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看见她哭,并看见与她同来的犹太人也哭,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约11:33
在我看来,作者说基督看到马利亚和同行的人哭,他是告诉我们基督为什么哭。但我也相信基督在思想更大的事,即全人类的悲惨境遇。他清楚知道自己从父所受的命令是什么,也知道自己为什么被差到世上来,即救我们脱离一切灾难。事实上他一直都是这么行的,现在他要表明自己是诚挚而热心地成就这一切。他将使拉撒路复活,而在他施行拯救和帮助之前,他心里悲叹,极其悲痛地哭泣,他表明自己为我们的痛苦深感伤恸,就好像他自己在经历一样。
但上帝的儿子怎么会悲叹和忧愁呢?有些人认为作为人类一分子的基督也有人的感情是很荒唐的。他们以为,他在按着上帝奥秘的旨意认为时机合宜时,才会感到忧愁或喜乐。就是从这个意义上,奥古斯丁认为,作者说他甚忧愁是因为别人都是被自己的感情所驱使,感情占据了统治地位,就使基督感到忧愁。因此,他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基督本来可以很平静,不受任何情绪的侵扰,却愿意感受悲叹和忧愁。但在我看来,若我们这么说就与圣经更一致:上帝的儿子披上我们的血肉之体,也自愿披上人类的情感,所以除了罪以外,他就与他的众兄弟没有什么不同的。这样,当我们说,他在情感方面与我们一样是因为他愿意俯就我们时,这丝毫无损于基督的荣耀。另外,由于他从一开始就如此顺服,我们不能认为他没有那些情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表明自己是我们的兄弟,为叫我们确信,我们有一位中保。他愿意宽恕我们的软弱,并乐意帮助那些软弱的人,他自己也经历过这些软弱。
有人反对于说,因为人的情感是有罪性的,所以不能说上帝的儿子像我们一样有情感。我的回答是,基督完全有别于我们。我们的情感有罪性,是因为它们没有约束,没有限制。而基督的情感是顺服于上帝的,是完全无罪的。说得更详细些,人的情感是有罪性的、堕落的,其中有两个原因。首先,因为他们的情感是出于冲动,也没有以准确的节制之法则来约束自已;其次,因为他们的情感不都是出自合宜的原因,或至少没有导向合乎正道的后果。我说他们的情感中有过分之处,因为没有一个人的喜乐或忧伤是充足到不过度的,或是上帝所许可的,甚至有些人将所有限制都从自己身上除去。我们愚蠢而无益的理性使我们忧伤或愁苦——只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或没有任何原因,因为我们太专注于世界。基督里面丝毫没有这类东西,他的情感从来没有超过正确的界限。他没有任何情感是不合宜的,它们都是建立在理性和纯正的判断上。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区分人被造之初的本性与堕落的本性;前者是被上帝所造,后者是受罪玷污的。当上帝造人时,他将情感放在他们里面,但那时的情感是服从理性的。现在的情感紊乱悖逆,它们是非本质性的缺陷,即它们不是从上帝而来,乃是因为别的原因而产生的。基督披戴了人类的情感,但它们丝毫没有紊乱。一个依从肉体的情欲的人是不顺服上帝的。基督的确感到忧愁,并且心里被强烈搅动,但同时,他顺服在父的旨意之下。总之,若你将他的情感与我们的情感做比较,那么两者之间的不同,就如纯净、清澈、缓流的水与浑浊、污秽的水沫一样截然有别。
基督所行的足以说明他没有斯多亚派的冷漠与无情。除了从基督那里,我们还能在别处找到至完全的法则吗?我们应该竭力改正并除去我们的顽固(由于亚当犯了罪,我们的情感中充满了悖逆),让基督做我们的首领,跟随他,他就将我们带进顺服中。保罗叫我们不要硬着心做愚蠢的人,在哀悼的时候要有节制,恐怕我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帖前4:13)。基督诚然披上我们的情感,叫我们借着他的权能将一切有罪的情感都制服。
(选自《加尔文文集:约翰福音注释》P375-377,华夏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