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旨意是,这安息必为他的子民存留,直到他们进入天国才能享受得到。除去创造了万有的上帝,有谁该当支配万有?你会问为什么我们在地上没有安息?这就如同问我们为何不能只过春秋而不过冬季,为什么一定要天在上,地在下一样。凡事都只能逐步达至完全的地步。最健壮的男子最初也只是孩童。最博学的学者也只能从字母学起。最高耸的橡树最初也只是一颗橡籽粒。今生乃是我们人的婴儿期,我们怎能在母腹中长成,生下来就有长成的身量呢?我们的安息若是能在此生得到,上帝的多数安排就会失去意义。人若是能在今生就享受他们的福分,上帝岂不会失去因教会奇迹般地得救、因仇敌的覆灭而得的荣耀吗?
我们若此生就都福乐圆满,毫无罪咎,完美无瑕,上帝使我们成圣、称义、未来获救这些荣耀的作为还有何用?——我们今生若是一无所缺,就不必紧紧地信靠上帝,也不必切切地呼求他了。我们若是想要的都有了,他恐怕就很难听到我们的音讯了!圣徒若是能选择自己的处境,上帝也许就听不到摩西在红海和旷野唱出的赞美之歌,也听不到底波拉、哈拿、大卫、希西家由衷的称颂之辞了。读者自己对上帝最热情的赞美,不也往往是在处境危难时发出的吗?上帝从这世界得到的最大的荣耀、最美的颂赞,乃是因基督的赎买、和解和拯救罪人的作为,这些工作难道不常是在人遭遇困境的背景下成就的吗?——在上帝失去施恩机会的时候,人也必失去享受恩典的喜乐。凡是上帝未得赞美之处,也必是人失去安慰之处。圣徒的祷告得到的是何等甜美安慰的回报啊!我们若非如那浪子般,连属世享乐和利益的豆荚都吃不到,又何能知道自己有一位慈悲心肠的天父?我们若不是感受到自己“劳苦担重担、饥渴、贫穷、痛悔”,就也永远不会感受到基督恩慈的心。战士和云游四方的人都爱回首脱险的经历;当身居天国的圣徒回首自己在地上的罪与痛苦,忧惧与眼泪,仇敌与危险,匮乏与灾难的时候,更是会感到喜不自禁。正因如此,蒙福者才会在颂扬羔羊时说:他“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又叫他们脱离了痛苦、匮乏和罪,而“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上帝”。倘若他们在地上除了满足、安歇之外别无经历,在天上又怎会有那样欢喜快乐呢?
(选自《圣徒永恒的安息》P62-63,许一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