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林多后书》5章,最强音从18节开始,“一切(至此所谈到的救恩的每一方面)都是出于上帝”——是的,是出于上帝!——“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然后再现了连接词“这就是”,由此展开对这一宣告的详尽分析。我将分三点来讨论保罗的论点并集中讨论“和好”的意思,包括它的含义、方法、以及传达和好信息的使者。
和好之意
“和好”是一个重要的词,表达的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涵盖了从疏离、敌对和分开的状态,变为永久的亲密、友爱、和谐一致状态的全部过程。敌对与分隔的初始状态是普遍性的,由于罪,我们理应受到圣洁的审判者上帝的报应和审判,罪指各种过犯,也就是向道德的泥沼那身不由己的滑落,我们所有人每天都浸淫其中,无一例外。与上帝为友的新状态如今已向全人类敞开,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这一状态都有赖于基督的甘愿道成肉身、在十字架上做挽回的工作,并从死里复活,又有圣灵在每个罪人的心思意念中动工,并且圣洁的审判者决绝地宣告了我们为义。下面我将解释这点。
和好之法
保罗在信中说:“(父)上帝使那无罪的(耶稣基督、父上帝道成肉身的爱子),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5:12)要想理解这一令人惊异的宣告,关键在于了解,在斜体和下划线发明以前,希腊文作者可以通过在本该使用的形容词的地方使用一个抽象名词来表示强调。保罗在《罗马书》8:7就是这样做的,那里有一句希腊文,直译为:“肉体所想的是与上帝的敌对(enmity)。” NIV 版圣经把名词译作了符合阅读习惯的形容词“敌对的”(hostile)。5:21也是如此,保罗说,上帝使基督“成为罪”(to be sin,意指上帝把他算作是一个罪人,尽管他是无罪的),好使我们在他里面(意指我们这信的人借着圣灵与基督联合)成为“上帝的义”(意指与上帝建立正确的关系,接受上帝的裁决:尽管有罪,但不再受刑罚,而是被接纳和饶恕)。
保罗在别处也用过“上帝的义”,含义可能不同,学者们对此也有争论,但在《哥林多后书》5章这里,其含义则是确凿无疑的!上帝那和好的方法也就在此显明出来——一个双向交换之法。一方面,主耶稣取代我们的位置,替我们尝了刑罚的滋味——死亡,并被丢入地狱——这本该是我们承受的。另一方面,上帝的爱子忠心、仁爱而顺服,并且已经承担了世人的罪债,让我们得以分享父上帝对他那永恒的喜悦。公正的处罚已经一次并永远完成,合理的正义——也就是基于公平的正义——也因此而实现,并白白成为我们的义。
对上帝这一双向性的作为,我们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交换”、“神奇的交换”,或者如我为了最大限度地强调,称之为“惊人的交换”。其令人敬畏的程度无与伦比,简直难以置信。这是付诸行动的圣爱——父的爱,差派他的爱子来到世界,为我们的罪而死;子的爱,爱每一个他为之承担罪债之人;圣灵的爱,在我们心中动工,赐下并保守信心,这信心把和好并接纳的祝福,作为神圣恩典的至高礼物带给我们。
人们常说,基督的义被算作是我们的义(即算到我们账上,此词来源于簿记)。这不是说,上帝假装看我们做了基督为我们所做的,也受了他所遭受的苦难,而是我们因信与基督联合,以及基督借着圣灵与我们联合,使我们有份于基督因自己的本性及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而享有的地位。在英国社会中,一个平民嫁给贵族就成为了贵夫人,嫁给公爵或亲王后,只因她丈夫的身份,就成为公爵夫人或亲王夫人;丈夫的尊荣遮盖了她,使她的尊荣也与丈夫相配。在21节中,道成肉身的圣子,完全公义,配得一切的尊荣,父对他儿子持续不断的遮盖,为基督的缘故,因着基督对我们所做的,荫庇了我们。如保罗所阐明的,这就是上帝所设计的和好之法。
和好信息的使者
保罗反复提到了和好职分的使者这一说法,请看下面这些宣告:
上帝……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林后5:19)
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上帝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上帝和好。(5:20)我们与上帝同工的,也劝你们不可徒受他的恩典。(6:1)
保罗在这里讲述了上帝赐给他和提摩太的传福音和建立教会的使命,这当然与哥林多人相关,根本不用讨论。但是,在保罗的心中和上帝的计划中,他们身为基督的使者的身份和事奉显然不止与哥林多人相关。我们知道,保罗自视为把福音传遍小亚细亚、希腊甚至西班牙并建立教会的先锋。当然,保罗也不认为只有他和提摩太是福音的使者。那么,保罗所说的“基督的使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呢?
基督把传福音给万民和使人做基督的门徒这一大使命赐给了使徒们,而他们所代表的是之后出现的普世的教会,保罗这里的描述与圣经对大使命的描述相符。因此,正如每个基督徒都应拥有保罗的三个动力一样,每个基督徒也应当参与教会的使命,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听信福音和成为门徒。我们蒙召是要相信、荣耀、敬拜和事奉基督,并用各种方式实践对邻舍的爱,传福音即是其中一种实践。普世的教会都蒙召成为一个宣教的群体和敬拜的群体,每个基督徒也都蒙召在这两方面尽责。
(选自《软弱之道》,P37-41,刘光宇译,上海三联书店,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