法相同),显出保罗原本想表达的丰富涵义。在这节经文之后,保罗详尽又具体地指出神对我们在祂国度事工上的要求,然而在他叙述那些工作之前,先给了我们做那些事的工具——神的怜悯;它是我们做工的杠杆,能让我们完成工作。我们要藉着神的怜悯,才能完成祂对我们的要求;我们不只要“看见”神的怜悯,还要“使用”它。
(选自《成圣靠恩典》,P339-341,庞修慧、张晓薇译,更新传道会,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