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这是我们所当作的,主耶稣要我们喜乐,不仅为我们自己的缘故,更多是为了祂的缘故。
这引我们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上——喜乐是什么?我们对它认识多少?目前我们只须观察主耶稣自己在这节经文里所告诉我们的就足够了。第一件事,这是“祂的”喜乐。“我还在世上说这话,是叫他们心里充满我的喜乐。”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指出,这种喜乐不是一般人所以为的那一种。那是祂自己所拥有的一种喜乐,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那不是情欲、肉体上的享乐,也不是喧哗热闹的欢乐。
我特别提到这些负面的例子,是因为我觉得有必要指出,在这样的事情上我们总是必须避免两种极端。我已经提过其中一个极端,就是为了急切逃避肉体的享乐,而变得几乎郁郁不乐;此外我们还要提防另一种极端。有一种人,他们明白基督徒应该有喜乐,他们渴望表现一个事实——他们虽然是基督徒,却仍有喜乐——他们认为喜乐就是喧哗热闹,于是他们成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基督徒。但是我们的主从不喧哗。祂的喜乐是圣洁的,那是一种严肃的喜乐。祂饱经忧患,常有悲伤,然而祂同时仍有喜乐。
使徒保罗也是这样。他说到自己——他知道什么是喜乐,但他仍说,“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林后五4)。你不可能认为保罗是一个“见了谁都嘻嘻哈哈”的人,这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喜乐。他与主耶稣论到同样的喜乐,那是你我都应该有的。那种喜乐不是你可以当作外套穿上,或者当作面具戴上,让人认为你多快乐的。真正的喜乐不是想象中的,乃是一个人最深处的经历。因此也不是你可以试着自己制造的,它因着你的“所是”,而彰显在你生命中。我觉得最惹人厌烦的一种人就是拼命想给人一种印象,让人以为他因为是基督徒所以整天嘻嘻哈哈,没有任何烦恼。其实这种喜乐是虚假的。谈到喜乐,第一个原则是,那是一种特别的喜乐。是主自己的喜乐,它与肉体的享乐截然不同。
第二,这喜乐正是主耶稣自己所知道的。你读遍福音书,观察耶稣生平,不可能不看见从头至尾都贯穿着这主题。尽管祂忍受,遭遇各种患难,祂仍不断谈到喜乐。约翰福音第十六章末了的话尤其突出。门徒以为他们已经明白了,但主转向他们说,“现在你们信吗?看哪,时候将到,且是已经到了,你们要分散,各归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独自一人,其实我不是独自一人,因为有父与我同在”(约十六31-32)。这是喜乐,是祂所拥有的喜乐,是祂生命和经历的一部分。这是我们当有的喜乐,这喜乐可以面对十字架,面对我们所信靠、依赖之人的软弱和对我们的背弃,“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来十二2)。
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完全、单独从主耶稣来的喜乐。祂是喜乐的源头,离了祂,喜乐就不可能存在,因为它是从主耶稣发源、滋生的。祂将这喜乐赐给属祂的人。换另一种方式说,那是圣灵在我们里面产生的奇妙果子,因此它不可能由人来制造。我们无法产生它,是主自己的喜乐实现在我们身上,藉着我们彰显出来——这是第一个原则。
祂告诉我们的第二件事是,这种喜乐完全超越世界和环境,是不能由世界产生的。我们已看过,主耶稣一生都显出这喜乐,你读福音书也必然会留下深刻印象。祂在世界上,却不属世界,祂与世界分别开来。祂在暴风雨中行走,却不受其影响,因祂里面有平安。据说每一个龙卷风或飓风都有一个中心眼,是异常宁静的,我们的主总是在那里。不论祂四周发生什么事,祂都有平安和喜乐的中心点。我们也从希伯来书第十二章看得清楚,“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祂经历这一切,却丝毫不受影响,这些事不能击倒祂。这是一种堡垒,保罗将它与平安联结在一起,“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四7)。
(选自《救恩的确据》上,钟越娜译,美国活泉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