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1)
当上帝的护理使你的牛群遭遇死亡或疾病时,你多么容易就焦虑和抱怨啊!但如果你要从这些护理事件中获益,那么请严肃地考虑一下你自己的死亡,这样也许就能使你的抱怨消停,心灵平静。看看“那为众生所定的阴宅”(伯30:23),要学习如下功课,
(1)你一定还会遭受比损失属世财物更大的悲剧。不要因为脚或手的病痛就哭喊,因为过不了多久,你的心就会遭受重击。你也许会失去最近的亲人;妻子可能失去丈夫,丈夫可能失去妻子,父母可能失去儿女,儿女可能失去父母。但如果任何这些试炼临到了你,要记得,你最后还一定会失去自己的生命。所以,“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罚,为何发怨言呢?”(哀3:39)在患难中想到我们的情形可能更糟,总是有好处的。无论我们失去了什么,或丢失了什么,但“我们不致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22节)
(2)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过只住很短的时间。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生活所必需的东西其实很少。当死亡来到时,所有这一切就都不需要了。为什么人们要殚精竭虑地为明天积蓄呢,如果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明天是否还需要任何东西的话?如果一个旅人认为他快要到家了,那么即便他的给养快消耗完了,他也不会担心。如果你的蜡烛已经所剩无几,你还要靠烛光做工吗?也许你的钟漏里还有一点沙子,但即便如此,对你也没什么用了。
(3)你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关心。死亡就在门口了,要留心不要失去你的灵魂。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失血过多,医生有时会另外接一条血管,把血液的流向引到那里,好止住原来伤口的血路。上帝的圣灵有时也这样医治人们在属世事务上的损失,为罪给心灵的血管放血。如果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不顺时,更努力地追求属天的事情,我们会因此获得双倍的好处:我们属世的担忧被转移了,而我们最好的财富也增加了。
(4)这种性质的十字架不会持续太久。世界的喜怒哀乐很快都会被一起埋葬在永恒的遗忘中。它的欢笑像水中的泡沫一样转眼消失;它的哀愁像人身上的酸涩一样即刻不再。时间插翅般飞逝,带走了我们属地的快乐,也同时带走了十字架;两者都不能伴随我们到“那为众生所定的阴宅”(伯30:23)。“在那里,恶人止息搅扰,困乏人得享安息,被囚的人同得安逸,不听见督工的声音。大小都在那里;奴仆脱离主人的辖制。”(伯3:17-19)抬眼望一望永恒,你就会看见,在这里世上的苦难,不过是转眼之间。事实上,我们的时间非常短,既不足以使我们的欢乐,也不足以使我们的悲伤达到极致。所以,让那些“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乐的,要像不快乐”,等等(林前7:29-31)。
(5)死亡把所有人都放在同一个层次上。到旅程的终点时,国王和乞丐都必须住在同一栋房子里,虽然他们在旅途中的待遇非常不同。“大小都在那里。”(伯3:19)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就像一台戏;无论一个人扮演国王还是农夫,关系都不大,因为当他们演完了以后,都必须谢幕,然后不再出现。
(6)如果你不在基督里,无论你现在的患难有多大,“比这糟糕一千倍的麻烦,会在另一个世界等着你。”死亡会把你的十字架变成干净利落的咒诅!到那时,如果有任何回头机会的话,你将多么愿意回到之前受苦的情形,无论花多大代价都肯啊!
(7)如果你在基督里,你可以放心地背你的十字架。死亡会终结你的一切烦恼。如果一个赶路的旅人在某个地方只住一晚上,虽然住宿条件不太好,他也不会太在意,因为他不会长住在那里,那不是他的家。而你正是在去往永恒的路上!不要因为你在“这个世界的旅馆”里遇到了一些麻烦就太揪心。不要因为你所遭遇的与某些人不一样就焦虑。一个旅人手里拿着的是精美的手杖,他的同伴也许只有一根常见的木杖或棍子,但两者都能达成各自的目的。无论你手里拿的是什么,都没有关系,因为旅程结束时,两者都要放下。
(选自《四重状态下的人性》,P166-167,赵刚译,基督教改革宗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