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这一切都指向耶稣的受死与复活,对圣经中的每件事感到惊奇是好的,但圣洁的慈爱和圣洁的公义在此却是在耶稣的受死与复活上合一。结果就是:我们的惧怕(尊敬,信心)应总是以福音为结尾。
圣洁的慈爱——是祂像羊走向屠宰手,而非我们,“当我们还是罪人(仇敌)的时候,基督为我们而死。”
圣洁的公义——对罪的惩罚就是被驱逐离开神的同在,“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祂的死应该在我们心里激起敬虔的惧怕,再没有什么作为能包含如此圣洁的慈爱和圣洁的公义了。
这样的死确实令人惊奇,但你也许会为谁惊奇而感到诧异。马可提到有些妇人在旁观看,但他并没有提到她们的反应,他也没有提到任何门徒,马可福音提到对耶稣之死唯一的个人反应是一位罗马百夫长。我们不知道他目睹耶稣的什么事工,他可能只看到耶稣的受死,但他所说的却真是值得一提,因为那听起来像是延伸成为信心的凛然生畏。
“对面站着的百夫长看见耶稣这样喊叫断气,就说:‘这人真是神的儿子!’” (可十五39)
耶稣的所作所为已令群众感到惊奇,此后群众甚至一见到耶稣就感到希奇,但这本惊奇之书中最令人震惊的评论可能就是这位百夫长的话了,而他所做的只是目击三个罗马帝国的仇敌受死。
我曾经读到过许多有名人物之死,有些人怒气冲冲地进入死亡,或自杀或向神挥舞拳头而死;另一些人则有朋友和学生围绕身旁,在场的人见证说他们死时如此平静安详,但我从未读过某人因一个人的死而凛然生畏。
耶稣在十字架上没有讲道,也没有行神迹。祂只是死了,而百夫长毫不怀疑地认识到耶稣真是神的儿子。
接下来,马可见证耶稣战胜死亡的事实,他简洁地报告听来几乎有点煞风景,好像他是在说:“当然,既然我们已经听过耶稣为自己作见证,并以祂的言行证实祂的见证,我们就知道死亡绝不能控制住祂。毕竟,耶稣是那位超越死亡的圣者,祂不在死亡之下。”但是马可忍不住又记录了另一个惊奇的反应,可能他的福音书就以下面这些话作结束。
“她们就出来,从坟墓那里逃跑,又发抖,又惊奇,什么也不告诉人,因为她们害怕。”(可十六8)
她们的惧怕(恐惧)和混乱很快就会转变成惧怕(尊敬式的顺服或崇拜)和信赖。
所有这些圣经例子都指向同一个结论:三位一体真神乐于将祂的伟大和圣洁向我们显明,我们永远都不应满足于我们对祂现有的认识。所以,要向往敬畏耶和华,如此渴望当然能被以下祷告所满足:
“主啊,请教导祢的教会敬畏祢。祢的恩典并不总是让我们惊奇,我们在恨恶自己的罪上很迟缓;我们更在意的是某人如何看待我们的外表,多过我们在意在祢面前敬畏地顺服。我们想要以敬畏祢为乐,我们想要能珍惜这种敬畏并把它传给下一代。阿们。”
(选自《亲爱的,别把上帝缩小了》P114-115,顾蓓晔、李台莺译,天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