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再次检视使徒保罗所说的话。
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十二10)
他说:“以…为可喜乐的”这真是太奇妙了,不是吗?他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事全是“为基督的缘故”。这些事都是出于基督。这些苦难不仅是魔鬼的兴风作浪,这些苦难也不可单单归咎于恶人的作为;苦难的背后有神的作为。你的受苦正在成就神的旨意。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知足。如果这是我们至高主的意思,那么我就能安然接受,甚至能因此成长茁壮。
看看保罗在腓立比书中怎样描写他的看法:
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腓四11-12)
保罗称赞腓立比教会在他需要时伸出援手;但他希望他们明白,即便在匮乏时,他仍然知足。
即便腓立比教会无法伸出援手,他仍旧可以知足。他说:“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他在“卑贱”中知足了;他在“饥饿”中知足了;他在“缺乏”中知足了。我们也注意到,他在“丰富”、“饱足”、“有余”时,也都能知足,但这并不叫我们感到惊奇;令人惊奇的是,他“随事随在”都能知足。他怎么做到的?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四13)
凡事都是出于基督。是基督对保罗的旨意,将保罗放在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中,所以神坚固他去进行他所蒙召要做的事。
若你相信基督握有至高主权,并且已经呼召你进入所遭遇的处境,那么,你就当知足。
(选自《从恩典起航——加尔文主义的生活实践》,P66-67,詹益龙译,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