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的一生长寿且充实,如今他离世的时候到了。神并不是非要某人才能成就祂的旨意,就连亚伯拉罕也不例外。在神的计划中,他的儿子将取而代之,蒙神赐福,并使万国得福(廿五11)。亚伯拉罕临死前,他在神面前平静安稳,且平安地面对世界,他作好离世的准备。
亚伯拉罕一生的年日是一百七十五岁。亚伯拉罕寿高年迈,气绝而死,归到他列祖那里。(创廿五7-8)
他的死符合神许久之前的应许:“但你要享大寿,平平安安地归到你列祖那里,被人埋葬。”(创十五15)创世记廿五章8节的“寿高年迈”和十五章15节的“享大寿数”,在希伯来原文都是同样的词语。更重要的是,他的葬礼正呈现出创世记十五章所应许的平安。他的儿子以撒和以实玛利暂时放下他们的分歧,一同将他们的父亲埋葬在麦比拉洞里,就是亚伯拉罕先前埋葬撒拉的地方(廿五9-10)。他们的余生就像耶和华的使者所预言的,彼此“作对”(创十六12,和合本修订版),甚至延续到他们的后代(创廿五18)。然而在这短暂的时光里,他们忘却彼此的敌意,平平安安地埋葬他们共同的父亲——神的应许已经成就在这人的生命里。
然而,他们的生命才正要开始实现神的应许。除了后裔与平安的应许之外,还有土地的应许,一块供那些后裔居住的土地。但是,亚伯拉罕就像撒拉一样,死的时候只拥有一块足以埋葬自己的土地。他必须存信心而死,并未得着这项应许的全部。因此,他的信心仍激励着摩西所带领的以色列人,因为他们即将要进入应许之地,而且蒙召凭信心占据那地。他的信心也激励之后世世代代的以色列人,显明神的应许不只是占据一块看似永远无法完全占领的地理区域而已。
亚伯拉罕的信心也在今天激励着我们。我们所领受了的应许,确实比亚伯拉罕所领受的应许更大更宝贵。事实上,我们接受了所应许的圣灵,浇灌在我们和我们的儿女身上,也浇灌在社会各层的各种人身上;而这是旧约圣徒和先知梦寐以求的(徒二17、38-39)。然而,我们也十分明白,什么叫做看见一部分、知道一部分、经历一部分。即使我们领受圣灵的充满,也只是凭据(头期款),将来有一天我们才会领受全部的应许(弗一14)。就像亚伯拉罕一样,我们也必须凭信心生活,存信心而死;我们只领受一部分神的应许,尚未领受到全部。
这就是活在现实的差距里。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有喜有悲,有成有败,有高低起伏。我们活在堕落的世界里,世上的人事物都会失败、瓦解。这就是现实,而且现实往往是痛苦的,尤其是在我们所爱的人受苦、死亡的时候。但基督徒晓得,在这个现实之外,还有一个更高的现实;在这个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更高的世界;在历史之外,还有一个更伟大的故事。基督徒晓得,因着信,那环绕我们的痛苦现实终有一天会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神与子民同住的世界,祂将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启二十一3-4)。到时候我们将要与祂面对面,现实的落差终将消失。正如奥古斯丁所说,“在那里,我们将安息且看见,看见且爱慕,爱慕且赞美,这就是我们永恒的终点。”同时,我们也像亚伯拉罕一样,凭信心而活——有这等信心的人都晓得,道路尽头的光,并非无尽的死亡沉睡,更不是纽泽西州,而是耶稣亲自迎接我们,领我们到新家。
路的尽头有亮光,
抚我疲惫心灵,卸除我重担;
耶稣照亮黑夜,使我一路前行。
我知艰难如影随形,
如夜间的贼悄悄逼近。
求祢慈爱的臂膀环绕我,
使我定睛在光明。
有一清泉涌流着生命,
我今日要沐浴其中,留宿终夜。
你叫醒我,轻抚我,再次握起我的手
领我进新家门口。
(选自《亚伯拉罕——应许和现实的落差》,P198-201,郭熙安译,改革宗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