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营 蒙爱的城www.crca.com.cn
首页 → 灵修精选 → 阅读内容
 
背景:

耶稣,人之需要(唐纳德·惠特尼)

[日期: 10/31/2015 8:26:06 AM ] 作者: 来源:文章精选
[字体: ]

耶稣,人之需要(唐纳德·惠特尼)

 

  耶稣基督,那终极满足人需要的主,借着满足现世与灵命的需要,展现了“完美的平衡”。祂放下了属天的特权,来到世上,为要满足我们最大的需要。正如祂所说的:“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10)

 

每个人最大的需要是灵里的需要。因为我们都有意干犯了神的律法而通通犯了罪(罗马书3:23),而且是无数次地犯了罪,我们就面对着肉身的死亡(罗马书6:23)、审判(希伯来书9:27)以及永恒刑罚的第二次死(启示录21:8)。但是“基督既然一次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希伯来书9:28)。祂来是为了提供逃脱“将来忿怒”(帖撒罗尼迦前书1:10)的唯一盼望。耶稣这样称自己:“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约翰福音10:9)。对那些悔改归信的人(马可福音1:15),耶稣应许道:“我又赐给他们永生”(约翰福音10:28)。耶稣基督来了,要把自己作为进入来世生命的一道门而献上自己——这生命的喜乐和荣美是无法测透的,它既无与伦比也没有终结,是一种与神共度的生命。

 

尽管耶稣首要的目的是满足我们永恒的需要,但祂并未对人现世的需要视而不见。祂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完美地展现在马可福音6:34-44的记载中:“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6:34)。祂对他们无望的处境倍感怜惜,这促使祂教导他们来自于天上的真理。然后,在喂养了他们灵魂以后,祂又喂养他们饥饿的肚肠,这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耶稣给五千人吃饱的神迹。

 

如果我们真的能从耶稣的观点去看人,我们也会看他们犹如“没有牧人的羊”。即便很多人觉得自己并不处于如此的光景,这却是实情。即使他们看上去毫无现世的需要,他们也一定有灵命的需要。他们或许看上去就像当年良心刚硬的无神论者麦德琳•奥黑尔(Madalyn Murray OHair)—样自足,但在内心深处,他们经常像她好几次在日记中乞求的那样:“在何方,有何人,可以来爱我。”无论自足的面具有多厚,每一个人都是有需要的。世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一个人都有灵命的需要,其中最大的是对耶稣的需要,祂是灵魂的牧者。

 

没有哪一个有圣灵内住的人能对他人明显的现世或灵命需要无动于衷。在效法基督的样式上有长进,这就必然使我们能比从前更快觉察到这些需要,而不是等到大家都有目共睹之后才察觉到。真心地关心怜悯他人,而不是敷衍了事或仅仅有外在的回应,这也表明一个基督徒在不断走向成熟。对着肉身的需要把钱扔过去,或者对着一个非信徒走过场,读几节经文,然后麻木不仁地送他走向地狱,这毫无基督的样式可言。

 

这并不是说,有一个需要存在,就等同于神呼召我们去满足这需要。就连耶稣也没有回应每一个祂可以满足的需要。的确,在有的场合“祂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马太福音8:16),但并非每次都是一样。福音书告诉我们,正如路加福音12:1所记录的,有好多次“有几万人聚集,甚至彼此践踏。”耶稣往往有成千上万的人围绕着祂——他们都怀着各自的需要——他们中有很多人哭喊着只求耶稣触摸一下他们临死的配偶或子女,恳求祂医治或复明,乞求祂的怜悯。然而,有时祂却径自走了或坐船离开了。但是即使这样离开,祂仍然意识到这些需要。祂转身离去,仅仅是因为祂知道在那一刻天父对祂有着不同的旨意。有时候成长中的基督徒也必须这样做。

 

(选自《诊断灵命状况的10个问题》P62-64  李思红译,改革宗经典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

阅读:1505 次
录入: qinnan
打印
分享到:14.5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