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灵修精选 → 阅读内容
 
背景:

为我受死(巴刻)

[日期: 1/20/2017 8:11:48 AM ] 作者:巴刻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为我受死(巴刻)

为我受死(巴刻)-图1


  “人子来……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可十45

 

“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 。——可十四24

 

这种死亡的经历对耶稣来说,是最可怕的严峻考验。祂在客西马尼园中,“就惊恐起来,极其难过,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可十四33-34)。祂的迫切祷告(祂乃是“俯伏在地”,而不是站着或跪着祷告)可显示出祂一想到将要发生的事,内心就感到非常地痛苦与哀伤。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当祂祷告说“求祢将这杯撤去”之后,那种想要直接说“阿们”,而非继续说“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的试探是多么地强烈(可十四36)。然后,耶稣在十字架上发出遭神遗弃的呼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可十五34),而这外在的痛苦呼喊就见证了祂内心是何等地哀痛。

 

我们该如何解释耶稣相信自己必须受死呢?我们该如何解释从头到尾推动祂进行公开事奉的力量,竟然是祂确信自己必须被杀呢(正如四本福音书共同见证的)?另外,像司提反这类的殉道者都能喜乐地迎接死亡,甚至连异教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能毫无畏惧地喝下致命的毒药,而神的完美仆人耶稣,之前从未惧怕过人类、痛苦或损失,但在客西马尼园却显得极度地恐惧,而且在十字架上宣告自己被神遗弃,我们又该如何解释这个事实呢?马丁路德评论说:“从来没有人像这人一样如此怕死!”为什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有些人认为耶稣的死只是一种悲剧性的意外,基本上跟那些平白无故被处死的好人没什么分别,但他们完全无法解释上述这些事实。按照他们的原则,他们唯一可能的作法,就是假定耶稣内心有一种忧虑、胆小的倾向,以致祂有时会变得情绪低落:首先,这倾向会使祂有某种想死的念头,然后当死亡真的临近时,又使祂充满惊恐和绝望。但既然耶稣从死里复活了,并且在祂复活生命的大能中仍然教导门徒说祂的死是必要的(路廿四26-27),那么这些人的解释就显得荒谬且毫无说服力。然而,这些拒绝赎罪真理的人,也找不出比这更好的解释了。

 

但若我们将这些事实跟使徒所教导的挽回祭连在一起,一切就会立刻变得豁然开朗。丹雅各(James Denney)问道:“我们岂不应当主张,耶稣惧怕死亡和遭到遗弃的经历乃是下列事实的一环,即耶稣透过死亡和客西马尼园中的痛苦,而接受天父要祂喝的杯,承担世人的罪孽,并同意被算为得罪神的人?”

 

若我们问保罗或约翰这个问题,他们都会肯定地回答说:这是因为耶稣要替我们成为罪,并且承受神对罪的审判,所以祂才会在客西马尼园中感到惊恐;同时也因为祂实际地承受了这个审判,所以祂才会在十字架上宣告自己被神遗弃。耶稣一生的动力,就是祂决心要“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8);而祂对死亡特别地惧怕,乃是由于祂在加略山上尝到了神的忿怒,这忿怒本是我们应得的,如此耶稣就为我们的罪成了挽回祭。

 

在耶稣受难的几百年前,先知以赛亚就已清楚说道:“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他受鞭打、从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过……耶和华却定意(或作:喜悦)将他压伤……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或作:他献本身为赎罪祭)”(赛五十三4-10)。

 

主,祢重担何等沉重, 

我们罪孽归在祢身, 

祢站在罪人的地位, 

为我背负一切苦刑, 

献身为祭,流血舍命, 

使我重担全然脱落。 

圣洁天父从天掩面, 

沉默孤寂笼罩祢心, 

而这黑暗本应属我。 

如今天父脸上恩光, 

竟照耀在我罪人身。

 

(选自《祂替我受刑罚》P59-62,骆鸿铭、王之玮、彭彦华译,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标题为编者加。)

阅读:2318 次
录入: admin
打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