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22:24-34)
纠正(廿二24-30)
门徒们像小孩一样容易分心。前一秒他们还讨论着关于叛徒的严肃宣告,下一秒他们便落入一个尴尬的辩论,是关于他们自己各自的荣耀。在这位倒空自己而成为人类仆人的救主面前,他们竟然高举自己要成为众人之上的那一位。但正如往常一样,耶稣清楚这群属祂的人。祂透过对比两种领导模式来纠正他们,就是世界所采用的方式,与耶稣和祂的跟随者所示范的方式。在耶稣的字典里,伟大意味着在爱中服事别人。这对属世思想的人来说,这何等大的矛盾:万物的主宰在餐桌上服侍祂的仆人!
耶稣已有效地刺破门徒追求伟大的幻想。在万有之上的祂,有权要求别人服事祂,因为祂正是那位天上的圣子,为天使所敬拜:然而祂却自愿进入这个世界,成为一个仆人,把生命献上,作为使祂百姓得自由的赎价(参可十45;腓二5-8):
“我主在世曾行此路,仆人岂可不随主步?”
学习基督事奉的奥秘,来自眼光的转变,看见伟大乃是乐于服事别人和舍己的爱。在一个以权利和自我利益为着想的世界中,耶稣的舍己服事是多么吸引人的一个榜样。门徒们还要学习这种舍己的意义;而当他们在五旬节学会之后,他们的生命为基督结实累累,且充满果效。没有任何事能像舍己那样,使基督徒更像其主或如此蒙祂使用。
鼓励(廿二28-30)
耶稣,这位辅导专家知道如何融合鼓励与责备。在公开揭露门徒们的骄傲后,祂现在向他们保证,祂对他们怀着极大的善意。他们跟随祂经历了三年高低起伏的事奉,所以要奖赏他们的忠诚与爱。就像圣父与他们“立约”(按原文,耶稣在29节两度使用这个词),要将国度赐给他们,耶稣也同样与所有跟随祂的人立约。救恩是个关系性的圣约,耶稣的门徒在其中领受了祂丰盛的恩惠;今生先预尝一部份,并会在来生完全领受(参弗一13-14)。
因此,救恩的终极目标是个飨宴——与基督在荣耀中同享!如果人类最终的目的或目标是认识上帝,以上帝为乐,那达成此目标的方法是:透过基督救赎的爱、祂的死所带来的和好,以及圣灵在复活身体中的内住。没有任何受造物或物质能满足人类属灵的本性,除非在基督里、且透过圣灵,与那位无限美善的上帝联合。
成为基督国度里的成员,意味着会分享对新创造的统治。“坐在宝座上审判以色列的十二支派”,这个应许首先是应用到十一使徒身上,也包括其他获得复活生命的信徒们;毕竟在圣经的其他地方,同样的应许也赐给了他们(参启一6;廿二5)。信徒们在基督的三重职份中与祂连结:中保祭司、先知与君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于现在和基督再来时,与祂一同作王(参弗二)。在上帝之下治理是人类最高的呼召,是基督所恢复的(参来二5-9)。
警告(廿二31-34)
耶稣总是留心个人的需要并找机会服事他们,祂转向彼得,以他原生的名字“西门”称呼他。重复叫他的名字,表示亲昵与关怀。耶稣给西门一个新的名字“彼得”,意思是磐石(参约一42),也就是刚强的性格,值得别人信赖。悲哀的是,彼得将要否定他的新名字,他拒绝耶稣这位赐他力量的源头(参太十六16-18)。这是因为灵界有一更高的权势在影响人间的事件;正如约伯的事件一样(参伯一6-12,二1-7),撒但向上帝要这些门徒(31节中的“你们”是复数);这个经历会像是筛麦子一样,筛出的麦壳随风而逝。撒但的动机是恶毒的,要毁灭门徒们对耶稣的信心;但又如约伯的情况,上帝限制了撒但所能到的界线。考验很真实,却是有限度的。
在严酷的考验中能帮助门徒得着稳固的,是耶稣为彼得的祷告(32节中的“你”是单数的)。耶稣为什么转向彼得且单独针对他说呢?因彼得正准备吹嘘,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对耶稣保持忠诚(廿二33)。彼得会因自己的失败而一蹶不振,需要主对他个别的说话来支撑他(路廿二60-62);而彼得又是这群人的领袖,所以彼得的状况会影响到其他的门徒。耶稣为门徒们的祷告是从彼得开始,记录在约翰福音十七章11-12节和15节。
虽然有这个祷告,耶稣的信徒彼得仍然跌得很惨;但正因为这个祷告,他不会全然跌倒。他会重新站立(这一向是真信心的证据),而当他站起来时,基督就要指派工作给他:去坚固那些同样暴露在严厉考验中的信徒伙伴们(参彼前四12-13,五8-10)。彼得担任了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他有效地执行了这份工作(参徒一~十二),并且透过他的书信(彼得前后书),持续宣讲与建造教会。
耶稣告知彼得,他即将否认耶稣——在黎明前,彼得会否认一切与耶稣的关系,不只一次而是三次——这一定重挫了彼得的骄傲。当他之后回想这些话的时候,它们就成为他信心创伤的良药(路廿二61)。他仍然倚靠自己的力量,往前挺进。这就是撒但要进入、穿越的一扇门。因为门徒们没有依照耶稣的建议,警醒地祷告,他们在救主最有需要的时候使祂失望了(路廿二39-40、45-46)。但有谁能做得更好呢?
每个基督徒都经历过彼得的愚蠢自信、撒但凶猛的攻势,以及悔改的忧伤。他还会有失败的时候(参加二11-14)。唯有这样才能训练基督未来的领袖承担更大的事。
(选自《字字珠玑——细读路加福音》,邹乐山译,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