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丁常与野草搏斗。顽劣的野草在泥土下面蔓延,长出缠绕不清、纠结相连的根,当发芽的时候,整块地面都长出草来。照样,罪生根发芽时,会生出特别的罪,而一项罪会强化另一项罪,彼此在内里相连。所以,嫉妒与野心互相强化;情欲、骄傲、忿怒互相强化;贪心和懒散强化人削弱道德标准的倾向;又会强化贪心和懒散;如此类推。
当我们与上帝同行,聆听祂话语的教导,诚实地与祂的圣徒相交,使我们更多更深认识自己,内心就会常面对这样的结连。我们就会被迫一次又一次承认,正如我亲耳听到一位资深信徒说:“我知道自己要在一些事上悔改。”(然后就走开一小时,处理那件事。)解开那些纠缠不清的罪根,认出动机里的阴暗面,实际上是无止境的工作。
学弹琴的人要不断做各类型的练习,要克服某些弱点,使手指更灵活;同样,我们作为基督圣洁学校的学生,当知道我们道德和属灵方面不断有缺点和错处,就要不断悔改。圣公会《公祷书》称为“诚挚衷心悔改”,正如我们看过的,是向下生长的圣洁特性。如果由心而发的悔改终止,人就不能继续在圣洁里成长。
这是说要继续归正。超过三个世纪,基督徒将归正等同《韦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的“悔改得生”,就是“使人得救的恩典:当一个罪人实在感到自己有罪,并理解上帝在基督里的怜悯,就为罪忧伤恨恶,离弃罪归向上帝;然后全心努力追求新的顺服”。很多基督徒都有意识到归正的一刻,经验到“突然”归正是很大的福气。我们本质上不会自然进入那状态,所有人都要找出某种形式的进路,进入归正的状态。回想自己怎样进入那光景,叫人快乐不已。
但不只如此——从“我最初相信的那一刻”开始,归正必须成为一生的过程。从这观点而言,归正是你认识上帝多少,就把认识自己的多少献给祂。这是说,当我们越来越认识上帝和认识自己(两者是一起增长的),我们就要经常不断归正,并经常扩大归正的深度。
当我们用这些字眼思想时,我们就会理解加尔文,他明确指出归正的双重意义:“突然归主”(subita conversio)是上帝使他刚硬的心“顺服和受教”,也让他“预尝并认识真圣洁”;在他所写的《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里,他也指出归正是一生积极操练悔改,是信心的果子,发自一颗更新的心:
我们要从“悔改”了解归正的全部意义……“悔改”的希伯来文,意思是归正或转回:“悔改”的希腊文,意思是从心思和目的回转过来。悔改本身切合每个字源,因它本质上是我们离开自己,转到上帝那里,放下以前的心思,穿上新的心思。所以我认为可以把悔改定义为:纯洁和衷心地敬畏上帝、治死我们的肉体和旧人,圣灵使人恢复元气,真正将我们的生命归向上帝。
这话一点不错!
(选自《重寻圣洁》P132-134,石彩燕译,天道书楼有限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