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主引起的变化是彻底的,恩典能把人里面的各种丑恶都扭转过来,使他脱去旧人,穿上新人,旧事已过,一切都是新的了;众罪都要治死,包括本性当中的罪和其他各种罪。如果一个人在信主前因属血气的本性而喜欢淫荡、醉酒、凶恶,信主以后,恩典会使他在这些方面发生巨大变化。他也许还很容易陷入这些罪,但是这些罪已经不能再支配他,它们也不再是他的固有品格了。真正的悔改能够让一个人恨恶自己的不义,尤其是他最大的罪和最羞辱上帝的地方。如果他放弃别的罪却保留最大的罪(他最容易犯的罪),那么他就和扫罗一样:扫罗受差去击打上帝的仇敌亚玛力人,上帝明令不可存留一人性命,必灭尽所有的,不论老幼大小,然而扫罗杀了瘦弱下贱的,却饶了亚玛力王亚甲一命。
一些人愚蠢地为自己的虚假认识和情感辩护,他们说这些体验和情感消失以后,自己里面就没有任何属上帝的生命和感觉,于是就恢复原状。他们认为,这正好说明他们的体验是完全属于上帝的,而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因为按他们的说法,当上帝离开他们的时候,这一切也随之消失。他们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感觉不到,又回到从前糟糕的状态中。
确实,圣徒内心的所有恩典和良善完全来自上帝,并且圣徒得到恩典和良善也直接而完全地依靠上帝。但是,这些人错误地理解了上帝与圣徒交通的方式,不明白上帝如何把救赎的恩典浇灌在圣徒的心灵中。上帝把自己的灵赏赐给圣徒,圣灵与圣徒内心的能力合而为一,并住在那里,成为他们本性的原则。于是,拥有上帝恩典的圣徒得到一种新的性情,既然是性情,那么就是持久的。恩典的所有运行(真情感)都来自基督。但是,倘若情感运行的方式好像某个有生命的东西感动和刺激某个没有生命的东西,而后者仍旧保持死气沉沉的状态,那么这些情感的运行就不是来自基督。恩典的运行方式是这样:基督的生命传递给人的灵魂,借着基督的大能,圣灵本身成为人真实而活泼的性情。在人心里,凡是接受基督救赎的地方,基督就活在那里。基督不仅活在人心之外,似乎努力想要激活它;而且他活在人心里面,人心也因他而活着。人心中的恩典来自基督,正如阳光下玻璃中的光线来自太阳。但这个比喻并不完全恰当,因为它并不能完全描述圣灵如何将恩典注入人心;因为玻璃仍旧是玻璃,它经过阳光照射以后,本性没有因此发生变化。但圣徒的内心一旦领受公义太阳的光线,本性就被改变,自身就变成发光体。圣徒不仅反射太阳的光辉,而且本身就成为小太阳,与那光源的性情有分。由此看来,他们发光的方式更像会幕中的金灯台,而不像反射阳光的玻璃;一旦被天火点亮,自身就成为燃烧的发光体。圣徒不仅喝来自泉源的生命之水,这水要在他里面成为泉源,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4:14,7:38-39)。恩典是种在土里的种子,不仅埋在土里,而且要与土壤紧密结合,在里面扎根,在里面成长,在里面成为一种持之以恒的生命原则,使人具有上帝的性情。
信主之初的属灵认识和情感如此,信主之后的所有属灵光照和情感也同样如此:它们都能改变人的本性。它们里面都有属上帝的能力,就和信主之初的种种认识一样,而且它们也会直达内心最深处,按照其运行的程度影响和改变人心的性情。通过这些认识和情感,人的本性不断被改造,直到生命的尽头,那时圣徒的荣耀就得以完全。
(选自《宗教情感》P211-213,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