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加福音九章23节)
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马太福音十章38节)
基督死了,是为了创造出加略山道路的同伴。加略山是祂被钉十字架那座山岗的名字。祂知道自己一生的道路最终会把祂带到那里去。事实上,祂“定意”往那里去。没有任何事能够拦阻祂完成受死的使命。祂知道这事会在何时、何地发生。在往耶路撒冷途中,某个人警告祂,说祂面对着来自希律王的危险,这人的观念认为希律会打岔神的计划:耶稣对此嗤之以鼻。祂说:“你们去告诉那个狐狸说,今天、明天我赶鬼治病,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一切都是依照计划进行。结局终于来到,在祂受死的前一个晚上,当众人逮捕祂时,祂对他们说:“但这一切的事成就了,为要应验先知书上的话”。
从某个角度来说,加略山的道路就是每一个人与耶稣相会之处。祂确实已经走过那条路,并且死了,复活了,现今在天上作王掌权,然后还要再来。但是,基督今天如果遇见某个人,总是在加略山道路上——通往十字架的道路。每当祂在加略山的道路上遇见某个人,就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基督走往十字架时,祂的目的是要呼召一群信徒来跟随祂。
这么作的理由,并不是耶稣今天还必须再死一次,而是我们必须死。当祂吩咐我们背起十字架时,意思是要我们来死。十字架是执行死刑的恐怖所在。把十字架镶在珠宝上配戴,在耶稣的时代是不可思议的。那就好像戴着微型的电椅或绞刑绳一样。祂这句话必然造成相当骇人的效果:“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
今天,这些话仍然是严肃的。它们至少意味着:当我接受耶稣为我的救主和主、并且跟随祂时,那个独立自主、自私自利的老我必须被钉在十字架上。我必须天天算自己向着罪已经死了,向着神是活着的。这就是生命之路:“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
但是,加略山道路的同伴还不只是这个意思。它意味着:耶稣死了,好叫我们愿意承担祂所受的凌辱。“耶稣……在城门外受苦。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但是还不只是凌辱。圣经以这个方式描绘一些跟随基督的人:“弟兄胜过它(撒但),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见证的道。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所以,神的羔羊流出血来,是为了叫我们信靠祂的宝血、并流出我们自己的血,来打败魔鬼。耶稣呼召我们走在加略山的道路上。这是艰难但美好的生命。来吧!
(选自《耶稣的受难——基督受死的50个理由》P137-139,潘秋松译,美国麦种传道会,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