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栽种与收割的隐喻,在事工显得毫无成绩的阶段可以提醒我们。
在道理上受教的,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6:6-10)
当我们读到这段话时,可以听到怎样的信息?保罗坚持认为,无论我们是沉溺在罪中,“顺着情欲撒种”,还是专注永恒,“顺着圣灵撒种”,我们的行为都会产生后果。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原则是要警告我们罪的惨痛后果。在税表上作假,会让我们付出实打实的罚金。若是行淫,我们的婚姻会受到威胁,与孩子们的关系日渐疏远。公款私用,会让我们随时可能丢掉工作。
对于我来说,这段经文里隐藏着令人鼓舞的内容:保罗的原则也能从正面加以应用。他把这个原则夹在两类服侍主的事工之间:呼吁善待那些教导神话语的人(6节),恳求大家行善不可丧志(9-10节)。他的“顺着圣灵撒种”,不仅是指在财务上支持那些基督徒领袖们,也包括我们以基督之名向他人做出的各种善行。这就构成一个应许:凡我们为主所撒的种,都会收获结果!
将视野放长远
种子的隐喻暗示,我们通常不会立刻看到自己劳作的收获。《杰克与魔豆》(Jack and the Beanstalk)这个故事被归为童话是极有道理的:豆荚树不会一夜长成!
所有的植物、鲜花、蔬菜、水果,都是从种子开始发芽的。每一颗种子都是小小的胚胎,蕴含着生命的潜能。发芽是一个过程(常常极其缓慢),向日葵、南瓜秧、苹果树都需要冲破种子的外壳,推开头上的土壤,才能探出地面。种子的类型和土壤的条件会影响发芽的速度,撒种之后常常有好几个星期似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当我们撒下神真理的种子时,也有发芽的过程。生命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神的工人在衡量成绩时,需要将目光放长远。撒种与收获之间有一段时间,常常不以多少天或多少周来计算,而需要等待许多年。实际上,并非所有的收获都能在有生之年看见。要止住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的怀疑,我们必须认真地看一看加拉太书6:6-10:“顺着圣灵撒种的”,绝不会是徒然的。它给了保罗一个不丧志的理由。
我们觉得歉收的日子,可能是撒种之后等候未来丰收的季节,或者耐心培育的时间。撒种的比喻和发芽的概念,对于我们这些在不同情景中教导圣经的人来说特别适用。很少会有一次课程或讲道就带来明显的生命改变。但是播撒神的真理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造成累积效应,加深学习者的信心,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建立更符合圣经的世界观。就像土地里的每一颗种子都将成为收获的一部分,我们带领的每一次查经都是他们属灵成长的一部分。
我知道神的话语并不总是带来生命的改变,但没有圣经的教导,就不可能带来任何改变。史普罗(RC.Sproul)说:“思想里没有的,绝不可能进入心灵。尽管有些人的神学存在于头脑中,而非贯穿在心灵中,但若神学没有首先被思想抓住,它决不能贯穿人的心灵。”
通过这个视角我们认识到,我们不能精确地度量当前努力所获得的成果。匆忙地认定我们的工作没有任何永恒的价值不是明智之举。既然保罗将撒种与收获的原则当作行善不可丧志的理由,我们就应当乐观地撒种。
(选自《坚固的服侍——以圣经坚立神的仆人》,跨文翻译译,经典传承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